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排序





進階搜尋
拉丁學名
Family Name (Lati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隨機圖片

含羞草 Hanxiucao

【中文名稱】 含羞草,怕醜草,感應草
【漢語拼音】 Hanxiucao
【英文名稱】 Sensitive Plant, Humble Plant, Touch-me-not, Action Plant, Shme Plant
【拉丁學名】 Mimosa pudica L.
【科屬歸類】 豆科 Fabaceae含羞草屬 Mimosa
【植物形態】 披散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莖多分枝,遍體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剛毛。羽狀複葉,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葉柄長1.5-4厘米;托葉披針形,長5-10毫米,有剛毛。小葉10-24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小葉片線狀長圓形,長6-13毫米,寬1.5-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略偏斜,邊緣及葉脈有疏生剛毛。頭狀花序長圓形,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直徑約1厘米: 花小,淡紅色;苞片線形,邊緣有剛毛;萼漏斗狀,極小,短齒裂,有8個小萼齒;花冠鐘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毫米,先端有喙,有3-4節莢節,每節有1顆種子,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莢節脫落。種子闊卵形。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佈】 生於潮濕地,山坡叢林中,路旁,為美洲引入的馴化植物。 分佈于華東,華南,西南。 藥材主產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藥用部位】 以全草或根入藥。中藥名: 含羞草(全草),含羞草根(根)。
【採收加工】 全草: 夏季採全草,除沙泥,洗淨,曬乾或鮮用。根: 夏、秋季採收根,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主要成分】 葉含收縮性蛋白質,黃酮類等成分。根含血紅蛋白和數種硒化合物及生物鹼、黃酮類及內酯性物質。
【藥理作用】 全草及根: 止咳,祛痰,抗菌。
【性味功能】 全草: 甘澀微苦,微寒,小毒。根: 澀微苦,溫,有毒。全草: 清熱利尿,化痰止咳,安神鎮靜,涼血解毒。根: 止咳化痰,利濕通絡,明目鎮靜,和胃消積。
【主治用法】 全草: 感冒,小兒高熱,急性結膜炎,支氣管炎,腸炎,肝炎,胃炎,失眠,結膜炎,帶狀皰疹,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癰腫,泌尿系結石,瘧疾,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瘍腫毒。根: 慢性氣管炎,風濕疼痛,閉經,頭痛失眠,眼花,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全草: 內服: 煎湯,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根: 內服: 煎湯,9-15克,鮮品30-60克;或浸酒。外用: 適量,搗敷。
【應用舉例】 1. 風濕痛含羞草根5克。酒泡服。(雲南中草藥)
2. 小兒高熱: 含羞草9克。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3. 急性肝炎: 含羞草全草15-60克。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