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烏頭 Chuanwutou

【中文名稱】 烏頭,獨白草
【漢語拼音】 Chuanwutou
【英文名稱】 Monkshood, Common Monkshood
【拉丁學名】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科屬歸類】 毛茛科 Ranunculaceae烏頭屬 Aconitum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塊根倒圓錐形,長2-4厘米,直徑1-1.6厘米,常兩個連生。莖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革質,長6-11厘米,寬9-15厘米,三全裂,有柄。總狀花序頂生,狹長;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紫藍色,上萼片高盔形,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心皮3-5,離生,密被灰黃短絨毛,稀無毛。蓇葖果長圓形,有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種子多數,三棱形,兩面密生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主要栽培於四川。 分佈遼寧、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 主要栽培於四川。
【藥用部位】 以塊根入藥。中藥名: 川烏頭。
【採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地上部份莖葉,摘下子根,取母根,去淨鬚根、泥沙,曬乾。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6種生物鹼: 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烏頭堿Aconitine、新烏頭堿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烏堿甲Chuan-wu-baseA和川烏堿乙Chuan-wu-baseB成分。
【藥理作用】 抗炎,鎮痛,對心血管系統,對神經系統,抗癌。
【性味功能】 辛苦,熱,有大毒。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行瘀止痛。
【主治用法】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內服: 煎湯,3-9克研末,每次1-2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內服須炮制後用;入湯劑應先煎1-2小時,減其毒性。陰虛陽盛,熱症疼痛及孕婦禁服。
【應用舉例】 1. 風痹四肢疼痛: 川烏2兩,乾蝎半兩,熬成膏可丸。(聖惠方)
2. 風寒濕痹,四肢痛攣: 五靈脂、炮川烏、蒼朮各2兩,自然銅1兩,水糊為丸。(醫方類聚)
3. 腳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黃、芍藥、黃苠各3兩,炙甘草3兩,川鳥5枚,水煎服。(金匱)
【連  結】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