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葉下珠 Yexiazhu

【中文名稱】 葉下珠,珍珠草
【漢語拼音】 Yexiazhu
【英文名稱】 Night-closing Leaf,
【拉丁學名】 Phyllanthus urinaria L.
【科屬歸類】 大戟科 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 Phyllanthus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平臥而後上升,常多分枝;小枝常帶紫紅色,有翅狀縱棱,禿淨或近禿淨。單葉互生,排成二列,紙質,長橢圓形,長5-15毫米,寬2-5毫米,頂端鈍而有小凸尖,基部偏斜或圓形,兩面無毛,下麵葉處有1-3列粗短毛,側脈每邊4-5條,明顯;葉柄極短;托葉小,剛毛狀或披針形,長約1.5毫米。花小,具短梗,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2-3朵簇生於小枝上部葉腋,通常僅上面1朵開花,花梗長約0.5毫米,基部有1-2枚苞片;萼片6,長圓形,長約0.6毫米,頂端鈍;雄蕊3枝,花絲合生成柱狀;花盤腺體6,分離;雌花單生於小枝中下部,寬約3毫米,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體,花梗長約0.5毫米;萼片6,近等長,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黃白色,結果後中部紫紅色;子房近球形,子房上位,有鱗片狀凸起,花柱頂端2裂。蒴果扁球形,直徑2-3毫米,有橫紋,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淡褐色或紅色;種子長1.2毫米,橙黃色。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佈】 生於田邊,山坡,路旁草地上。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台灣,海南,廣東,廣西。 藥材主產於雲南。
【藥用部位】 以成熟果實入藥。中藥名: 余甘子。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主要成分】 沒食子酸、甲氧基糅花酸、β-穀甾醇、丁二酸、胡蘿蔔苷、山茶素、阿魏酸、木脂素、檞皮素、短葉蘇木酸、柯里拉京、黃酮、去氫訶子次酸、糅質、生物鹼、芸香苷、糅料雲實素、短葉蘇木酸乙脂、短葉蘇木酸甲脂、老鶴草素、短葉蘇木酚酸和去氫訶子次酸三甲脂等。
【藥理作用】 保肝,抗菌。
【性味功能】 微苦,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平肝明目,消疳積。
【主治用法】 腸炎腹瀉,小兒疳積,熱淋,石淋,赤白痢,腎炎水腫,目赤腫痛,夜盲,口瘡,毒蛇咬傷,癰腫,黃疸。內服: 煎湯,用量15-30克;外用: 適量,搗敷。脾胃處寒者慎服。
【應用舉例】 1. 黃疸: 鮮葉下珠60克,鮮馬鞭草90克,鮮半邊蓮6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2. 肝炎: 鮮葉下珠,鮮黃膽草各60克,母螺7粒,鵝肝1個,冰糖60克,水燉服。(福建藥物誌)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