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崖豆藤 Xianghuayadouteng

【中文名稱】 |
香花崖豆藤 |
【漢語拼音】 |
Xianghuayadouteng |
【英文名稱】 |
Diel’s Millettia, |
【拉丁學名】 |
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
【科屬歸類】 |
豆科 Fabaceae, 密花豆屬 Spatholobus |
【植物形態】 |
攀援灌木,長2-5米。莖剝落,灰褐色。羽狀複葉,長15-30厘米;葉柄長5-12厘米;小葉5,革質,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卵形,長4-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急尖至漸尖,偶鈍圓,基部鈍圓,生短柔毛或無毛,上面有光澤;葉軸有短柔毛,後禿淨,上有溝;小托葉線形,與小葉柄幾等長。圓錐花序頂生,寬大,長達15厘米,多少被黃褐色絨毛,花單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苞片線形,錐尖,略短於花梗,宿存,小苞片線形,貼萼生,早落;萼鐘狀,長3-5毫米,寬4-6毫米,密生銹色毛,萼齒短於萼筒,上方2齒幾全合生,餘下為卵形至三角狀披針形,下方1齒最長;花冠紫紅色,長1.2-2厘米;旗瓣闊卵形至倒闊卵形,具短柄,外面白色,密生銹色毛;翼瓣甚短,約為旗瓣的一半,銳尖頭。莢果條形,長7-12厘米,寬約2厘米,近木質,密生黃褐色絨毛。種子1-5枚,扁長圓形。花期5-8月,果期10-11月。 |
【生境分佈】 |
常見於山野間。 分佈於浙江,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主產於江西、福建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藤莖入藥。中藥名: 昆明雞血藤。 |
【採收加工】 |
秋冬二季採收,除去枝葉,切片,曬乾。 |
【主要成分】 |
主要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 |
【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 |
【性味功能】 |
澀苦微甘,溫。止血補血,活血通絡。 |
【主治用法】 |
月經不調,閉經,勞傷筋骨,血虛體弱,產後腹痛,惡露不盡,各種出血,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內服: 煎湯,用量9-30克;或浸酒,或熬膏。外用: 適量,煎水洗;或葉,鮮根搗爛敷。 |
【應用舉例】 |
1. 癆傷: 山雞血藤3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3日。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湖北中草藥誌) 2. 貧血: 香花崖豆藤,土黨參,黃花稔各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誌)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3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