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參 Zhujieshen
【中文名稱】 |
竹節參 |
【漢語拼音】 |
Zhujieshen |
【英文名稱】 |
Japanese Ginseng, |
【拉丁學名】 |
Panax japonicus C. A. Mey. |
【科屬歸類】 |
五加科 Araliaceae, 人參屬 Panax |
【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高約50-80厘米。具纖維狀的根和短而直立的根狀莖,根狀莖較粗,節間短,每節有一淺杯形的莖基痕,竹鞭狀或串珠狀,側面生有圓錐形肉質根。掌狀複葉,3-5枚輪生於莖頂;葉柄長8-11厘米;小葉5,膜質,寬橢圓形、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狀長圓形,長5-18厘米,寬2-6.5厘米,最寬處常在中央,長為寬的2-4倍,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重鋸齒或缺刻狀鋸齒,上面脈上無毛或疏生剛毛,下面無毛或疏生剛毛或密生柔毛。傘型花序,單生於莖頂,花多數,總花梗長約12厘米,無毛;花小,淡綠色,小花梗纖細,無毛,長約10毫米;花萼綠色,有5小齒,齒三角狀卵形;花瓣5,長卵形,覆瓦狀排列;雄蕊5,花絲較花瓣短;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中部以下連合,上部分離,果時反曲,花盤肉質,環狀。核果狀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種子2-5,白色,三角狀長卵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海拔1800-2600米的山谷闊葉林中,有栽種。 分佈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藥材主產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根莖入藥。中藥名: 竹節參。 |
【採收加工】 |
秋季採挖,除去主根及外皮,乾燥。 |
【主要成分】 |
主要含有皂苷類成分,以竹節參皂苷Ⅲ(chikusetsusaponin Ⅲ)為主。 |
【藥理作用】 |
抗炎,延緩衰老,降血糖。 |
【性味功能】 |
甘,微苦,溫。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
【主治用法】 |
用於病後虛弱、結核咯血、咳嗽痰多、跌撲損傷。內服: 6-9克;用時搗碎。 |
【應用舉例】 |
1. 虛勞咳嗽: 竹節參15克。煎水當茶飲。(貴州民間藥物) 2. 吐血: 竹節參9克,麥冬6克,絲毛根9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
【連 結】 |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0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