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港青年齊踏從政路 區選成政壇新星夢工場

新報人 (2011年11月),42(02),第4、5、6頁。
Author: 何建邦。 Editor: 陳嘵欣
Permanent URL - https://sys01.lib.hkbu.edu.hk/bujspa/purl.php?&did=bujspa0005710

[本報訊]今年登記選民人數高達356萬人,為歷年之冠,當中18至20歲選民較上屆區議會選舉時高出一倍多。面對年輕選民急升,各個政黨紛派出黨內八十後生力軍迎戰,角逐各區議席。有時事評論員認為,此舉除吸納年輕選民外,更能藉此培養接班人,活化政黨,為不少有志參政的八十後青年提供踏足政壇的平台。

記者:何建邦 編輯:陳曉欣

粗略估計,作風較前衛的民主派,如人民力量和社民連的參選團隊中,大部份候選人都是35歳以下的青年人;溫和民主派亦不例外,民主黨125名候選人中,超過一半為40歲或以下,當中更有30%為八十後青年;建制派民建聯派出的181名候選人中,亦有78名40歲或以下候選人。

此外,年輕選民人數亦大幅提升。據選舉事務處早前公佈的選民數字,2011年度登記選民人數逾356萬,為歷年之冠,18至20歲的選民數字更大幅上升至14萬人,比2007年時急升一倍。雖然該年齡組別的人數最少,但不同黨派的參選人及學者均相信,年輕選民對今屆區選的影響不容忽視。

年輕的優勢就是輸得起

南區利東(二)選區的民主黨候選人羅健熙,現年27歲,早於2007年首戰區選舉,當時以27票之差僅敗。他指,收到落選消息時,已立志要於今年的區選捲土重來。

羅健熙笑指,「或者因為年輕的本錢就是『輸得起』,所以我運用年青人新思維,將區內隱藏的問題逐一發掘。」

他舉例指在自己初落區時曾走過一條長樓梯,不過坡度太斜,令年青力壯的他都感到困難,他遂向康文署提出跟進。「若太習慣一個地方,看事物自然也會麻木起來。年輕人的優勢是意念較新鮮,加上在區內日子不長,對社區的問題更敏感。」

「經驗是所有青年最大弱點,卻也同樣是我們優勢所在。」這是羅健熙的選舉文宣品上的一句話。他直言,宣傳單張是其重要的拉票工具,選舉將至,其文宣的標語愈趨煽情,望藉此呼籲年輕選民投票,增加勝算。他早前更曾去信選舉事務處,了解區內人口的年齡分佈比例,為區選作準備。

今年羅健熙的主要對手是上屆的贏家,已連任多屆的獨立區議員黃志毅。羅健熙指出,上屆能以亳釐之差敗給對手,其實令民主黨及他本人大吃一驚。

他分析,年長的選民仍是競選對手的重要票源,故其致勝的關鍵極可能是年輕選票。「我相信區內三十歲以下的選民,有七至八成都會投票給我,因為我完全想不到有任何因素吸引他們投票給我的對手。」

吸年輕票 化身朋友匾議員

現年25歲的民建聯候選人姚銘,則會再戰新界北華都選區,迎戰民主黨的李永成及人民力量的李啟恒。2007年時,姚銘在區選報名的截止日,即是他21歲生日當天報名參選,使他能符合參選最低年齡資格,趕上尾班車。這亦令他成為該屆、也是歷屆最年輕的候選人,惟他最後以808票之差敗給民主黨的潘忠賢。

姚銘表示,在他從政生涯的6年中,時有跟區內青少年溝通,故他不擔心對手會分薄該區的年輕票源;但他稱,做針對年輕人的地區工作其實最難,最花心血。「年輕人的社交圏子多又廣,所以與他們維持持久的關係有難度。年輕一代所重視的,並不是區議員所辦的社區活動,或是給予甚麼幫助,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像朋友般的區議員。」正因如此,姚銘一有空便會參加宿營,或到區內球場打籃球,希望跟年輕人混熟,與他們「Friend過打band」。

他認為,區選與立法會的選舉策略並不相同,立法會候選人著重政治智慧,而區選著重紮實的地區工作。被問及民建聯資深黨員如劉江華、譚耀宗有否「教路」時,姚銘稱,「他們有落區巡視,我遇到問題時亦有主動請教。」

出戰老人區 望爭年輕邐票

代表社會民主連線的鄧美晶只得22歲,是該黨在本屆區選最年輕的參選人。不過,小妮子卻選擇出戰典型的老人社區長沙灣元州及蘇屋選區,與已有多年社區工作經驗,且穩袋不少老人鐵票的對手來個正面交鋒。其餘兩位候選人分別是民建聯的陳偉明,及民協的施德來。

面對這種形勢,鄧美晶主打區內的年輕選票。「在接觸過的青年人當中,九成都會支持我,他們認為其他政黨都是腐敗到不可能支持的。」因此,她視年輕選民的票為囊中物。

儘管大多數較年長選民都靠在對手一方,鄧美晶卻稱,凡事總會有例外。「無論在街上宣傳或是上門家訪,都總有一些中年的街坊支持我以較激進手法進行社會抗爭的理念。」鄧美晶表示,雖然自己年紀尚淺,但她亦能吸引不少中年街坊討論港鐵、教科書加價等社會民生問題,故她深信參選人的年紀,不會限制其支持者來自哪個年齡層。

盼藉參選領年輕人投入社會

對於其他候選人均有豐富的地區工作經驗,鄧美晶承認自己在這方面有不足。她指,自己其實是自2009年立法會補選後,才開始參與社民連的義工服務,並漸漸活躍於社運圈之中,但她認為,憑著一年多的抗爭經驗,能有助她取得有相同理念的市民的信任及支持。

備選期間,鄧美晶更會在長沙灣設街站接觸年青人,與他們討論政治和民生議題。若他們感興趣,更會邀請他們參加每逢星期日、由社民連舉辦的討論會,以吸納新會員和支持者。即使備選工作未能保證鄧美晶取得所有年輕人的選票,但她希望藉此讓更多年輕人投入社會。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認為,政黨給予年輕人機會是好事,但強調並非特別支持鄧美晶,只希望鼓勵更多像鄧美晶的後輩參與社會工作,了解民間疾苦。

年輕投票率料創新高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持續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現時所有政黨均處於新舊交替時期,區選難度亦比立法會選舉低,是年輕人從政的最佳平台;加上受到高鐵、皇后碼頭拆遷等政治議題的刺激,令年輕人參與政治活動的意識日漸濃厚,才會出現政黨大派政治新星參選區選。

他補充,年輕參選人的競選手法別出心裁,如運用街頭劇和社交網絡,都會令年輕選民喜見樂聞,但就要留意這些做法有否違反選舉規例。他更估計本屆年輕選民的投票率將會創新高。

時事評論員劉鋭紹則認為,訓練接班人、活化政黨是政黨紛紛派出年輕人出選的最主要原因。他又指,年輕人對政府行政失效有較強的批判性,因此在爭取年輕選票時,反建制派會有較大的優勢。但他強調,區選比立法會選舉更加講求個人因素,若年輕候選人沒有在區內長時間浸淫,較少與市民直接接觸,吸引力便會大減。

Head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