-

展望香港體育發展 未有定位難長遠

新報人 (2017年06月),47(08),第25、26、27、28頁。
Author: 麥卓溢。 Photographer: 麥卓溢。 Editor: 鍾卓瑜
Permanent URL - https://sys01.lib.hkbu.edu.hk/bujspa/purl.php?&did=bujspa0000636
Award Received 《中國日報香港版》2017校園學報新聞獎 (中文組別) - 最佳學報設計冠軍
China Daily Campus Newspaper Awards 2017 (Chinese Category) - Best in Overall Design (Winner)

香港體育政策「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三化」)方針於2002年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提出,已沿用逾14年,惟香港的體育發展仍落後於鄰近的日本、新加坡等地。有學者指,香港體育發展問題出自教育及管理;有運動員則指是運動員青訓欠系統及體育發展欠定位。他們建議政府未來成立專門負責體育的部門,全面改善體育政策。

記者、攝影:麥卓溢 編輯:鍾卓瑜

體育教育不足 精英化受阻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體育政策的發展應從教育著手,「精英運動員需要從小發掘,運動強國如日本、美國等均以教育為體育發展重點,在學校尋找有潛質的運動員。」根據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的建議,各中小學應分配總課時最少5%予體育發展活動(即每星期或每周兩節、每節三十五至四十分鐘),但他指現時教育制度過份強調學業成績,忽視體育、文化、藝術等非學術學科的發展,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窒礙精英化發展。

香港短跑及接力代表黎振浩建議在中小學加強體育推廣,讓學生在體育課以外,學習運動背後的歷史、文化等等。透過從小學習運動知識,讓學生能未來懂得如何觀賞運動,甚至受感染投身精英運動員之列。他指現行制度欠缺提拔具潛力運動員的機制,需要在年輕運動員有所成績後才加以專業訓練。他續指,雖然現時總會可以向體院提名具潛質的年輕運動員,並獲取體院財政資助,不過因總會資源有限,訓練亦不如體院專業,形容總會的青訓情況是「勢孤力弱」。黎指雖然香港發展體育的方向與中國的「舉國體制」有所不同,但政府可參考其做法,考慮成立專門訓練運動員的學校,讓學生從小接受專業訓練,或完善整個青訓制度,從小培養精英運動員。

體院總會權責不清 管理現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鍾伯光亦批評專門訓練精英運動員的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與體育總會的權責不清晰,他指在體院精英項目的管理上,教練是由體院負責聘用和支付薪金,體育總會則屬協助、提供意見的角色。「近年總會的參與轉趨頻密,有總會甚至主導了體院的原有角色。當兩者對運動員的訓練有不同意見時,令教練無所適從,容易浪費體院的資源。」身兼體院董事的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不排除出現此現象,但相信情況不普遍。鍾認為體院應改善香港精英運動員的管理制度,「體院可與總會簽署備忘分清權責,訂明總會只屬諮詢角色,體院對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擁有一切決定權,確保公帑運用得宜。」

精英運動效益低 分級集中供資助

新加坡投放近4000萬元在培訓精英運動員,過去三屆奧運已獲一金三銀四銅的成績;而香港雖斥資逾70億元成立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但在「三化」推出以來,僅在奧運奪得兩銀一銅。鍾伯光強調精英項目應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將資源集中在水平最高的運動上爭取獎牌。他認為現時精英運動門檻過低。現時體院共有32項精英運動項目,鍾認為項目太多,令資源不能集中於單車、羽毛球、乒乓球等最有能力奪冠的項目。

馬逢國就認為,非精英項目在現行的制度下,難以獲得資助,體院可透過在精英及非精英項目之間增加階級分別,以增加非精英項目的栽培。「例如當非精英項目取得一定成績,或經評估後確認擁有足夠發展的潛力,即可按級別提供相應的資助,「這能夠為非精英項目的運動員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協助它們未來過渡成精英項目。」

欠定位難成國際體壇 倡設體育局

黎振浩指香港雖然每年都舉辦不同的體育盛事,但在欠缺明確定位的情況,始終難以建立一個鮮明的國際體壇形象,遑論配合普及化及精英化的發展。他表示,現時政府推行體育政策時過於被動,往往是後知後覺,要體育界提出訴求才有所行動,正正是因為政府未就體育發展作出定位。

現時香港的體育政策由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體育委員會﹙體委會﹚負責,再由三個事務委員會分別推廣三大方針,惟雷雄德、鍾伯光及馬逢國均表示現時民政事務局難以就體育發展作長遠的規劃,故未來有必要成立專門負責體育的部門。雷雄德建議參考外國,把體育及不同的範疇合併成局,例如英國的文化、傳媒和體育部、新加坡的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法國的青年體育娛樂部,使體育政策更有效在全港推行。

馬逢國建議可與「體育產業化」互相配合,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從政府架構中反映對體育的重視。他強調不是要將文化及體育發展依附在旅遊上,指該局政策應以發展藝術創作和推動運動發展為本。「透過興建大型的文化體育設施,申辦文化及體育盛事吸引旅客來港,再將旅客的消費轉化為發展文化體育的資源,發揮協同效應。」而鍾伯光則認為,體育局應由體育界的專業人士負責處理整個香港的體育政策,減低民政事務局的壓力,但指政府亦需釐清局方的權責。

民政事務局書面回覆,政府未來將會繼續以「三化」的方向發展體育,透過增加及提升54個體育和康樂設施、斥資200億發展啟德體育園、向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注資十億元等的新措施,積極推動體育的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發展。

Head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