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椒 Zhuyejiao
【中文名稱】 |
竹葉椒,狗花椒,搜山虎,山花椒,岩椒 |
【漢語拼音】 |
Zhuyejiao |
【英文名稱】 |
Bambooleaf Pricklyash, Chinese Wingleaf Pricklyash, Wingleaf Pricklyash |
【拉丁學名】 |
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 |
【科屬歸類】 |
芸香科 Rutaceae, 花椒屬 Zanthoxylum |
【植物形態】 |
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莖枝暗紫色,通常有對生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暗灰褐色。單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無毛,具翅,背面有皮刺;小葉3-9,稀11片,對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小葉片披針形,稀卵形,長5-9厘米,寬1-3厘米,兩端尖,基部寬楔形,葉緣有小而疏離的裂齒,紙質,兩面無毛而有油點,主脈上具針刺,側脈不明顯。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花小,單性,青綠色;花被片6-8,三角形或鑽形,長約1.5毫米;雄花具雄蕊5-6,藥隔頂端有1油點;雄花雌蕊心皮2-4,背部近頂端各有1油點,通常1-2個心皮發育,不育雄蕊短線狀。蓇葖果1-2瓣,稀3瓣,熟時紫紅色,表面有微突起的油點。種子褐黑色,直徑3-4毫米。花期3-5月,果期6-8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海拔100-2000米的灌叢、荒地及疏林中,有栽種。 分佈中國東南至西南各省區,南至廣東,西北到秦嶺。 藥材主產廣東、廣西、湖南、浙江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果入藥。中藥名: 竹葉椒果。 |
【採收加工】 |
果熟未開裂時連果序剪下,曬乾,將果此取下。 |
【主要成分】 |
果實含揮發油。根、木質部及皮含生物鹼。 |
【藥理作用】 |
抗菌、鎮痛、消炎。 |
【性味功能】 |
甘,溫。散寒,止痛,祛蛔。 |
【主治用法】 |
用於胃寒及蛔蟲腹痛,牙痛,濕瘡。內服: 煎湯,6-9克;研末服,每次1.5-3克。外用: 煎水洗。 |
【應用舉例】 |
1. 胃痛、牙痛: 竹葉椒果3-6克,山薑根9克。研末,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2. 痧症腹痛: 竹葉椒果9-15克,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5-3克,黃酒送服。(江西草藥)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