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甘遂 Gansui

【中文名稱】 甘遂
【漢語拼音】 Gansui
【英文名稱】 Gansui Spurge,
【拉丁學名】 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
【科屬歸類】 大戟科 Euphorbiaceae大戟屬 Euphorbia
【植物形態】 多年生肉質草本,高25-40厘米,全草含乳汁。根細長而微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呈連珠狀,棒狀或長橢圓形塊根,外皮棕褐色。莖自基部多分枝或僅有1-2分枝,高20-29厘米,下部淡紫紅色,上部淡綠色。單葉互生,全緣,狹技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楔形,長2-9厘米,寬4-10毫米,無柄或具短柄,側脈羽狀,不明顯或略可見。杯狀聚傘花序頂生,通常5-9枝傘梗簇生於莖端,基部輪生葉長圓形或狹卵形,每傘梗常再分枝,長2-4厘米,苞片2,三角狀卵形,長5-9毫米,全緣;總苞杯狀,先端4裂,裂片半圓形,邊緣及內側有白柔毛,腺體4枚,新月形,暗黃色至淺褐色;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多數,僅有雄蕊,明顯伸出總苞外,和雌花1枚生於同一總苞中;雌花位於花序中央,雌蕊1,子房三角卵形,3室,子房柄長3-6毫米,子房上位,花柱3,宿存,柱頭2裂,不明顯。蒴果圓形,灰褐色,無毛,長約2毫米。種子卵形,長約2.5毫米,淺褐色至灰棕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於農地,草坡,路旁,沙地。 分佈陝西,山東,河北,甘肅,河南,四川等地。 藥材主產於陝西、河南、山西、寧夏、甘肅等地。
【藥用部位】 以塊根入藥。中藥名: 甘遂。
【採收加工】 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苗枯萎後採挖根部,除去泥土、外皮,曬乾或以硫黃熏後曬乾。
【藥理作用】 瀉下,抗生育,抑制免疫力。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瀉水逐飲。
【主治用法】 水腫脹滿,胸腹積水,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外治疣贅,頑癬。內服: 炮製後入丸散用,用量0.5-1.5克。孕婦禁服。不宜與甘草同用。
【應用舉例】 1. 風痰迷心,癲癇及婦人心風血邪: 甘遂二錢,為末,以豬心取三管血,和藥,入豬心內縛定,紙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錢,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將心煎湯調下,大便下惡物為效,不下再服。(濟生方)
2. 卒腫滿,身面皆洪大: 甘遂一錢,粉之,豬腎一枚,分為七片,入甘遂末於中,以火炙之令熟。日一食,至四,五片,當覺腹脅鳴,小便利。(肘後方)
【連  結】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