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搜寻 

 排序





进阶搜寻
拉丁学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随机图片

地榆 Diyu

【中文名称】 地榆,
【汉语拼音】 Diyu
【英文名称】 Garden Burnet, Great Burnet
【拉丁学名】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科属归类】 蔷薇科 Rosaceae地榆属 Sanguisorba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粗壮,纺锤状,鲜时表皮紫红色。茎直立,有棱,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根生叶较茎生叶大,具长柄,茎生叶近于无柄,有半圆形环抱状托叶,托叶边缘具三角状齿;小叶5-19片,长卵形或长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无毛。花小,密集成倒卵形,短圆柱形或近球形的穗状花序,疏生于茎顶;有小苞片;萼管喉部缢缩,裂片4,花瓣状,紫红色,椭圆形或卵形,基部披毛;花瓣无;雄蕊4,与萼裂近等长;雌蕊子房上位,卵形有毛,花柱细长,柱头乳头状。瘦果卵形,长约3毫米,褐色,有细毛,具纵棱,包藏于宿萼内。种子1枚。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30-3000米的山坡、荒地灌丛或草丛中,有栽种。 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 药材主产于河北、江苏等地。
【药用部位】 以根入药。中药名: 地榆。
【采收加工】 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
【主要成分】 含鞣质(8%-15%),三萜皂苷(如地榆皂苷sanguisorbin)。
【药理作用】 止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菌,镇吐。
【性味功能】 苦、酸、涩,微寒。凉血、止血,解毒。
【主治用法】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内服: 煎汤,6-15克,鲜品绞汁,30-90克;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或研末撒。虚寒性出血证禁服,血虚有瘀者慎服。
【应用举例】 1. 湿疹: 地榆30克,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2. 蛇毒: 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补缺肘后方)
【连  结】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本记录之永久网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