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大薊 Daji

【中文名稱】 大薊,刺蓋草,刺薊,大刺兒菜,雞腳刺,老虎刺,刺薊,刺薊菜
【漢語拼音】 Daji
【英文名稱】 Japan Thistle, Japanese Thistle, Formosan Thistle, Luoping Thistle, Taiwan Thistle
【拉丁學名】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科屬歸類】 菊科 Asteraceae薊屬 Cirsium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塊根直徑可達7厘米,紡錘狀或蘿蔔狀。莖直立,高30-80厘米,枝條有棱,有長被毛。基生葉葉片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有柄,長8-20厘米,寬2.5-8厘米,羽狀深裂或全裂,側向裂片6-12對,中部的側裂片較大,兩端漸小,邊緣齒狀,齒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葉漸小,無柄,基部擴大半抱莖,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莖生葉全部上下兩面同為綠色,沿脈有稀疏的被毛。頭狀花序,單一或數個生於枝端集成圓錐形,直立生長;鈡狀縂苞,直徑3厘米;縂苞片覆瓦狀排列,約6層,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前端有短刺,卵狀三角形至長三角形,內層前端漸尖成軟針刺狀,披針形或綫狀披針形;花全部為兩性管狀花,花冠5裂,紫紅色或紫色,長1.5-2厘米;雄蕊5枚,花藥前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稍扁,長橢圓形,長約4毫米;具暗灰色羽狀冠毛,稍短於花冠。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草地、路邊。 分佈於陝西、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藥用部位】 以地上部分或根入藥。藥材名: 大薊。
【採收加工】 栽種第三年,秋季挖掘根部,除去泥土、殘莖,洗淨,曬乾。夏、秋季盛花時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曬乾。
【主要成分】 新鮮葉含柳穿魚苷(pectolinarin)。地上部分含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穀甾醇(β-sitosterol)等成分。根含揮發油,如單紫杉烯(aplotaxene),二氫單紫杉烯(dihydroaplotaxene)等成分。
【藥理作用】 止血,降壓,抗菌。
【性味功能】 甘、微涼,涼。涼血止血,行瘀消腫。
【主治用法】 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痛,濕疹,肝炎,腎炎。內服: 煎湯,5-10克;鮮品可用30-60克。外用: 適量,搗敷。用於止血宜炒炭用。
【應用舉例】 1. 鼻衄: 大薊根一兩,相思子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聖濟縂方)
2. 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 大薊五錢,土艾葉三錢,白雞冠花子二錢,木耳二錢,炒黃柏五錢(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連  結】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