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序岩黃耆 Duoxuqiyanhuangqi
【中文名稱】 |
多序岩黃耆 |
【漢語拼音】 |
Duoxuqiyanhuangqi |
【英文名稱】 |
Manaraceme Sweetvetch, Manyinflorescenced Sweetvetch |
【拉丁學名】 |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
【科屬歸類】 |
豆科 Fabaceae, 岩黃耆屬 Hedysarum |
【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高達1.5米。主根粗,深長,圓柱形,外皮紅棕色,長10-50厘米,闊約1-2厘米。莖叢生,直立,多分枝;枝無毛,堅硬,稍曲折。葉互生,長5-9厘米;葉柄長;奇數狀複葉,長達15厘米;小葉7-25,葉柄基部長約1毫米;葉片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5厘米,寬5-11毫米,先端圓形或鈍圓,常具尖頭,基部楔形,全緣,上無毛,下麵中脈被長柔毛;托葉披針形,基部連合,常無柄。總狀花序腋生,長5-8厘米,有花20-25,長12-14毫米,花梗絲狀,長2-4毫米,被長柔毛;苞片鉆狀披針形,被柔毛,常早落;花萼斜鐘形,長4-5毫米,被短毛,最下麵1個萼齒較其餘4齒長大,萼齒三角狀鉆形;碟形花冠,淡黃色,長約1厘米左右,旗瓣倒長卵形,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線形,龍骨瓣比旗瓣長2-3毫米;雄蕊10,9合1離,子房狹長形,具柄,被短毛。莢果扁平,串珠狀,有3-5節,節莢近圓形或寬卵形,邊緣具窄翅,表面有稀疏網紋及短柔毛,每節有橢圓形種子1顆。花期6-8月,果期7-9月。 |
【生境分佈】 |
常生灌叢,林緣,山地石質山坡等地。 分佈於內蒙古,甘肅,寧夏及四川西部。 藥材主產於甘肅、四川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根入藥。中藥名: 紅耆。 |
【採收加工】 |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 |
【主要成分】 |
根含紅耆多糖,無機元素等成分。 |
【藥理作用】 |
增強免疫力,緩衰老,改善肺功能,增強耐缺氧能力,鎮癰,鎮靜及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
【性味功能】 |
甘,溫。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斂瘡生肌,排膿。炙紅耆: 益氣補中。 |
【主治用法】 |
氣虛乏力,中氣下陷,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表虛自汗,便血崩漏,氣虛水腫,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癰疽難潰。內服: 煎湯,用量9-30克。 |
【應用舉例】 |
現代臨床用於貧血、腸易收綜合症、外科瘡傷、非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的治療。 |
【連 結】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3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