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貝母 Tubeimu
【中文名稱】 |
土貝母,假貝母 |
【漢語拼音】 |
Tubeimu |
【英文名稱】 |
Raniculate Bolbostemma, |
【拉丁學名】 |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
【科屬歸類】 |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假貝母屬 Bolbostemma |
【植物形態】 |
多年生攀援性蔓生草本,長1-3米。塊莖肥厚,肉質,白色,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達3厘米。莖纖弱,有單生、分叉的絲狀卷鬚。單葉互生,具柄;葉片卵狀近圓形,長寬均約4-10厘米,掌狀3-5淺裂,裂片先端尖,表面及背面粗糙,兩面無毛或僅在脈上有短柔毛。腋生疏圓錐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萼淡綠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裂片窄長,先端漸尖呈細長線狀;花冠與花萼相似,但裂片較寬;雄蕊5,花絲1枚分離,其餘4枚基部兩兩成對連合;雌花子房下位,3室,近球形,花柱3,柱頭2裂為6個。蒴果圓筒狀,成熟後頂端蓋裂。種子4枚,卵狀菱形,表面暗褐色,長8-10毫米,先端具膜質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山坡或平地,有栽種。 分佈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雲南等地。 藥材主產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塊莖入藥。中藥名: 土貝母。 |
【採收加工】 |
秋季採挖,洗淨,掰開,煮至無白心,取出,曬乾。 |
【主要成分】 |
塊莖中含有麥芽糖,而在乾燥以後則含有蔗糖。 |
【藥理作用】 |
抗炎,抗癌。 |
【性味功能】 |
苦,微寒。散結毒,消癰腫。 |
【主治用法】 |
用於乳癰,瘰鬁;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肥厚性鼻炎。內服: 煎湯,9-30克;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研末調敷;或熬膏貼敷。 |
【應用舉例】 |
1. 乳癰初起: 白芷、土貝母等分。為細末,每服9克,陳酒熱服,護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綱目拾遺) 2. 淋巴結核未破者: 土貝母9克,水煎服,同時用土貝母研粉,醋調外敷。(陝西中草藥) |
【連 結】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0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