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楓 Bajiaofeng
【中文名稱】 |
八角楓,八角柴,八角將軍,八角金盤,八角王,八角梧桐,白金條,白龍須,花冠木,六腳金盤 |
【漢語拼音】 |
Bajiaofeng |
【英文名稱】 |
Chinese Alangium, China Alangium |
【拉丁學名】 |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
【科屬歸類】 |
八角楓科 Alangiaceae, 八角楓屬 Alangium |
【植物形態】 |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5米。樹皮平滑,灰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2.5-3.5厘米;葉紙質,近圓形或橢圓形、卵形,頂端銳尖或鈍尖,基部闊楔形或截形,稀心形,兩側不對稱,長13-26厘米,寬9-22厘米,不分裂或3-9裂,裂片短銳尖或鈍尖;葉下麵脈腋有叢狀毛,主脈3-7條,成掌狀。聚傘花序腋生,有花7-50朵;小苞片線形或披針形;花冠圓筒狀;花萼先端分裂為6-8枚齒狀萼片;花瓣6-8,線形,初白色,後變黃色,基部粘合,上部開花後反卷;雄蕊與花瓣同數而近等長;花盤近球形;子房2室,柱頭頭狀。核果卵圓形,黑色,種子1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佈】 |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或疏林中。 分佈于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西藏、陝西、甘肅等地。 |
【藥用部位】 |
以根、葉、花入藥。中藥名: 根: 八角楓根。葉: 八角楓葉。花: 八角楓花。 |
【採收加工】 |
根: 8-10月挖取根或鬚根,或削取根皮,曬乾。葉: 6-9月採收,曬乾或鮮用。花: 5-7月採花。曬乾。 |
【主要成分】 |
根含有喜樹次鹼(venoterpine)和消旋毒藜鹼(dl-anabasine)等成分。葉含有β-穀甾醇(β-sitosterol),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成分。 |
【藥理作用】 |
根: 肌肉鬆弛,呼吸興奮。 |
【性味功能】 |
根: 辛、苦,微溫。葉: 苦、辛,平。花: 辛,平。根: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葉: 解毒消腫,化瘀止痛。 |
【主治用法】 |
根: 風濕痹痛,癱瘓,無名腫毒,跌打損傷。葉: 瘡腫,乳癰,漆瘡,疥癬,跌打瘀腫,骨折,外傷出血。根: 內服: 煎湯,鬚根1-3克,根3-6克;或浸酒。外用: 搗敷或煎湯洗。花: 內服: 煎湯,3-10克;或研末蒸雞蛋服。 |
【應用舉例】 |
1. 筋骨疼痛: 白龍須1.2克,白牛膝9克,燉豬腳吃。(曲靖專區中草藥) 2. 漆瘡: 八角楓葉適量,煎湯外洗。(廣西本草選編) |
|
本記錄之永久網址:https://sys01.lib.hkbu.edu.hk/cmed/mpid/detail.php?herb_id=D010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