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Shannai
【中文名稱】 |
山柰 |
【漢語拼音】 |
Shannai |
【英文名稱】 |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esurrection Lily |
【拉丁學名】 |
Kaempferia galanga L. |
【科屬歸類】 |
薑科 Zingiberaceae, 山柰屬 Kaempferia |
【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單生或數枚連接,淡綠或綠白色,芳香。葉常2片近地面,近圓形,長7-13厘米,無毛或下面疏被長柔毛,乾後上面有紅色小點,葉鞘長2-3厘米。穗狀花序2頂生,半包於葉鞘中,苞片披針形,長2.5厘米。花後葉開放,白色,有香味,易凋謝,花萼與苞片近等長,花冠管長2-2.5厘米,裂片綫形,長1.2厘米,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長1.2厘米,唇瓣白色,基部有紫斑,長2.5厘米,2深裂至中部以下,雄蕊無花絲,藥隔附屬體正方形,2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細長,基部具2細長棒狀物,柱頭盤狀,具緣毛。蒴果。花期8-9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山坡、林下、草叢中,現多為栽培。 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產於廣西、廣東、雲南、福建及台灣。 |
【藥用部位】 |
以乾燥根莖入藥。中藥名: 山柰。 |
【採收加工】 |
於12月至翌年3月收獲,挖取二年生根莖,洗去泥沙,剪去鬚根,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用硫黃熏1日後,鋪在竹席上曬乾。 |
【主要成分】 |
主含揮發油及黃酮類成分。 |
【藥理作用】 |
抑制單胺氧化酶。 |
【性味功能】 |
辛,溫。溫中除濕,行氣消食,止痛。 |
【主治用法】 |
脘腹冷痛,寒濕吐瀉、霍亂,胸腹脹滿,飲食不消,牙痛,風濕痹痛。內服: 煎湯,6-9克;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搗敷;研末調敷,或搐鼻。 |
【應用舉例】 |
1. 治心腹冷痛: 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瀕湖集簡方) 2. 治風蟲牙痛: 肥皂角一個,去穰,入山柰、甘松各三分,花椒、鹽不拘多少,以塞皂角滿為度。用麵包,煉紅,取研細末。每日擦牙。(攝生眾妙方) 3. 治骨鯁喉: 用山柰根莖6-15克。水煎含漱。(廣西本草選編) |
【連 結】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5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