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錢樹 Paiqianshu
【中文名稱】 |
排錢樹,串錢草,疊錢草,虎尾金錢,金錢草,錢排草,四季春,金錢豹 |
【漢語拼音】 |
Paiqianshu |
【英文名稱】 |
Beautiful Phyllodium, Round-bracted Ttricklover, Beech-leaved Flemingia, Spiffy Phyllodium |
【拉丁學名】 |
Phyllodium pulchellum (L.) Desv. |
【科屬歸類】 |
豆科 Fabaceae, 排錢樹屬 Phyllodium |
【植物形態】 |
灌木,高0.5-2米。枝圓柱形,纖細,小枝被白色或灰色短柔毛。3出複葉,葉柄長6-8毫米,密被灰黃色柔毛,托葉三角形,長約5毫米;頂端小葉矩圓形,長6-12厘米,側生小葉比頂生的小約兩倍,先端鈍或近尖,基部近圓形,邊緣稍作波浪形,革質,上面綠色,無毛或兩面均被小柔毛。總狀花序頂生及側生,長8-30厘米,由12-60個傘形花序組成,每一傘形花序隱藏於2個長1-3厘米的圓形、葉狀的苞片內,形成排成串的銅錢狀;花梗長2-3毫米,與萼同被短柔毛;萼長約2毫米,有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黃色,旗瓣橢圓形,長5-6毫米,基部漸狹,翼瓣長約5毫米,基部具耳,貼生於龍骨瓣,龍骨瓣長約6毫米,基部無耳;雄蕊10,2體,長約6-7毫米;雌蕊1,花柱內彎。莢果矩圓形,長約6毫米,無毛或有柔毛,邊緣具睫毛,通常有莢節2個,先端有喙,種子近圓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荒地、山坡疏林下,有栽培。 分佈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臺灣等地。 藥材主產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地上部分入藥。中藥名: 排錢草。 |
【採收加工】 |
夏秋採收,夏季切碎,曬乾或鮮用。 |
【主要成分】 |
全株含生物鹼類,如蟾毒色胺(bufotenine),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 oxide),禾草鹼(gramine)等。 |
【藥理作用】 |
小劑量能升高血壓,但增大劑量則為降壓。對中樞神經糸統有興奮作用。 |
【性味功能】 |
淡、苦,平;有小毒。清熱利濕,活血祛瘀,軟堅散結。 |
【主治用法】 |
用於感冒發熱,瘧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血吸蟲病肝脾腫大,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內服: 煎湯,6-15克(鮮者60-120克);或浸酒。外用: 搗敷。 |
【應用舉例】 |
1. 關節炎: 排錢草60-120克,黃酒60克。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2. 跌打損傷: 排錢樹乾莖、葉60-90克,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
【連 結】 |
中藥標本數據庫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5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