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向日葵 Xiangrikui

【中文名稱】 向日葵,朝陽花,望日蓮,丈菊,西番菊,迎陽花,太陽花,草天葵
【漢語拼音】 Xiangrikui
【英文名稱】 Sunflower, Sun Flower, Common Garden Sunflower
【拉丁學名】 Helianthus annuus L.
【科屬歸類】 菊科 Asteraceae向日葵屬 Helianthus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3米。莖粗狀,直立,中央髓部發達,被有粗硬剛毛。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心狀卵形或寬卵形,長10-30厘米或更長,寬8-25厘米,前端尖,葉基心形或截形,三脈,兩面被粗糙毛,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直徑可達35厘米,單生於莖端;縂苞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圓形,前端尾狀漸尖,被長硬剛毛;舌狀雌花,金黃色,不結實;兩性花筒狀,棕色或紫色,結實;花托平,膜質。瘦果淺灰色或墨色,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冠毛有芒狀鱗片2,脫落。花期6-7月。
【生境分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原產美洲。
【藥用部位】 以根、莖髓、葉、花、花盤、果實、果殼入藥。中藥名: 根: 向日葵根。莖髓: 向日葵莖髓。葉: 向日葵葉。花: 向日葵花。花盤: 向日葵花盤。果實: 向日葵子。
【採收加工】 根: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莖髓: 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葉: 夏、秋兩季採收,鮮用或曬乾。花: 夏季開花時採摘,鮮用或曬乾。花盤: 夏季開花時採收,鮮用或者曬乾。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花盤,曬乾,打下果實,再曬乾。
【主要成分】 根含多糖(polysaccharides),向日葵皂苷2(helianthoside 2)等成分。莖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東莨菪苷(scopolin)等成分。葉含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樟腦(camphor),木犀草素(luteolin)等成分。花含三萜皂苷,向日葵皂苷(helianthoside)A、B、C等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及多種有機酸等成分。
【藥理作用】 莖髓: 免疫促進。葉: 抑菌。果實: 抗癌,抗氧化。花盤: 降壓。
【性味功能】 根: 甘、淡,微寒。莖髓: 甘,平。葉: 苦,平。花: 微甘,平。花盤: 甘,寒。果實: 甘,平。根: 清熱利溼,行氣止痛。莖髓: 清熱,利尿,止咳。葉: 降壓,截瘧,解毒。花: 祛風,平肝,利濕。花: 祛風,平肝,利濕。花盤: 清熱平肝,止血止痛。果實: 透疹,止痢,透癰膿。
【主治用法】 根: 淋濁,水腫,帶下,疝氣,脘腹脹痛,跌打損傷。莖髓: 淋濁,白帶,乳糜尿,百日咳,風疹。葉: 高血壓,瘧疾,疔瘡。花: 頭暈,耳鳴,小便淋瀝。花盤: 高血壓,頭痛,頭暈,耳鳴,脘腹痛,痛經,子宮出血,瘡疹。果實: 疹發不透,血痢,慢性骨髓炎。根: 內服: 煎湯,9-15克,鮮品加倍,或研末。外用: 適量,搗敷。莖髓: 內服: 煎湯,9-15克。葉: 內服: 煎湯,25-30克,鮮品加量,外用: 適量,搗敷。花: 內服: 煎湯,15-30克。花盤: 內服: 煎湯,15-60克,外用: 適量,搗敷或研粉敷。果實: 內服: 15-30克,搗碎或開水燉,外用: 適量,搗敷或榨油凃。
【應用舉例】 1. 小兒麻疹不透: 向日葵種子1小酒杯,搗碎。開水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 小便淋瀝: 葵花1握。水煎五七沸飲之。(急救良方)
3. 腎虛耳鳴: 向日葵花盤15克,首烏、熟地各9克。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4. 高血壓: 向日葵葉31克,土牛膝31克。水煎服。(中草藥學)
5. 小便淋痛: 葵花莖髓30克,車前草、燈心草各15克,淡竹葉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6. 浮腫: 葵花根、冬瓜皮或葉等分。炕幹研末,米酒為丸。每日3次,每次10克,連服5天。(貴州草藥)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