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 Peilian
【中文名稱】 |
佩蘭 |
【漢語拼音】 |
Peilian |
【英文名稱】 |
Fortune Bogorchid, Fortune’s Eupatorium |
【拉丁學名】 |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
【科屬歸類】 |
菊科 Asteraceae, 澤蘭屬 Eupatorium |
【植物形態】 |
多年生芳香草本,高40-100厘米。根莖橫走。莖直立,少分枝,綠色或紅紫色,疏被柔毛。葉對生,下部葉常枯萎: 中部葉有短柄,葉片較大,通常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5-2.5厘米;上部的葉較小,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分裂,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細齒,莖葉兩面均無毛及無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複傘房花序,花序徑3-6厘米;總苞鐘狀,長6-7毫米;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腺點;每個頭狀花序具花4-6朵,管狀花,兩性,白色或帶微紅色,花冠外面無腺點,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圓柱形,熟時黑褐色,5棱,長3-4毫米;冠毛白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7-11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路邊灌叢或溪邊。 分佈於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主產於江蘇、河北、安徽、山東及上海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地上部分入藥。中藥名: 佩蘭。 |
【採收加工】 |
每年可收割地上部分2-3次,在7、9月各收割1次,有些地區秋後還可收割1次。連續收割3-4年。選晴天中午收割,此時植株內含揮髮油量最高,收回後立即攤曬至半幹,扎成束,放回潮,再曬至全乾。赤可曬12小時後,切成10厘米長小段,曬至全乾。 |
【主要成分】 |
全草含揮發油1.5%-2.0%,其中主成分為: 對-聚傘花素(p-cymene),乙酸橙醇酯(neryl acetate),百里香酚甲醚(methyl thymyl ether)。花及葉中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蒲公英甾醇棕櫚酸酯(taraxasteryl palmi-tate),β-香樹脂醇乙醇(β-香樹脂醇棕櫚酸酯(β-amyrin palmi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八醇(octacosanol),棕櫚酸(palmitic acid)。莖、葉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甘露醇(mannitol)。地上部分含寧德洛菲鹼(lindelofine)。 |
【藥理作用】 |
袪痰,抗病毒,抗癌。 |
【性味功能】 |
辛,平。解暑化濕,辟穢和中。 |
【主治用法】 |
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饑;噁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渴。內服: 煎湯,6-10克;鮮品可用15-20克。陰虛血燥,氣虛者慎用。 |
【應用舉例】 |
1. 治五月霉濕,並治穢濁之氣: 藿香葉一錢,佩蘭葉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酒洗),厚朴八分(姜汁炒),加鮮薄荷葉三錢為引,煎湯服。(《時病論》芳香化濁法) 2. 治中暑頭痛: 佩蘭、青蒿、菊花各9克,綠豆衣12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
【連 結】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