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地黃飲子 |
【漢語】 |
Di Huang Yin Zi |
【英文】 |
Rehmannia Drink |
【分類】 |
補益劑 |
【出處】 |
《聖濟總錄》 |
【組成】 |
熟乾地黃焙 (12g) 巴戟天去心 山茱萸炒 石斛去根 肉蓯蓉酒浸,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炒 官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 麥門冬去心,焙 菖蒲 遠志去心,各半兩 (各15g) |
【用法】 |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9~15g),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
【功用】 |
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
【主治】 |
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
【病機】 |
“喑痱”是由於下元虛衰,陰陽兩虧,虛陽上浮,痰濁隨之上泛,堵塞竅道所致。“喑”是指舌強不能言語,“痱”是指足廢不能行走。腎藏精主骨,下元虛衰,包括腎之陰陽兩虛,致使筋骨失養,故見筋骨痿軟無力,甚致足廢不能用;足少陰腎脈挾舌本,腎虛則精氣不能上承,痰濁隨虛陽上泛堵塞竅道,故舌強而不能言;陰虛內熱,故口乾不欲飲,虛陽上浮,故面赤;腎陽虧虛,不能溫煦於下,故足冷;脈沉細數是陰陽兩虛之象。此類病證常見年老及重病之後,治宜補養下元為主,攝納浮陽,佐以開竅化痰,宣通心氣。 |
【運用】 |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腎虛喑痱的常用方。以舌喑不語,足廢不用,脈沉細弱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晚期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陰陽兩虛者。 3. 注意事項:方中陰陽並補,溫而不燥,是其特長:然畢竟偏於溫補,故對氣火上升、肝陽偏亢而陽熱之象明顯者,不宜應用。 |
【方歌】 |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 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薑棗服。 |
永久網址:
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cmfid/detail.php?id=F00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