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南丹參 Nandanshen

【中文名稱】 南丹參,土丹參,丹參,赤參,紫丹參,七裡麻
【漢語拼音】 Nandanshen
【英文名稱】 Bowley Sage,
【拉丁學名】 Salvia bowleyana Dunn
【科屬歸類】 唇形科 Lamiaceae鼠尾草屬 Salvia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粗壯,呈鈍四棱形,具溝槽,被下向長柔毛。根肥厚,外表紅色。一回羽狀複業,對生,長10-20厘米,葉柄長4-6厘米,被倒向長柔毛;小葉5(-7),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長4-7.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圓或淺心形,具圓齒狀鋸齒或鋸齒,兩面無毛,僅脈稍被絨毛。輪傘花序具8至多花,組成長14-30厘米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密被長柔毛及腺長柔毛;苞片披針形,全緣,具緣毛。花梗長約4毫米;花冠紫或藍紫色,長1.9-2.4厘米,被微柔毛,冠筒長約1厘米,內具斜向毛環,喉部徑達7毫米,上唇稍鏈形,長0.8-1.2厘米,下唇長圓形,長1.1厘米,中裂片倒心形,側裂片卵形,中裂片最大,倒心形;花萼筒形,長0.8-1厘米,被腺柔毛及短柔毛,內面喉部被白色長鋼毛,上唇寬三角形,具靠合3短尖頭,下唇三角形,具2淺齒;花絲長約4毫米,藥隔長約1.9厘米,上臂長達1.5厘米,下臂長約4毫米。花柱伸出,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小堅果褐色,橢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被毛。花期3-7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路邊、林下或水邊。 分佈於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廣西。 藥材主產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藥用部位】 以根入藥。中藥名: 南丹參。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曬乾。
【主要成分】 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 Ⅰ、ⅡA,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咖啡酸(caffe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 tanshinquinone)。
【藥理作用】 抗凝血,抗心肌缺血。
【性味功能】 味苦,性微寒。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主治用法】 用於胸痺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産後瘀滯腹痛,崩漏,肝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內服: 煎湯,9-15克;或入丸、散。
【應用舉例】 痛經: 南丹參15克,烏豆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誌)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