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白蘞 Bailian

【中文名稱】 白蘞,兔核,白根,昆侖,貓兒卵,鵝抱蛋,白草,白水灌,狗天天,貓兒卵
【漢語拼音】 Bailian
【英文名稱】 Japanese Ampelopsis, Japanese Snakegrape
【拉丁學名】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科屬歸類】 葡萄科 Vitaceae蛇葡萄屬 Ampelopsis
【植物形態】 落葉攀援木質藤本,長約1米。塊根粗壯,肉質,卵形、長圓形或長紡錘形,深棕褐色,數個相聚。莖多分枝,幼枝帶淡紫色,光滑,有細條紋;捲鬚與葉對生。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5厘米,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細毛;葉片長6-10厘米,寬7-12厘米;小葉3-5,羽狀分裂或羽狀缺刻,裂片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深鋸齒或缺刻,中間裂片最長,兩側的較小,中軸有闊翅,裂片基部有關節,兩面無毛。聚傘花序小,與葉對生,花序梗長3-8厘米,細長,常纏繞;花小,黃綠色;花萼5淺裂;花瓣、雄蕊各5;花盤邊緣稍分裂。漿果球形,徑約6毫米,熟時白色或藍色,有針孔狀凹點。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 分佈于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寧夏、四川等地。
【藥用部位】 以塊根、果實入藥。中藥名: 塊根: 白蘞。果實: 白蘞子。
【採收加工】 塊根: 春、秋季採挖,除去莖及細鬚根,洗淨,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曬乾。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主要成分】 塊根含粘質和澱粉,酒石酸(tartaric acid),β-穀甾醇(β-sitosterol),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胡蘿蔔苷(daucosterol)。葉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1,2,6-三-O-沒食子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3,6-四-O-沒食子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4,6-四-O-沒食子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等。
【藥理作用】 抗菌,抗癌。
【性味功能】 塊根: 苦、辛,微寒。果實: 苦、寒。塊根: 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果實: 清熱,消癰。
【主治用法】 塊根: 瘡瘍腫毒,瘰鬁,燙傷,濕瘡,溫瘧,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果實: 溫瘧,熱毒癰腫。塊根: 內服: 煎湯,3-10克。外用: 適量,研末撒或調塗。果實: 內服: 煎湯,6-10克。外用: 適量,研末敷。
【應用舉例】 1. 凍耳成瘡、或癢或痛者: 黃柏、白蘞各半兩。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香油調塗。(直指方)
2. 鼻赤: 白蘞、杏仁、白石脂等分,研末,雞子清調塗,旦洗。(四科簡效方)
3. 止血消腫: 白蘞成熟果實,去種子,留下白色氈毛或帶種子研成粉末、外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連  結】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