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針 Liangmainzhen
【中文名稱】 |
兩面針,雙面刺,光葉花椒,入地金牛 |
【漢語拼音】 |
Liangmainzhen |
【英文名稱】 |
Shiny-leaved Prickly Ash, |
【拉丁學名】 |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
【科屬歸類】 |
芸香科 Rutaceae, 花椒屬 Zanthoxylum |
【植物形態】 |
常綠木質藤本。莖、枝、葉軸背面及小葉中脈皆具鉤狀銳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11枚,具短柄,葉片卵形至卵狀鉅圓形,長4-11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尖或短尾尖形,基部近圓形或廣楔形,全緣或微疏鋸齒緣,無毛,革質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序長2.5-5厘米;萼片4,極小,寬卵形;花瓣4,矩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雄花的雄蕊4,略長於花瓣,退化心皮先端常為4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心皮4個。成熟心皮1-4個,紫紅色,乾時皺折。蓇葖果球形,徑4-5毫米,熟時暗紫紅色,2開裂,有粗大腺點。種子卵圓形,漆黑色而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丘陵、山坡灌木叢中或山林中,有栽種。 分佈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臺灣等地。 藥材主產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根入藥。中藥名: 成熟果皮: 兩面針。 |
【採收加工】 |
根全年可採,切片,曬乾。 |
【主要成分】 |
根含氯化雙面刺鹼(nitidine chloride)等。 |
【藥理作用】 |
鎮痛,鎮靜,有益心血管系統,解痙,抗癌,抗菌。 |
【性味功能】 |
苦、辛,平,有小毒。行氣止痛,祛風化濕,活血化瘀。 |
【主治用法】 |
用於外感風熱吐瀉、風濕骨痛、食積腹痛、牙痛、跌打腫痛、陳舊性跌打腫痛、毒蛇咬傷、外治足底砧傷等。內服: 煎湯,6-9克;研末或浸酒。外用: 煎水洗,搗敷、酒磨塗或研末撒。 |
【應用舉例】 |
1. 牙痛: 兩面針根9-15克。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沖服。(常用中草藥手冊) 2. 風濕骨痛: 兩面針根皮9克,雞蛋一隻。水煎服。(陸川本草) |
【連 結】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0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