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搜寻 

 排序





进阶搜寻
拉丁学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随机图片

叶下珠 Yexiazhu

【中文名称】 叶下珠,,珍珠草
【汉语拼音】 Yexiazhu
【英文名称】 Night-closing Leaf,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 urinaria L.
【科属归类】 大戟科 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平卧而后上升,常多分枝;小枝常带紫红色,有翅状纵棱,秃净或近秃净。单叶互生,排成二列,纸质,长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顶端钝而有小凸尖,基部偏斜或圆形,两面无毛,下面叶处有1-3列粗短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小,刚毛状或披针形,长约1.5毫米。花小,具短梗,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2-3朵簇生于小枝上部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1-2枚苞片;萼片6,长圆形,长约0.6毫米,顶端钝;雄蕊3枝,花丝合生成柱状;花盘腺体6,分离;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宽约3毫米,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体,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等长,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黄白色,结果后中部紫红色;子房近球形,子房上位,有鳞片状凸起,花柱顶端2裂。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有横纹,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淡褐色或红色;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山坡,路旁草地上。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药材主产于云南。
【药用部位】 以成熟果实入药。中药名: 余甘子。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主要成分】 没食子酸、甲氧基糅花酸、β-谷甾醇、丁二酸、胡萝卜苷、山茶素、阿魏酸、木脂素、檞皮素、短叶苏木酸、柯里拉京、黄酮、去氢诃子次酸、糅质、生物碱、芸香苷、糅料云实素、短叶苏木酸乙脂、短叶苏木酸甲脂、老鹤草素、短叶苏木酚酸和去氢诃子次酸三甲脂等。
【药理作用】 保肝,抗菌。
【性味功能】 微苦,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平肝明目,消疳积。
【主治用法】 肠炎腹泻,小儿疳积,热淋,石淋,赤白痢,肾炎水肿,目赤肿痛,夜盲,口疮,毒蛇咬伤,痈肿,黄疸。内服: 煎汤,用量15-30克;外用: 适量,捣敷。脾胃处寒者慎服。
【应用举例】 1. 黄疸: 鲜叶下珠60克,鲜马鞭草90克,鲜半边莲6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 肝炎: 鲜叶下珠,鲜黄胆草各60克,母螺7粒,鹅肝1个,冰糖60克,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