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Malan
【中文名称】 |
马兰,,白龙头,田边菊,紫菊,阶前菊,鸡儿肠,马兰头,竹节草 |
【汉语拼音】 |
Malan |
【英文名称】 |
Indian Kalimeris, Field Aster, India Boltonia, India Horseorchis |
【拉丁学名】 |
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 |
【科属归类】 |
菊科 Asteraceae, 马兰属 Kalimeris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茎有匍匐枝。茎直立,上部或下部起有分枝上部有短毛。叶互生;叶基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叶片薄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6厘米,少数达10厘米,宽0.8-2厘米,极少数达5厘米,叶缘从中部以上有齿,或羽状裂片,两面或上面被疏微毛或无毛;上部叶小,全缘,无柄。头状花序单生,在枝端并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内层倒披针长圆形,长达4毫米,外层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外部舌状花1层,15-20朵,舌片淡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内层管状花被短毛,长3.5毫米,管部长约1.5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极扁,褐色,边缘色浅而有厚肋,上部有腺毛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不等长,易脱落。花期5-9月,果期8-10月。 |
【生境分布】 |
生于路边、山野、山坡上。 分布于全国各地。 药材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药用部位】 |
以全草或根入药。中药名: 马兰。 |
【采收加工】 |
7-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理作用】 |
镇咳,抗惊厥,催眠,镇痛。 |
【性味功能】 |
辛,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
【主治用法】 |
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内服: 煎汤,10-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 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
【应用举例】 |
1. 打伤出血: 竹节草、旱莲草、松香、皂子叶。为末,擦入刀口。(摘玄方) 2. 咽喉肿痛: 马兰根、水芹菜根各30克。加白糖少许,捣烂取汁服,连服3-4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
|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6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