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荊條 Jingtiao

【中文名稱】 荊條,牡荊
【漢語拼音】 Jingtiao
【英文名稱】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拉丁學名】 Vitex negundo Linn.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
【科屬歸類】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牡荊屬 Vitex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米。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綠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圓形。掌狀復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 分佈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藥材主產於陝西、甘肅、寧夏、遼寧。
【藥用部位】 以根、莖、葉和果實入藥。中藥名: 根: 牡荊根;莖: 牡荊莖;葉: 牡荊葉;果實: 牡荊子。
【採收加工】 根: 秋後採收,洗凈,切片,曬乾。莖: 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葉: 生長季節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用手搓下,揚凈,曬乾。
【主要成分】 牡荊葉含揮髮油約0.1%,其中主成分為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含量達44.94%,其次為香檜烯(sabinene),含量10.09%,還含α-側柏烯(α -thujene)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等,牡荊子含丁香酸(syry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牡荊木脂素(vitexlignan),以及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acid)。
【藥理作用】 祛痰作用及鎮咳作用。
【性味功能】 根: 味甘,微苦;性溫;莖: 味辛,微苦;性平;葉: 味辛,苦;性平;果實: 味苦,辛;性溫。根: 祛風解表;除濕止痛;莖: 祛風解表;消腫止痛;葉: 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果實: 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
【主治用法】 根: 感冒頭痛;牙痛;瘧疾;風濕痹痛; 莖: 感冒;喉痹;牙痛;腳氣;瘡腫;燒傷 ;葉: 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果實: 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內服: 煎湯,10-15克。內服: 煎湯,10-15克。外用: 適量,煎水洗;或含漱。內服: 煎湯9-15克,鮮者可愛和至30-60克;或搗汁飲。外用: 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內服: 煎湯,6-9克;或研末;或浸酒。
【應用舉例】 1. 治寒咳、哮咳: 牡荊子四兩。炒黃研末,每次二至三錢,每日三次,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2. 治中暑發痧: 乾牡荊果實五錢。水濃煎,或研末為丸,每次一錢,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連  結】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