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烏蘞莓 Wulianmei

【中文名稱】 烏蘞莓,拔,龍尾,五葉莓,籠草,五爪龍
【漢語拼音】 Wulianmei
【英文名稱】 Japan Cayratia, Japanese Cayratia, Whitefruited Grape
【拉丁學名】 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
【科屬歸類】 葡萄科 Vitaceae烏蘞莓屬 Cayratia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帶紫紅色,有縱棱;小枝被疏柔毛或近無毛;捲鬚2-3叉分枝,與葉對生。鳥足狀5小葉複葉,互生,中央小葉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2.5-4.5厘米,側生小葉橢圓、長橢圓形或狹卵形,長1-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圓,每邊有6-15疏鋸齒,下面無毛或微被毛;葉柄長1.5-10厘米,側生小葉幾無柄或有短柄,中央小葉柄長0.5-2.5厘米,托葉三角形,早落。複二歧聚傘花序腋生,傘房狀,花序梗長達13厘米,無毛或近無毛;花黃綠色,花萼蝶形,全緣或波狀淺裂,花瓣4,三角狀寬卵形,外面被乳突狀毛;雄蕊4,與花瓣對生;花盤發達,肉質,4淺裂,子房陷於花盤內。果近球形或卵圓形,徑近1厘米,熟時黑色。種子2-4,倒三角狀卵圓形,腹面兩側洼穴從近基部向上過種子頂端。花期3-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谷林中或灌叢。 分佈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東南部及陝西南部。 藥材主產江蘇、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藥用部位】 以全草或根入藥。中藥名: 烏蘞莓。
【採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藤莖或挖出根部,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主要成分】 全草含樟腦(camphor),香檜烯(sabinene),別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檀香萜醇(santal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辣薄荷酮(piperitone),1-二十烷炔(1-eicosyne),十甲基環己硅氧烷(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等30種成分的揮髮油,還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羽扇豆醇(lupeol),棕桐酸(palmitic acid)及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質,硝酸鉀,氨基酸等。根含生物鹼、揉之、澱粉,樹膠,粘液質等。
【藥理作用】 抗病毒、抗菌解熱,抗炎,影響凝血和免疫功能,具毒性。
【性味功能】 味苦、酸,性寒。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 用於熱毒癰腫,疔瘡,丹毒,咽喉腫痛,蛇蟲咬傷,水火燙傷,風濕痺痛,黃疸,瀉痢,白濁,尿血。內服: 煎湯,15-30克;浸酒或搗汁飲。外用: 適量,搗敷。
【應用舉例】 1. 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 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
2. 臁瘡: 鮮烏蘞莓葉,搗爛敷患處,寬布條扎護,每日換1次。或曬研末,每藥末30克,同生豬脂90克,搗成膏,將膏攤紙上,貼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3. 乳腺炎: 鮮烏蘞莓,搗爛敷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