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Record
10 / 861
Next Record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理論方法與操作指南 G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지 HKBU FactCheck Service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理論方法與操作指南 關於我們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運營 隸屬於人工智能與媒體研究實驗室 矢志為大衆提供獨立運作、流程透明的事實查核服務 開展相關學術研究 從而增强香港的專業事實查核的力度 聯絡我們 comm_fcs@hkbu.eddu.hk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HKBU FactCheck Service
前言 虛假新聞正以前所未有的體量和速度衝擊著香港社會,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為應對香港 虛假新聞和錯誤訊息的問題,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成立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為大眾提供具權 威性、專業和不偏不倚的事實查核服務,打擊虛假新聞的同時提升公眾的傳媒素養,力求 促進學術研究創新,推動與新聞業界及教育同行的協作。 作為本港首個由獨立學術機構設立運作的事實查核服務,本中心在人手事實查核的基礎 上,亦開發了以「廣眾參與」模式的事實查核方式,匯聚傳媒專頁人士共同投入到事實查 核工作中。 隨著人工智能在新聞傳媒行業內的廣泛運用,本中心以人機混合智能系統為發展方向,在 人手事實查核與廣眾參與的實踐基礎上,開創了一套信息診斷系統,旨在深化人工智能在 事實查核領域的賦能,提高事實查核工作的準確率和自動化,以最大限度優化社交平台虛 假新聞的治理效果。 本書詳盡展開了浸大事實查核中心運營的理論根基,以及浸大傳理學院在虛假新聞研究方 面的學術成果;亦通過中心日常運營的實踐操作準則和事實查核報告內容,介紹了中心從 學術走向實踐的探索,為讀者展現了一套組織有序、嚴謹高效的事實查核程序。
目錄 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1 信息診斷系統設計思路:人工核查、廣眾參與和人工智能的三合一運用.. 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介紹英文版(HKBU FactCheck Service) 21 學術研究文章 25 受眾以記者動機判斷假新聞. .25 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26 第一部分 可疑信息提取. .27 第二部分 事實查核.. 28 第三部分撰寫報告.. 28 第四部分 報告發布. 29 第五部分更正政策與受眾反饋. 32 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36 實例一(中文) 36 實例二(中文及英文翻譯) ...38 實例三(中文及英文翻譯) 44 事實查核與評析.. 49 不止真假:從圍封區域內「分發物資」事件看事實查核的局限性. 49 Going beyond the dichotomy of true and false in fact-checking-A reflection on the controversy of food supplies during Hong Kong lockdown(《不止真假:從圍封區域內「分 發物資」事件看事實查核的局限性》英文翻譯) 52 媒體素養教育. 56 傳媒報道. 5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信息診斷系統設計思路: 人工核查、廣眾參與和人工智能的三合一運用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團隊 摘要 當前對虛假新聞治理的研究較少出於技術邏 輯的思路。真假新聞的界限在實踐中通常微妙以 及難以辨別,加上人們對真假新聞往往有著不同 的見解和解讀。本文基於來自香港的實證數據分 析以及本地虛假新聞核查平台的初步實踐經驗, 提出「人工核查--廣眾參與--人工智能」的 協同核查模式,以最大限度優化社交平台虛假新 聞的治理效果。 關鍵詞 虛假新聞;信息診斷;事實核查;人工智能 一、引言 社交媒體的出現和迅速發展為虛假信息傳播 提供了溫床,這種現象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 過往文獻已有關注虛假信息的生產、傳播及接收 的研究,但暫時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去系 統研究讀者如何接收與處理虛假信息,更沒有一 個與理論挂鈎的診斷系統去應對虛假信息的傳 播。對此,本文從實踐角度出發,通過對國內外 學術文獻對回顧與思考,嘗試提出一個以理論為 基礎,並具有實際探索經驗的信息診斷系統供學 術同仁和事實核查人員參考。 Hansson et al.(2020)最近就針對虛假信息在健 康災難中的傳播提出,虛假信息會使人們在六個 方面變得脆弱。基於Hansson 他們的主張,我們 總結出虛假信息在一般情況下,可通過以下六種 方式對人們造成傷害,導致社會脆弱性(social vulnerability):(1)讓人們形成錯誤的觀念; (2)導致人們錯誤評估事件對於自身以及社會的 風險;(3)鼓勵人們使用錯誤甚至有害的措施應 對風險,(4)妨礙人們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應對 風險,(5)誘使人們洩露有關自己的私密信息, 以及(6)對信息相關的當事人帶來騷擾甚至仇恨 言論。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為應對虛假信息帶來的傷害,本文章將透過 回答三個研究問題來説明一個信息診斷系統的設 計(圖1):一、在信息接收的過程中,何種因 素會讓讀者覺得信息可疑?換句話說,什麽原因 會導致一個人對信息的真實性和作者意圖產生疑 問?二、當我們需要診斷一個信息,去驗證信息 内容的時候,作為一個讀者會怎樣進行核查工 作?三、作為一個核查機構,又需要怎麽去進行 核查工作以應對以上兩個研究問題帶來的挑戰? 的確,在高度“全球化”和“媒介化”的今 天,人們不但需要學會使用敏銳、快捷的方法來 識別虛假信息,核查機構更需要開拓新的方法以 應對傳統核查的方法的局限(Shu et al.,2017)。 近年來,隨著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 技術的快速發展、日益成熟,各國的研究人員也 都在試圖尋找一系列自動化的方法以輔助人們檢 測和識別虛假新聞。因此,本文章提出的信息診 斷系統也將以結合人工、廣眾參與和人工智能三 種應用。 信息接收 信息質疑 信息接納 不在診斷範圍 信息不被接納 被納入診斷範圍 真實性有關 否- 質疑生產者動機 不在診斷範圍 是 真實性是否有依據 不在診斷範圍 一里 是 診斷結果 信息診斷 與第一信源的聚類 人工核査 相關資源的聚類 信源以往發表的聚類 廣眾參與 信息内容特徵的聚類 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 人工智能 圖1:信息診斷系統設計思路總覽 信息診斷系統設計思路總覽: 1.接收信息時:當受眾接收一個訊息,如果 對信息描述的内容產生質疑,信息便有機會被納 入診斷範圍進行判定。 2.接收信息後:對大眾讀者來說,他們接收 到信息之後,往往會根據信息是否符合他們現有 的認知和對內容生產動機的判斷來對信息的真實 性進行判定,從而決定是否認可該信息,這種判 定雖然直截了當,但未免會受讀者立場、經驗認 知等局限性所影響。本文所提出的信息診斷系統 設計,則是將事實判定的流程從主觀能動的判斷 推向客觀判斷,通過檢驗不同信息的聚類比重來 判定特定内容的真實性。 3.信息診斷:本文詳細闡述了五種聚類在信 息診斷方面的運用-- 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1)與第一信源的聚類:獲得第一手材料或與 事件關鍵人物取得聯繫,是最為嚴謹、獨立的信 息診斷依據,是人工核查部分的重要依據。 2)相關資源的聚類:與二手資源相關的信 息,例如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證人引述等等, 義。 3)信源以往發表的聚類:在信息診斷時,也 要著重診斷信源一貫内容 內容發表的真實性,信源的 内容發布特徵在信息診斷中尤其重要。 4)信息内容特徵的聚類:後文將對虛假新聞 特有的內容特徵包括語言語義、寫作風格、多媒 體特徵進行闡述,並計劃運用人工智能賦能來提 高信息診斷的效率。 5)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虛假信息在傳播路 診斷的賦能有助於分析此類特徵,並利用此類特 徵來識別虛假訊息。 信息診斷系統設計的實踐運用: 根據以上的系統設計思路,本文章以浸大事 工查核、廣眾參與和人工智能三大板塊。人工查 -....额 核作為核查工作 基石,是獲取第一信源的中堅 力量、根據廣眾參與與人工智能的產出做最終確 認和運營的核心;廣眾參與則通過擴大相關資源 聚類的覆蓋面來提升信息診斷效率;人工智能部 分作為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持,不僅會更高效地收 往發表的真實程度、 信息内容特徵和信息社交特徵來識別虛假信 息並作初步判定,提升信息診斷的客觀性和效 率。 在未來,更多的資源將投入於建立不實信息 的自動化監測機制,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核查的自 動化轉型,更將收集中文語境下(以廣東話為 斷智能化發展。 展思路,將於本文一一閘述,敬請詳閱下文。 二、信息診斷的需求:讀者對虛假信 息的吸納 鑑於現有文獻對受眾接收虛假信息的研究來 綜複雜的看法。美國的Neilson和Graves(2017)就 淺的、不準確的或能引起轟動的新聞到超黨派内 論的信息,再到帶有誤導性的廣告和贊助內容, 都有可能被看作是虛假新聞。可見,人們對虛假 信息的定義是多樣化的,有著極大的差異,對真 假新聞沒有絕對的劃分。雖然很多學者嘗試去定 統一的定義。因此,虛假信息的研究除了研究信 重要的是影響他們對虛假信息接納及不接納的因 素。 (一)讀者對虛假信息的吸納程度 一般而言,讀者接觸一個信息,有可能產生 息內容半信半疑;(3)完全不接納信息内容。完 一步核查,因為他們相信信息内容並接納信息而 忽略了核查的需要。只有對信息内容產生不同程 「真相」,以達到了解内容真實性的目的。這個 素會導致讀者對內容產生質疑。對此,我們提出 四個因素,並將其歸類為對於內容真實性以及動 機性的兩大類因素。其中,真實性包括(a)内容 客觀與事實不符和(b)人們主觀認為内容與事實 存疑和(d)人們自身對內容生產者的不信任。 客觀虛假對比主觀虛假 一般來說,人們對信息内容產生質疑,主要 是因為內容與讀者對於該事件或事物的認知有所 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客觀來說,内容有可能是真的與事實不符,也就 是說讀者的質疑是對的。同時,内容也有可能是 致於讀者懷疑信息內容的真實性。 前者可以稱為是合理的質疑,而後者則帶出 一個問題-一什麽因素會導致人們對信息内容產 生錯誤的懷疑,把真確的內容看成是錯誤或存疑 給受眾最新的消息,而新聞受眾基本上很少會事 先知道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換句話說,在接 收新的消息是,人們必須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準 確判斷內容的真實性。矛盾的是,受眾很少會掌 能依賴自身有的知識基礎去判斷虛假信息。基於 這個邏輯,受眾對於内容真實性的判斷就很大機 會會被自身的觀點左右。人們主觀認為信息內容 們的對事情/事物的觀點不一樣,因此,以下討論 以主觀虛假為中心。也只有對新聞内容產生質疑 的受眾,才會進而去進行後續的信息核查。 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和敵對媒 體效應(hostile media perception)的研究正好能解釋 這種主觀虛假的情況。根據動機性推理的文獻, 信息的時候,會更願意相信支持自己所持立場的 論點。他們會下意識尋找支持自己看法的佐證, 加強鞏固自己本身的觀點,與此同時也會選擇性 忽視反對自身立場的事實根據。這樣的行為可以 統性、有偏差的推理傾向在心理學為“確認偏 ion bias)。 另一方面,在傳播學,以動機性推理為基礎 的敵對媒體效應指出,帶有不同立場的人,尤其 是對立的雙方,會對媒體內容有截然不同的認知 (Vallone et al.,1985)。換句話說,人們由於自身 的立場不同,會對新聞造成不同的解讀,以至於 在同一篇新聞上看到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偏 見。因此,事件的支持方會認為媒體信息反對自 己的的立場,與此同時,事件的反對方也會認為 媒體信息反對自己的立場。由於雙方都認為信息 反對自己的立場,這意味著受衆對於同一篇信息 的偏見感知帶有分歧。 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研究者邀請自我認同 的親阿拉伯參與者和自我認同的親以色列參與者 觀看有關1982年貝魯特大屠殺的新聞播報 報道大屠殺的兩方,但親阿拉伯和親以色列的參 與者同時認為該新聞播報不利於他們的觀點。 Vallone et al.(1985)提出,雙方的極端立場導致了 對平衡信息的偏見以及雙方拒絕接納,箇中原因 是報道内容不符合他們強大的既有信念體系。可 見,個人所持的立場能影響信息偏見程度的判 斷。 一直以來,敵對媒體的研究大都以感知到 的媒體偏見以及新聞可信度為因變量,學者們一 直在研究帶有不同觀點的受眾如何得出不同新聞 研究開始把這種已被嫻熟運用的理論推廣到有不 同立場的受眾如何對新聞虛假程度(Tsang, 2020b)。研究指出,對事件持相反觀點的受衆, 的確會對於同一篇新聞,感知出有明顯差異的虛 假程度。因此,虛假信息的研究必須釐清一點, 人們對於信息的質疑是由於客觀信息含錯誤,還 是出自受眾自身的觀點引起的主觀錯誤。 總括來說,由於每個人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 觀點去感知不同程度的新聞偏見/虛假程度並進行 媒體受眾提供某些客觀標準作為指標。學術上需 要更多客觀性的調查,客觀評價媒體的表現,這 種調查將有望幫助受眾做出更好的信息可信度判 斷,尤其是對於每個信息源的可信度。可以預 料,客觀性作為媒體指標,還可以提供媒體生產 者一個質量的指標,推動產業通過達到指標要求 來提高媒體質量。 (二)對信息生產者的動機質疑 以上的討論只對信息真實性產生質疑進行了 闡述,除了信息的客觀錯誤、信息與自身觀點不 符、還有的就是人們對内容生產者的不信任。這 種不信任也可以分為由自身觀點產生的不信任以 及普遍對於内容生產的不信任。就主觀的不信任 對內容的真實性產生質疑,閱讀信息的時候也會 4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作為一名新聞受眾,很難僅通過閱讀一則新聞內 容去判斷信息來源的意圖,辨別所提供的信息是 出於營利目的還是政治目的。就是說,讀者一般 難以單純從一個新聞作品去提取新聞發布者的意 圖信息。因 。因此,讀者一般只能靠閱讀内容本身去 猜測作者的意圖,而這個猜測一般會被讀者本身 的觀點影響,與之前動機性推理的討論一樣。也 生客书的 就是說,受衆對於信息 的動機極大程度會 0 受他們對於内容的同意程度所牽制。的確,近期 的研究發現,讓帶有不同觀點的讀者去評價同一 則新聞時,讀者對於新聞的虛假程度也取決於讀 者本身的 身的立場(Tsang,2020a),比如說新聞的動機 是保護當權者還是試圖影響公眾輿論。受眾對負 責該新聞報道的記者的動機評估不同,可以導致 雙方對新聞虛假程度的判斷亦有所不同。 另外,除了受眾自身的觀點,人們普遍對於 是一個關鍵因素。比如說,民意調查表明公眾對 媒體的信任度一般偏低。根據 Gallup 的民意調 查,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人信任大眾媒體 (Jones, 8b)。該民意調查還發現,62%的美 -- 國成年人認為他們在傳統新聞媒體中遇到的新聞 是有偏見的,而8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這種情況 亦出現在社交媒體中(Jones,2018a)。對主 主流媒 體的這種不信任被稱為 煤體懷疑論(media skepticism)。這種現象可部分歸因於虛假新聞的 增多(Bo xi,2017)。因此,人們很大機會會 以消極負面的態度看待媒體發布的信息,但 Boczkowski(2017)認為,對媒體對普遍質疑帶來 的並不只有負面影響,也可帶來消除虛假信息的 動力。換句話說,由於對媒體的不信任,人們會 更加積極質疑他們所看到的信息,從而不會盡信 虛假信息的一面之詞。 相比内容真實性,動機的猜測並沒有實際的 方法去核查,因為只有内容生產者本人才能掌握 -. 論,不但是受衆或是核查機構的核查,只專注在 内容真實性上。 客觀信息診斷彌補主觀信息診斷的不足 雖然研究者大都明白不能過於依賴受眾對 於信息真實性的判斷,但現在大多數新聞可信度 研究僅集中於對新聞可信度的主觀測量(Tsfati & Ariely,2014),而沒有太多客觀對於媒體信息的 評判標準與報告。其實,由PEW和Gallup等民意 題,詢問受訪者的信任程度以及在哪個方向信任 和/或看到新聞報道有偏見,而我們主張需要更多 的客觀信息診斷去彌補主觀信息診斷的不足。換 句話說,單憑民意調查數據(研究受衆對媒體和 媒體信息的可信度)是有缺陷的,因為結果都是 受眾主觀的判斷,極大可能受 受自身觀點的左右; 同時,客觀的判斷在市面上非常的欠缺。實際 上,事實核查的崛起可以看作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的一種措施,也符合我們提出的對信息進行客觀 總括來說,客觀信息診斷的建立可以成為兩 - 量新聞的質量,二來可以監測以及規範媒體的表 的診斷結果可以為他們帶來一個標準去評判真假 信息。再來,媒體現在的表現都基於人們主觀的 意見,比如說從問卷得到大眾對媒體表現的滿意 程度等,這些也是依賴人們主觀的判斷。就算大 量比其他媒體好。也就是說,熱度高的或者知名 媒體機構,不一定為大眾帶來更真實更完整的信 補現在的虛假新聞大肆傳播的漏洞。 三、信息診斷:信息聚類及途徑 對於受眾來說,因為往往不能直接與第一信 息來源甚至第二信息來源有接觸,他們更偏向用 信息聚類的方式去進行核查。 們對信息產生質疑,他們會從網上、身邊的人或 者其他媒介獲取更多的相關信息,嘗試對比信息 這種尋找相關信息做對比的過程定義為内容聚 類,即把屬性一致的内容整合起來進行對比分 析,查看可疑内容是否存在錯誤。此外,我們提 方的属件取 源的聚類、(2)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第 一信息來源指的是與信息内容相關的當事人)、 (3)信息來源以往發表的聚類(信息來源的信任 5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度)、(4)信息内容特徵聚類、及(5)信息社 交特徵的聚類。 (一)相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 在實際情況中,靠近事實來源並非輕而易舉 之事,因而獨立的可靠信息來源信息之間的聚類 核證十分重要。基於人 其他人身上或者媒體所獲得,我們假設對信息有 不同程度質疑的受眾會去尋找跟信息議題有關的 現有資源,比如說 說可以透過搜索引擎進行搜索、 向身邊的人進行詢問,而這些方法都是透過聚類 更多相關的資源,然後與存疑的信息進行對比。 的相關信息,再而從中找出可解答自己疑問的信 息,透過更多的閱讀來核對自己剛剛接收對信息 源,該信息的相關議題現有資源聚類結果重和度 越高,也代表信息越可信。相反,如果網上信息 容,該信息的相關現有資 源的聚類重和度會減低,而越多網上信息提出的 與被質疑的信息的內容不同,也代表信息越不可 信。 嚴謹來看,類聚結果重和度的大小並沒有絕 對真實的含義,因為二手資訊可以有很多,而人 個對於相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的結果。有些人 可能看完一個相關信息就有診斷結束,而某些人 可能會看十個以上的相關信息才有得出對於信息 和客觀虛假,這個相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結果 為透過客觀真實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 (二)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 如果要嚴謹遵循信息來源的可靠、獨立性, 則必須獲取第一手材料以進行核查。雖然大多數 人難以獲得第一信息來源或者正好是事件當事 例如新聞媒體、事實核查機構、商業機構、政府 人 部門等。這 未必單靠相關信息重和 -. 值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他們還可以直接與當事 人核對信息内容進行核查。這種聚類比的不只是 用元一 人都確定內容無誤,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聚類的 重和度可以相當高,也代表相對可信。同時這聚 影響,比如說 那三個當事人,一個為最主要的,可以和最主要 聚類結果會相對只和沒那麽核心的當事人核對來 的高。這就代表,信息内容提到的當事人對真實 性判斷的影響,也因 的感染。例如比起一個負責管理案發現場的警 員,一個目擊整個案件經過的證人更能提高信息 社 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結果。 說,核查人員 必須先識別與内容有關的關鍵人物,再去進行對 比口供進行核查,如果信息内容與口供内容一 (三)信息來源以往發表的聚類 再者,人們也可以聚類信息來源的發布歷史 來幫助判斷該信息的真實性。如果某信息生產者 信息來源可信值就增加。相反,如果某信息生產 者有發表錯誤信息的紀錄,該信息的信息來源可 信值就會減少。其實,有越來越 新聞由機 器人寫作,其寫作和傳播速度往往高於人工發布 的假新聞,因此及早檢測到機器人賬號顯得尤為 息診斷,比如說利用類似的信息來源特徵可以很 用戶註冊信息、用戶行為信息、用戶可信度等三 個維度。 第一,用戶註冊信息包括用戶名、地理位置 信息、是否實名驗證、有無簡 接等。有研究發現真實賬號的註冊時間是均匀 分 佈的,而機器人賬號會在一周內的某幾天集中註 冊(Gurajala et al.,2016)。同時,通過分析社交 賬號中使用的裝飾圖片鏈接發現,儘管機器人賬 號採用了各異的鏈接,但是鏈接到的圖片出現了 用戶行為信息,有研究統計了用戶的活躍時間, 發現真實用戶的活躍時間是不均匀的,在一天內 度常常與時間無關、呈現均勻分佈(Gurajala et al., 2016)。也有研究將用戶在某一時間窗內的活躍 6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據此判斷是否有可疑行為(Zhao et al.,2014)。最 後,對於用戶的可信度,不少研究使用用戶在傳 播網絡中的屬性來評價其可信度,例如好友人 數、關注人 主比例、好友是否為實 数灯 名、好友相似度、自中心網絡入度、自中心網絡 出度等等(Castillo et al.,2011;Zhao et al.,2014)。 這些特徵借助用戶在網絡中的地位來度量其可信 度,應用效果較好。 這樣看來,虛假信息發布者總是希望這些信 息可以快而廣地觸達用戶(Shu et al.,2020),並吸 引廣泛的關注(Sunsteir 10 了可以觀察信息來源,還可以透過研究傳播路徑 以及用戶反饋等特徵以輔助虛假信息的檢測。本 個維度展開,介紹目前應用較廣、效果較好的幾 類特徵及其提取方法,介紹數據採集、整理的基 礎及難點。 (四)信息内容特徵的聚類 對於信息内容本身自帶的特徵聚類,目前可 以大致分為四個類別:從語言和語義特徵、寫作 風格特徵、多媒體特徵,到基於知識的特徵。簡 單來說,就是先透過聚 類真假信息,以學習虛假 信息内容的特徵,再用個別信息去對比這些以往 聚類特徵到成果以識別虛假信息。 1.語言和語義特徵聚類 語言學特徵是文本分析的基礎,在字詞、語 句中均有較為成熟 的特徵。除了基礎的總字詞 數、單詞中字母數量(適用於英文等)等(Shu et al.,2017)基本的統計特徵外,一些特殊字符也常 被使用(Castillo et al.,2011),比如感嘆號、多重感 (#)、表情字符、emoji、大寫單 詞、粗體單詞、引用等等。同 同時,表示程度的 詞、否定詞、疑問詞、代詞、關聯詞等等也可以 作為特徵。語文探索與字詞計算(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LIWC)作為一種文本與 心理學分析的重 在假新聞檢測中也多有 應用(Zhou et al.,2020,Castelo et al.,2019)。該工 具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詞義詞典,採用字詞計算的 方式進行文本特性的分析(黃金蘭等,2012)。 目前,簡體中文版的詞典文心(Textmind) 收錄了共計71個類別、7444個詞彙,涵蓋心理特 性(如情感歷程詞、正向情緒詞、焦慮詞)、個 人特性(如視覺詞、身體詞、家庭詞、金錢 疇。研究者可以將分詞後的文本依據 LIWC 目錄 作分類,併計算得到文本在各類別中的數量與所 佔比例,從而得到文本在不同維度上的分佈情 分享用語”、“呼籲提醒用語”等特定元素實現 2020)。一些語句特徵,如平均句子長度 ( Castillo et al.,2011)、句子的複雜程度(de Marneffe et al.,不詳)等也會運用到虛假新聞的檢 測中。 另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深度學習運用到 模型中,實現特徵的自動抽取。這些方法通常將 文本用向量表示,稱為嵌入(embeddir ding),輸入 一步訓練。詞袋模型(bag-of- 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難以捕獲到語義信息。隨後 word2vec,GloVe等預訓練詞向量的出現,配合循 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 年來預訓練語言模型的發展,BERT,XLNet, RoBERTa 等預訓練語言模型也被運用到文本的表 示中,進一步提升了虛假新聞檢測的表現。 2.寫作風格的特徵聚類 相比語言學特徵,寫作風格特徵可以更好 分析評判新聞的意圖, 眾(Zhou&Zafarani,2020)。儘管虛假新聞發布 者試圖模仿正常新聞的寫作方式以取信讀者,但 在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技術加持下人們還是能 夠提取中區分虛假新聞的特徵。除了可以 可以聚類內 容的特 敘事特徵來做判決。觀察比對大量虛假新聞與不 失信息可以發現,虛假新聞常常包含某些特定元 素,例如在固定位置出現鏈接、標籤(#)或用戶 提及(@)等元素。除此以外,修辭結構理論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RST 能夠通過分析 文本 本中不同意義單元的功能關系從而獲得文本内 容的一致性(Mann et al.,1988)。有研究利用該理 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論並結合空間向量模型,將文本的修辭結構與敘 3.多媒體特徵聚類 需要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虛假新聞藏匿於 圖片、音頻、視頻而得以廣泛傳播,因此提取、 處理多媒體特徵亦成為關鍵的趨勢。隨著卷積神 生成網絡(GAN)等技術在圖像、視頻領域的廣 的思路或技術遷移至虛假新聞檢測的任務中。因 此,多媒體特徵的聚類也將會是一個學術界以及 業界的重點發展方向。 4.基於知識的聚類 基於知識圖譜的聚類通常依賴於外部知識 庫,知識被定義為一個 SPO三元組(主語,謂 都,中國)這個三元組代表了“北京是中國的首 的真實性。有研究將事實核查視作一個在知識圖 譜中找到最短路徑的問題。他們提出了一種分析 (Ciampaglia et al.,2015)。同樣基於計算圖的思 流”(Knowledge Stream),通過從知識圖譜中找 到兩個實體間的知識流來核查一個陳述 5)。不同於上面計算路徑 的方法,Pan等人(2018)利用知識圖譜嵌入 新聞檢測。 有些研究者則嘗試利用從可信來源,如百科 新聞檢測。Thorne 等人(2018)就定義了事實抽 取和驗證的任務:從維基百科抽取和合成證據用 於事實核查。而 Popat 等人(2018)提出 顯著詞作為證據,來輔助事實核查。最後,Ma 法來獲取句子級別的證據用於事實核查。這種聚 (五)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 1.傳播路徑特徵的聚類 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可以分為傳播路徑和用 戶反饋特徵兩方面。傳播路徑按照傳播節點與邊 又可以分為同構信息網絡(homogeneous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 work)。同構信息網 絡中的節點和邊屬於相同類 司類型。例如,可以將用 戶作為節點,將用戶間的通信關系作為邊構成一 個同構信息網絡。傳播樹(propagation tree,也作 傳播圖)就是一類典型的同構信息網絡,能夠刻 常用特徵包括級聯深度(cascade depth)、級聯尺 寸(cascade size)、級聯最大寬度(cascade max- breadth)、結構性病毒式傳播(structural virality) 等(Goel et al.,2015;Vosoughi et al.,2018)。研究發 現虛假新聞的級聯深度、最大寬度等指標的值較 播形成的網絡密度更高(Zhou&Zafarani,不詳); 對比之下,真實信息觸達同樣多的用戶所需時間 比虛假新聞更長(Vosoughi et al.,2018)。 除了直接使用這些特徵,還可以利用圖核函 之間相似性的核函數,並利用支持向量機等傳統 研究基於核方法,採用數據驅動的方式由傳播樹 自動生成相關特徵(即子傳播樹)(Ma et al., 同時,也有研究從用戶構成的鄰接矩陣中 利用非負分解的方法學習得到用戶的潛在表示 (Shu et al.,2019)。 而異構信息網絡中節點和邊可分屬不同類 型。例如,可以將新聞發布者、新聞文本、新聞 研究結合用戶可信度、新聞文本標籤與新聞發布 者的傾向等特徵得到異構網絡的表示(Shu et al., 2019)。 2.用戶反饋特徵的聚類 用戶反饋通常指用戶對一個新聞事件作出的 反應,如點贊,評論,轉發等,通常會出現於新 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聞的評論區和社交平台(如微博,推特)上。當 人們在遇到謠言時,會更傾向於轉發和評論它, 在微博平台上收集與新聞事件相關的帖子,可以 從這些帖子中學習時序信息和文本信息來用於虛 假新聞檢測(Ma et al.,2016)。同時,虛假新聞 為了吸引眼球,往往會包含一些煽動性觀點,促 使用戶產生激烈的回复,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回复 輔助虛假新聞檢測(Ruchansky et al.,2017)。但 這種方法依賴於用戶反饋,對於早期的虛假新聞 檢測效果不好。Qian 等人(2017)提出了使用條 件變分自編碼器(CVAE)的方法生成用戶的評 論,這種方法將用戶評論作為監督信號來輔助虛 假新聞檢測模型的訓練,使得虛假新聞在早期也 能夠得以檢測。 (六)信息診斷的挑戰與機遇 雖然我們可以從五個聚類值去推斷信息的真 實性,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來源以往發表的聚 類、信息内容特徵的聚類、以及信息社交特徵的 聚類都只能當作是參考值,因為它本身沒有牽扯 真實對於信息内容的核查。而跟對新聞從業員的 專業要求一致,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來的 比相關信息的聚類重要。核查需以跟當事人或者 詢問第一手資料為主,以相關信息重和值為輔。 需要注意的是,相關信息的聚類是不能被忽視 的,因為相關信息的聚類不單可以幫忙核對當事 人所說的內容是否屬實,而且在找不到或得不到 當事人回覆之時,相關信息的聚類可以大派用 場,而不至於需要因找不到第一手資料而放棄整 個核查工作。 對於信息來源以往發表的聚類、信息内容特 徵的聚類、以及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需要有質 量的數據集來應對特徵選取、模型的學習。而目 前常用的開源數據集的概況如表1所示。可以看 出,目前流行的數據集尚缺乏中文內容,直接遷 移在這些數據集上得到的虛假新聞檢測模型可能 並不適用於中文語境,因此這是中文虚假信息診 斷所普遍面臨的痛點。然而近期,台灣資策會利 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積累的中文核查内容與用戶 提交的信息,聯合開發了“不實信息快篩平 台”,是中文虚假信息診斷中較為成功的案例 (Jhu-Jyun et al.,2020;Shiang-Jiun et al.,2020)。總 而言之,人工智能推動更自動化的診斷是大趨 勢,但針對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以及相關關信息 的聚類不容忽視。 6
數據集 特徵 標簽 數據源 内容特 傳播特 徵 徵 Burfoot Satire News Dataset True,satire English Gigaword ✓ (Burfoot & Baldwin, 2009) Corpus,Google Credbank Dataset (Mitra & Topic,event,content, Credibility Twitter Gilbert,2015) credibility annotation, tweet ID,tweet post time Emergent (Ferreira & Vlachos, Claim,source,headline, True,false,unverified 事實查核網站, 2016) stance Twitter中的事實 查核賬號 BuzzFeed News (Horne & Title,text Fake,real Facebook, ✓ Adali,2017) BuzzSumo Benjamin Political News Dataset Title,text Real,fake,satire 多種報刊 (Horne & Adal,2017) Fake News Challenge Dataset Headline,body text Unrelated,discuss, Fake News ✓ agree,disagree Challenge LIAR(Wang,2017) Statement,speaker, True,mostly true,half PolitiFact.com ✓ context,justification true,barely true,false, pants on fire FakeNewsNet (Shu et al., 2019) News content(2 Fake,real PolitiFact and categories,3 features), GossipCop(for social context(4 News Content); categories,12 features), Twitter (for Social spatiotemporal Context and information(2 Spatiotemporal categories,4 features) Information) 表1:目前常用的開源數據集梳理 四、香港民眾日常新聞接觸與主觀信 息診斷概況 了解人們對新聞的可信度、虛假新聞的特徵 等問題有何不同看法,對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信 息診斷系統十分重要。為此,我們分別於2019、 2020年間進行了兩次全港的問卷調查。調查通過 電話訪問進行,採用隨機電話撥號的方式,邀請 18 歲以上能聽說粵語的香港市民參與。兩次電話 調查的樣本數分別為1211和1223個成功樣本。為 了提高民調結果的準確性,調查數據在分析前都 先以“性別x年齡x教育程度”綜合加權法進行加 權。而加權的比例依據香港政府統計署相應年份 的人口普查結果設定。以下是兩年主要調查結果 的報告。 調查數據發現,受訪者評價一個新聞機構公 信力的標準的重要程度依次為:“準確報道事件 真相”(87.3%受訪者認同)、“不偏不倚報道” (84.0%受訪者認同)、“關注國際局勢與本港社 會的聯繫”(81.7%受訪者認同)、“關注公眾利 益”(78.8%受訪者認同)、“信息全面及表達不 同觀點意見”(76.5%受訪者認同)、“監督權 貴”(69.4%受訪者認同)。 比較不同信息來源的可信度,接近四成 (39.5%)受訪市民不認同社交媒體上的消息比傳 統媒體(包括電視和報紙)的信息更準確,約三 1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成市民(34.6%)對此表示困惑。相對而言,人們 更傾向懷疑其它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所分享的資 訊一一接近一半的受訪者(48.5%)表示,不能輕 成受訪者認為“大多數網上消息都是不可信”。 而傳統新聞媒體間比較,電子媒體與紙媒在信息 準確度上的差異則並不明顯。這一組數據反映, 面對網絡資訊氾濫,公眾仍然傾向依賴傳媒機構 的專業把關。因為當媒體信息被證實為虛假時, 傳統媒體相對於社交媒體,更容易問責。然而, 正如上文提到,市民大眾很少會事先知道新聞時 間所涉及的信息是否真實,他們需要獲取更多的 資訊才能判斷內容的真確性。從受眾的角度來 看,只有對新聞内容有質疑的受眾,才會進而決 定去進行後續的信息核查。其實,媒體懷疑論在 香港社會一直存在。而且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 信息的可信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市民對媒體可信度的評分只反映他們對信息 真實性的印象判斷,並未體現其它因素而導致的 信息篩選(例如政治立場、市場定位)所帶來的 影響。其實,市民在接收傳媒信息時,能意識到 媒介信息其實是一系列信息篩選過程的產物。有 超過一半(55.7%)的受訪者表示,在看新聞的時 候,他/她總會關心報道隱藏了什麽內容。而對新 聞議題對喜好,則影響了受眾主動尋找資料、核 查信息的可能性。有七成半的受訪者在看到自己 關心的新聞時,會嘗試利用其他途徑搜索更多補 充資料。有超過四成(42.3%)的受訪者“有時會 用好長時間思考一則新聞”。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種自覺意識並非體現在全面的新聞接觸當中。 在當下資訊過剩、注意力缺乏的時代,市民大眾 對新聞時事的關注並不全面,接近一半(48.9%) 的受訪者通常只會關註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有接 近兩成(19.2%)受訪者表示,大部分的新聞他們 看完以後就會不記得。 對普羅大眾而言,虛假新聞往往沒有清晰、 確切的定義,只能依靠一定的語意特征以及個人 經驗進行判斷。受訪者大多認同“在未交待事實 與內文不符”(62.3%)兩種報道手法屬於虛假新 聞。而“用詞誇張”(44.2%)以及“包含過去或 已知信息”(24.4%)兩種報道手法是否屬於虛假 新聞則有待商榷。而市民普遍同意“為了誤導公 眾而捏造新聞”(90.8%)、“未釐清事實之前就 發佈重大新聞”(89.4%)、“發佈捏造視頻或照 片”(88.1%)、“傾向某一政治立場的事實” 理解造成困擾。 個人新聞閱讀行為及主觀診斷偏向,往往受 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訪者,越經常“透過多個信息 來源核查新聞真實性”,“與他人討論可以新 聞”,“尋找新聞報道沒有包括的事實”。而教 育程度越低的受訪者則越經常“只瀏覽新聞標 題”。由此可見,不同人群對於潛在虛假信息的 態度以及願意為核查事實而付出的努力都存在顯 著差異。因此,如何有效發動群眾力量、利用社 會資源進行事實核查,須有針對性。教育程度的 高低、專業知識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民 信息細節的能力、以及尋求他人協助的可能性。 表2:不同教育程度受訪者個人新聞閱讀行為及主觀診斷偏向之比較 平均值 F值(自由度),p值 透過多個信息來源核查新聞真實性 小學或以下 2.49 F=67.79(2),p<.001 中學程度 3.27 大學或以上 3.74 1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與他人討論可以新聞 小學或以下 2.46 F=49.92(2),p<.001 中學程度 3.20 大學或以上 3.50 利用自己的常識判斷新聞正確性 小學或以下 3.40 F=35.90(2),p<.001 中學程度 3.89 大學或以上 4.16 尋找新聞報道沒有包括的事實 小學或以下 2.04 F=69.24(2),p<.001 中學程度 2.77 大學或以上 3.24 只瀏覽新聞標題 小學或以下 2.88 F=6.32(2),p<.01 中學程度 2.70 大學或以上 2.52 看到假新聞的時候選擇置之不理 小學或以下 3.64 F=5.12(2),p<.01 中學程度 3.61 大學或以上 3.35 注:研究采用5點李克量表測量上述行為的頻繁程度,1表示基本不會,5表示經常會。表中 數值為不同教育水平組別的平均數。 五、討論:客觀信息診斷的需求 僅依賴於信息可信度的主觀理解的研究雖然 有助於理解個人如何形成虛假信息的認知,但不 足以解決虛假信息在數字信息千變萬化的環境中 的持續變化。困境是,儘管新聞媒體/資訊素養包 括教育受眾準確評估信息真實性的知識和能力, 但主觀意識強的人將有可能繼續全然接納虛假信 息。根據有關敵對媒體效應的文獻(Vallone et al., 1985),持相反立場的人們會感知一則完全相同的 新聞内容有相反方向的媒體偏見(Gunther& Schmitt,2004)以及顯著不同的虛假程度(Tsang, 2020a,2020b)。總之,人們傾向於看到媒體對個人 立場懷有敵意,從而容易依賴個人觀點感知媒體 信息真實性。因此,除了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媒體 信息可信度的民意調查,本文章提出需要投放更 多的資源來創建一個較客觀的信息診斷系統,以 供受眾用作參考點評判信息的真實性。簡而言 1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之,一個以聚類為主的信息診斷設計,可以幫助 受眾區分真實和錯誤的信息。 其實,對於客觀信息診斷的需求,有一個重 大問題是,誰可以決定哪些新聞是虛假的,哪些 又是真實的? 籤的時代,誰可以被信任去執行一個如此重要的 程。這些問題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麽時候可以信 任事實核查機構,以及什麽因素可以提高大眾對 件:一、獨立性,二、透明度。 這就說到為什麽大部分事實核查機構都反復 信任的基礎。核查機構必須得在公眾面前保證客 觀性,沒有與黨派有瓜葛,更沒有接受會影響客 觀性的金錢來往。如果事實核查機構不能確保其 構將不能避免跟現有的傳統媒體一樣,被貼上各 樣的標籤(史安斌 &饒慶星,2016)。被貼上標籤可 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第一,這會引起“選擇性 接觸”( (selective exposure),只有認同其核查機 構的標籤的人才會訂閱該核查帳號,從而流失很 低,核查結果將不會被大家認真對待,由於沒有 把關其獨立性,一旦失手會直接影響受眾對於核 查内容的認同。 另外,核查機構亦需要把關其透明度,即需 要把核查過程公開透明地呈現給大眾,受衆甚至 可以跟著核查員的程序自己核查而得出一樣的核 查結果。高程度的透明度不單可以讓大眾了解核 斷信息的真實性。這樣一來,比起直接告訴受眾 區都需要有能提供獨立且透明的核查服務。 六、客觀信息診斷的實現:建立「三 合一」事實核查模式 對於香港人來說,除了本地的核查機構,最 (IFCN)。主要原因是Facebook是本地最多人用 的社交媒體,而該機構是Facebook 的合作夥伴。 查工作,而又能通過他們的考核,並簽訂承諾書 機構為IFCN認證的機構。IFCN除了對機構的營 組織的透明度都有要求。一旦被IFCN認證,就可 以直接影響 Facebook 平台的信息傳播。比如說, 代表看到該信息的人會減少。又比如說, Faceboc ook 會攔截掉多次發布虛假信息的帳號。較 積極的合作方式還有,信息的下方會出現相關的 核查内容的連結,Facebook 用戶可以透過連結看 到核查機構發布的相關報告,查閱虛假信息的核 查信息。 現在對於信息的事實核查存在幾個痛點。 第一是核查很費時,核查結果驗證完成時,已經 錯過了新聞熱度的黃金時期,很難及時對虛假新 聞進行有效干預。第二是越來越多研究指出事實 核查有可能會有反效果(back-firing effect),所以這 也回應到剛剛所說機構需保持獨立性和透明度的 理學院最近就推出了事實核查服務,提供透明、 獨立的核查報告供大眾參考。利用「人工核查一 廣眾參與--人工智能」三合一的協同治理模 客觀信息診斷的實現案例: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香港面臨著社會運動與新冠疫情的雙重打 擊,虛假新聞的肆虐持續地衝擊著媒體平台和社 的煽風點火助長了不同政見的兩極分化,社會穩 定受到極大衝擊,彭博新聞於2019年11月指出, 香港虚假新聞和政治宣傳氾濫,兩極分化的言論 助長暴力和不信任感,令香港社會的分化已經到 了難以和解的地步。而緊隨其後的新冠疫情,更 的虛假新聞,例如抗疫消息、新冠疫苗科普,還 1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是上升到政治層面的煽動與混淆是非,都令香港 社會陷入前所未有的虛假信息漩渦中難以脫身。 關於虛假信息的傳播研究與發展應對方法是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近一年的學術重點,學院 自始至終堅持在新聞真假難辨的泥淖中高舉“唯 善為真”的明燈。然而停留在學術理論層面是遠 遠不夠的,為了真正讓學術理論帶來實踐意義, 學院著手創辦浸大事實查核中心。該中心不僅是 香港第一個由大學獨立創辦並運營的事實核查中 心,也打開了業界在事實核查領域互相交流的窗 積極與同業者創辦工作坊和論壇,供業界人士和 新聞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台,促進事實核 查的發展。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的事實核查工作圍繞三部 曲展開:人工核查、廣眾參與、人工智能,即以 虛假信息傳播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從提供專業高 效的人工事實核查內容出發,利用廣眾參與模式 的力量匯聚專業力量,並借助人工智能建立不實 信息自動化檢測機制,從而開闢香港事實核查的 快車道,提高事實核查效率和公眾的媒體素養, 推動新聞業界與教育同行的協作。 (一)人工核查 人工核查是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的核心內容驅 取可疑信息是人工核查的基礎,浸大事實查核中 心團隊根據當下香港的熱門話題及重要事件挑選 關鍵詞,定時借用臉書(Facebook)公開內容洞 察工具 Crowdtangle 來收集信息。通過 表現過熱的貼文,隨後團隊事實核查專員逐一檢 查並篩選出可疑信息,再交由編輯和專業顧問分 別進行二次篩選與確認。 中心篩選的過程中,對所謂的“可核查的可 疑信息”有一套既定守則。首先,中心成員會先 判定該内容是否可被核查,例如觀點、評論等不 在核查範疇之內,只有“事實”陳述可以被核 外,内容是否存在誤導性或錯誤資訊也十分重 要;第三則要考慮該核查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如 果內容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則不必費心力進 行核查;第四要看内容是否廣泛流傳,團隊中心 成員會根據貼文的熱門程度、讚好/分享/評論次 數來判斷是否已經廣泛流傳;最後直接影響内容 是否能夠被推進到核查流程的,是考慮能否找到 第一手資料,如果團隊中心的資源可以找到第一 手資料,例如訪問到涉事人員、公司或取得特定 領域的專業解答,那麽該内容就具備“可被核查 性”。有必要時,也會考慮採用第二手資料,不 過須確保有多於一個第二手資料,而且資料源需 要是有公信力的。 接著,具備可核查性的內容會分配給通過訓 練的事實核查專員,根據内容所涉及的領域,核 查專員會對內容進行事實檢驗,包括但不僅包括 借助校友網絡獲得特定領域裡專業人士的解答、 以及到内容所涉及的地方進行現場調查,以保證 核查内容的直接和準確。相等於,中心對信息與 第一信息來源以及相關議題現有資源兩方面進行 類聚對比的動作。事實核查專員根據收集到的證 據得出的類聚結果撰寫核查報告,之後再交由編 輯和專業顧問進行兩層的審閱。審閱工作完成 後,報告即可被發布。 報告發出後,用戶可以通過以上渠道接收最 新的事實核查内容。用戶可透過發送郵件、在社 交媒體帳號留言等方式反饋他們對事實核查報告 的見解與看法,如有異議亦可即時聯絡中心團隊 分享證據,中心團隊的工作人員收到後會做進一 布訂正消息到各相關平台,供用戶做進一步跟 進。 (二)廣眾參與 虛假信息既是一個傳播議題,也是一個社會 問題。依靠專業團隊對不同媒體發布的信息進行 事實核查準確可靠,但成本很高,需時較長,難 以覆蓋不同全面但社會議題。眾人拾柴火焰高, 體,並不斷壯大,就可以逐步推廣已“廣眾參 與”為基礎的事實核查機制,從而更好彌補僅僅 依賴專業團隊的缺點。為了逐步向這一個目標發 14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FactCheck,在Andriod和IOS商城供市民大眾免費 下載。應用程式的開發是為了建立一個可讓公眾 參與的事實核查互動平台,借助廣眾參與的模式 匯聚更多社會資源與業界力量,提高事實核查的 效率和議題覆蓋範圍。運用到事實核查的內容收 - 集與核 地縮短了可疑信息的提交 效率和證據收集週期。 移動終端是當下市民大眾接觸信息的最常用 渠道。因此,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能夠拓寬事實 核查的接觸面,為公眾及專業用戶提供一個與事 實查核中心團隊雙向溝通的高效渠道。首先,公 眾用戶可以透過該應用程式收取中心團隊的最新 判定推送,隨時透過移動終端閱讀詳細的專 事實核 查報告。此外,中心邀請具有新聞工作經驗以及 不同領域的專家(如公共衛生、金融)成為註冊 用戶。除了公眾用戶享有的已核查信息瀏覽功 能,註冊用戶更能夠就一些待核查內容參與核查 過程。註冊用戶可以憑藉自身的從業經驗和掌握 的相關證據,對特定待核查內容進行評核。評核 . 方式包括判定 驟·為了與 豫工時网口 - 中心的判定分類保持一致,用戶可選的判定選項 “無法確定”;如註冊用戶掌握相關證據或希望 提供專業的分析,亦可透過界面上傳提交。這個 過程進行了相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對比。浸大 事實中心團隊於後台接收到各方專家用戶及時提 交的相關證據後將會做進一步核實、驗證,加快 報告撰寫的進程。如專家或知情人士對發佈的已 核查結果有異 以及時報告中心團隊做進 一步討論與核查。最後,用戶如在工作生活中遇 到可疑內容,欲委託中心團隊進行核查的,也可 通過流動應用程式及時上傳可疑內容,中心團隊 接收後會進行可核查行判斷,如具備可核查性, 便會將內容推進到核查流程,以此拓寬可疑內容 的收集覆 蓋面。 儘管廣眾參與不能完全取代程序更為嚴謹的 人工核查,但它能夠針對人工事實核查需時長、 反應時間慢的痛點,讓公眾在更早的時間點對開 始關注可疑信息。而具有專業註冊用戶的參與, 對可疑内容的評核投票目前只能被視為一個參考 信息,但這一信息但準確性和可信度會隨著更多 人的加入和參與逐漸增加。因為當參與人數達到 一個具有認受性的規模,廣眾參與的評核結果的 可靠程度就會越來越高。 (三)人工智能 在虛假新聞泛濫的現狀面前,單靠人工的力 量進行內容篩選和核查工作略顯單薄,浸大事實 查核中心團隊現正重點探索人工智能在事實核查 領域的運用,建立一套自動化信息篩選和檢測的 度。 在目前的人工事實核查工作中,中心團隊面 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1)人工篩選可疑信息 十分耗時:儘管通過訓練的事實 核查專員具備對 熱點話題可疑性的敏銳度,但相比數量萬千的話 題訊息來講,難免在篩選可疑信息的工作裡力不 從心; 2)信息大量重複出現:當一個熱點話題或 事件成為民眾探討的焦點時,必定會有大量媒體 進行報道,而報道的内容時常是重複的;3)核查 過程嚴重依賴核查專員個人的經驗:儘管在核查 培訓中,中心團隊已經熟知虛假信息的常見型 態,但核查專員各不相同的個人經驗,會造成對 同一資訊的不同理解,主觀因素相對難以控制。 因此,中心需要一個客觀、高效、能對信息進行 預處理的人工智能方案來優化這個信息診斷流 程。 短期計劃來講,中心團隊正將研發一個可疑 根據多重標準對新聞數據進行排序的平台,這個 平台通過信息可視化面板,對相同時間的新聞、 帖子進行聚類。信息可視化面板是一個幫助用戶 -T 監測、獲取數據庫中經 息的接口。 團隊可以讀取關鍵詞和重要貼文等信息。這裏 “重要性”的衡量標準包括留言數量、點贊數量 信息的内容特徵、傳播渠道特徵以及信息源特徵 等均考慮在内。可以靈活地選用不同標準篩選信 息。同時,核 息與相關關鍵詞,這些信息可以提供多方位的線 索,從而輔助專員決定進行怎樣的核查。 面板包含三層,即主題層、關鍵詞層、事件 層。主題層將關鍵詞歸納為固定的幾個主題,如 15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關鍵詞是按照不同時間長度自動匯總生成的。而 每個關鍵詞又涵蓋了若干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 將被展示在網絡圖部分。作為可視化面板的重要 部分,網絡圖用於展示信息的流動過程。與同一 個關鍵詞相關的若干事件將以時間順序按信息傳 播網絡的形式呈現。網絡中的節點表示不同的實 體(如,專業媒體機構、普通用戶、自媒體 人)。網絡圖與整個可視化面板能夠幫助核查員 實時監控與香港有關的海量媒體信息,洞悉其源 頭、内容與傳播軌跡。 更長期的計劃來看,中心團隊旨在建立不實 信息自動化監測機制,以利用計算方法來篩選優 先核查內容,開發自動化的虛假資訊監測器,提 取虛假資訊特徵訓練機器模型,真正實現以人工 智能賦能核查為基礎的自動化轉型。這個轉型主 要針對信息來源以往發表的聚類、信息内容特徵 的聚類、以及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中心正在構 建香港事實核查數據庫,收集中文語境下(以廣 東話為主)社交媒體中的虛假信息來應對特徵選 取、模型的學習。 (四)信息診斷系統的實現--目前成果 與實踐 自中心運作以來,團隊的報告產出維持在平 均每週至少一篇,話題涵蓋政治、經濟、健康、 時事等多個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領域(圖2)。截 止2021年2月12日,中心發表了一共30篇事實 核查報告,其中判定為「錯誤」的有23篇,占報 告比例的77%,判定為「無法確定」的有1篇, 「真實」與「部分真實」各有3篇。這個發表比 例說明中心團隊在人工篩選可疑信息方面的機制 相對高效,對錯誤信息的篩查水平較為專業,但 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間,日後加上人工智能的輔 助,對可疑信息的判斷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 照法確定, 部分真實,3 日 時率 政治 圖3: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現有報告分類 圖2: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現有報告診斷結果 分佈比例 中心發布的核查報告分別歸類為時事、政 治、經濟與健康,從目前發布結果來看,時事佔 據的比例最高,一共有14篇(46.7%),緊接著 是健康類9篇,政治類6篇,經濟類1篇(圖 3)。對時事信息的較高核查率指明,虛假信息在 時事信息中出現的頻率有可能較高,此類虛假信 息藉由受眾的較高關注度蒙混是非以達到某種傳 播目的,並且由於缺乏深度較容易成為過眼雲煙 而不被深究,因此,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核查以提 高核查的時效性,及時糾正虛假時事信息,對維 護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具有深遠意義。 16
七、結論 隨著虛假信息的崛起,大眾必須有能力識別 從海量的信息中識別虛假信息和可信來源,尤其 是當虛假信息可以為社會帶來社會脆弱性的問題 (Hansson et al.,2020)。通過對國內外學術文獻 對回顧與思考,本文章提出一個理論框架系統研 究受眾對於信息的接收與處理,點出依賴大眾主 觀識別虛假信息的缺陷。雖然傳播學學者早已認 識到,對於一個同樣的媒體信息,立場不同的讀 者會傾向有相反的解讀(Gunther& Schmitt,2004; Vallone et al., 1985),從而得出顯著不同程度的虛 假程度,視信息與自己的觀點持敵對態度 (Tsang,2020b),但這種主觀接收信息的因素並 未在虛假新聞的情境下被廣泛研究。因此本文作 者認為,更多的學術研究應該關注(1)人們對虛 假信息的定義與見解、(2)人們怎麽處理他們自 認為的虛假信息,包括動機性推理和敵對媒體效 應在虛假信息接收的應用、及(3)客觀信息診斷 結果(核查報告)能否減少虛假信息對受眾和社 會帶來的的傷害,包括先前提到的社會脆弱性問 題(例如:改正錯誤的觀念、幫助人們正確評估 事件對於自身以及社會的風險、減少對當事人帶 來的騷擾等)。 由於每個人都有傾向根據自己的立場去感知 不同程度的信息虛假程度並進行不同的信息處 理,學術研究應向前邁進,提供一套客觀的信息 診斷供大眾參考。這種對於媒體和媒體信息的客 觀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受衆做出更好的信息可信 度判斷,其核查客觀性將有助於提高記者和編輯 對傳統新聞標準的認識,連帶自媒體對信息質量 的要求。尤其是,他們得悉有核查機構會對他們 發布的新聞報導進行核查工作時,他們將承受更 大的壓力以鞭策他們發布的信息質量,尤其是信 息真實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事實核查報告及媒 體素養的推廣可進一步使大眾有能力判斷信息的 真實性,從而做出更明智而負責任的決定。以這 個原則為基礎,並結合先前提出的理論框架,本 文作者嘗試建構一個信息診斷系統以檢測和識別 虛假新聞,用香港的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為案例, 說明如何實現人工核查、廣眾參與、人工智能的 三合一運用,輔助人們客觀診斷信息。對於核查 機構的要求,所謂的客觀必須做到獨立與透明, 要不然核查結果將失去公信力和效力。 根據理論框架,不論是大眾或者核查機構, 都無法但從信息内容直接對虛假信息的動機去進 行核查,因此核查主要圍繞内容真實性。另外, 利用信息聚類,我們提出五方面的聚類方法進行 核查工作:(1)相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 (2)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3)信息來 源以往發表的聚類、(4)信息內容特徵聚類、及 (5)信息社交特徵的聚類。根據中心的第一手經 驗,人工核查通常利用相關議題現有資源以及信 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廣眾參與一般利用相 關議題現有資源的聚類;而人工智能的方面,除 了與第一信息來源以外的聚類,都可以有所應 用。學術界和業界人士應該繼續發展人工智能在 事實核查上的賦能,尤其是針對中文虚假信息的 數據集,不管是語言/語義特徵、知識特徵、信息 傳播特徵、用戶反饋特徵等應用。 通過一套完整的信息診斷系統,大眾和核查 專員必須意識到可疑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的聚類 的重要性。核查需以跟當事人或者詢問第一手資 料為主,以其他四方面到類聚為輔,因此廣眾參 與和人工智能並不能取代人工核查,只能賦能核 查工作。最後,至關重要的是,核查能夠引起公 眾對虛假信息以及事實核查的討論,即什麽才算 專業新聞,什麽算虛假信息,誰有資格對信息進 行評核。換句話說,對於虛假信息和核查相關的 倫理問題,值得被更多的學者和持分者關注。這 些討論和研究都將有助於把媒體素養課程帶進社 區,真正做到服務社會大眾的功效。從這個意義 上來講,新聞及資訊素養不僅涉及具有批判性地 接收信息的技能和了解自身對於信息認知處理存 在的偏見,更包括認識與反思媒體信息、個人與 社會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史安斌:疫情后真相、后权威和后情感.(不详). 取读于2021年1月25日,从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xxbigEoaAS 1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黃金蘭,林以正,謝亦泰,&程威銓.(2012).中文版 [語文探索與字詞計算]詞典之建立.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inguistic Inquiry and 201. Berezow,A.(2017). Should we ban fake health news? 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sh.org/news/2017/10/17/should-we- ews-11975 Boczkowski,P.(2017). Fake news and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NiemanLab. Retrieved from . https://ww anlab.org/2016/12/fake-news-and-the- future-of-journalism/ Burfoot,C., & Baldwin, T. (2009). Automatic Satire Detection:Are You Having a Laugh? Proceedings of the ACL-IJCNLP 2009 Conference Short Papers,161- 164.https://www.aclweb.org/anthnology/P09 09-2041 Pham,K., Nakamura, E., & Freire, J.(2019,May).A topic-agnostic approach f fake news pages. In Companl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 19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pp.97 975-980). Castillo,C.,Mendoza, M., & Poblete, B.(2011).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on twitter.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WWW'11,675. https://doi.org/10.1145/1963405.1963500 Ciampaglia, G.L.,Shiralkar,P.,Rocha, L.M., Bollen,J., Menczer,F.,Flammini,A.:Computational fact checking from knowledge networks.PloS one 10, 3(2015) de Marneffe,M.-C., MacCartney, B.,& Manning,C.D. (不详).Generating Typed Dependency Parses from Phrase Structure Parses. 6. Draief, M., Kutzkov, K., Scaman, K., & Vojnovic,M. (2018). KONG: Kernels for ordered-neighborhood 1 graphs.arXiv: V:1805.10014 [cs,stat]. Ferreira, W., & Vlachos, A. (2016). Emergent: A novel data-set for stance classifi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16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apt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 1163-1168. https://doi.org/10.18653/v1/N Goel,S.,Anderson,A.,Hofman,J.,& Watts,D.J. (2015).The Structural Virality of Online Diffusion. Management Science, 150722112809007. Gunther, A. C., & Schmitt,K. (2004). Mapping boundaries of the hostile media effect.Jour ournal of Comnmunication,54(1),55-70. Gurajala, S., White,J. S., Hudson,B.,Voter, B.R.,& Matth thews, J.N. (2016).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f fake Twitter accounts. Big Data & Society,3(2), 2053951716674236. https://doi.org/10.1177/2053951716674236 Hansson,S., Orru, K., Siibak,A.,Bäck, A.,Krüger,M., Gabel,F.,&Morsut,C.(2020). Communication-related vulnerability to disasters:A h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51, 101931. Horne,B.D., & Adall, S. (2017). This Just In:Fake News Packs a Lot in Title, Uses Simpler,Repetitive Content in Text Body,More Similar to Satire than Real News. 8. Jhu-Jyun,H.,& Yen-Heng,T.,& Zi-Ying,C.,You- Chuan,Y.(2020). Using RoBERTa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to detect fake news. The 1Oth International Jones,J.M. (2018a). Americans: Much misinformation, bias, inaccuracy in news. Gallup. Retrieved from https://news.gallup.com/opinion/gallup/235796/american isinformation-bias-inaccuracy-news.aspx Jones,J.M.(2018b).U.S. media tru trust continues to over from 2016 low. Gallup. Retrieved from recover 1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https://news.gallup.com/poll/243665/media-trust- continues-recover-2016-low.aspx Ma J,Gao W,Joty S,et al. Sentence-level evidence embedding for claim verification with hierarchical attention networks[C].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2019. Ma J,Gao W,Mitra P, et al. Detecting rumors from microblogs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J].2016. Ma,J., Gao, W., & Wong, K.-F. (2017). Detect Rumors in Microblog Posts Using Propagation Structurevia Kernel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5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omna https://doi.org/10.18653/v1/P17-1066 Mann, W. C., & Thompson, S. A. (1988). Rhetorical thoTrd ftn1 organization.Text, 8(3),243-281. Mitra,T.,& Gilbert, E. (2015). CREDBANK: A Large- Scale Social Media Corpus wit ith Associated Credibility Annotations. 10. Nielsen, R.K., & Graves,L. (2017). News you don' t believe' :Audience perspectives on fake news.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 /2017-10/Nielsen&Graves_ factsheet_1710v3_FINAL_download.pdf. Pan J Z,Pavlova S, Li C,et al. Content based fake news detection using knowledge graphs[C]//International semanti antic web conference. Springer,Cham, 2018:669- 683. Popat K,Mukherjee S,Yates A,et al. Declare: Debunking fake news and false clai laims using evidence- aware deep learning[J]. arXiv preprint arXiv:1809.06416,2018. Qian F,Gong C, Sharma K, et al. Neural User Response Generator:Fake News Detection with Collective User Intelligence[C]//IJCAI.2018,18:3834-3840. Rubin,V.L.,Conroy,N.J.,& Chen,Y.(不详). Towards News Verification: Deception Detection Methods for News Discourse. 12. Ruchansky N, Seo S,Liu Y.Csi: A hybrid deep model for fake news dete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17 ACM on Conference on Inforn 1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7:797-806. Shiang-Jiun,C.,Yi-Wei,M.,Cheng-Mou,Chin-Shen, F.,Wei-Liang,W.(2020). Fake news detection on social media based on the p pagation behavior, Taiwan Academic Network Conference (Tanent 2020), P1156 Shu,K.,Bhattacharjee,A.,Alatawi,F., Nazer,T., Ding, K.,Karami,M., & Liu, H.(2020). Combating Disinformationin a Social Media Age. arXiv:2007.07388 [cs]. http://arxiv.org/abs/2007.07388 Shu,K.,Mahudeswaran, D.,Wang, S., Lee,D., & Liu, H.(2019).FakeNewsNet:A Data Repository with News Content,Social Context and 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Fake News on Social Media. ArXiv:1809.01286 [Cs]. http://arxiv.org/abs/1809.01286 Shu,K.,Sliva,A., Wang, S., Tang, J., & Liu,H.(2017). Fake News Detection on Social Media:A Data Mining Perspective. arXiv:1708.01967 [cs]. http://arxiv.org/abs/1708.01967 Shu,K.,Wang,S.,& Liu,H. (2019).Beyond News Contents:The Role of Social Context for F r Fake News Detection. 9. Sunstein, C.R. (2014). On Rumors: How Falsehoods Spread, Why We Believe Them,and What Can Be Don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orne J,Vlachos A, Christodoulopoulos C, et al. Fever: a large-scale dataset for fact extraction and verification[J]. arXiv preprint arXiv:1803.05355,2018. 19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Tsang, S.J. (2020a). Issue stance and perceived journalistic motives explain divergent audience perceptions of fake news.Joumalism.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Tsang, S.J. (2020b).Motivated fake news perception: The impact of news sources and policy support on audiences' assessment of news fakenes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Tsfati, Y., & Ariely, G. (2014).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trust in media across 44 countr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41(6),760-782. Vallone, R.P., Ross,L., & Lepper, M.R. (1985). The hostile media phenomenon: biased perception and perceptions of media bias in coverage of the Beirut massac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3),577. Vosoughi, S., Roy, D., & Aral, S.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359(6380), 1146- 1151.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p9559 Wang,W.Y.(2017). "Liar,Liar Pants on Fire":A New Benchmark Dataset for Fake News Detection. ArXiv:1705.00648 [Cs].http://arxiv.org/abs/1705.00648 Zhao,J.,Cao,N., Wen, Z., Song,Y., Lin, Y.-R.,& Collins,C. (2014).#FluxFlowv: Visual Analysis of Anomalous Information Spreading on Social Media.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12),1773-1782. https://doi.org/10.1109/TVCG.2014.2346922 Zhou X, Jain A, Phoha V, et al. Fake news early detection: A theory-driven model[J]. Digital Threats: Research and Practice,2020,1(2):1-25. Zhou,X.,& Zafarani, R.(2020). A Survey of Fake News: Fundamental Theories, Detection Methods, and Opportunities. ACM Computing Surveys, 53(5), 1-40. https://doi.org/10.1145/3395046 Zhou,X.,& Zafarani,R.(不详).Network-based Fake News Detection:A Pattern-driven Approach.21(1),13. 2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介紹 HKBU FactCheck Service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HKBU FactCheck Service Since the social movement in 2019,the proliferation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widely disseminated in media platformns has exacerbated the polarization of Hong Kong.The polarizing public discourses have stoked the violence and distrust in the city,turningthe society to be deeply divided. In the following year, we have been gripped in the throe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mplifying the problem of fake news.The Hong Kong community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inundation of fake news. Upholding the motto of “Truth is virtue",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ims to pursue truth and make every endeavour to combat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HKBU FactCheck Service is a project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s the first fact-checking service operated by an independent academic institution in Hong Kong, it wa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research contribu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It serves as a platform not only for monitoring factual accuracy of media information, but also for interactions among academic professionals, 2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industrial practitioners,and students studying communication. Our Mission We strive to reduce the level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tion in mass media, to increase media literacy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public, to facilitate academic research,and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practitioners.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fact-checking service independently,precisely and transparently.We are a nonpartisan, independent, self-funded organization that aims to pursue the truth and uphold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All fact-checkers are well traine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to write free of prejudice,bias,and external influence. Our Process Our fact-checking process involves thre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i.e.,manual checking, crowdsourcing,and AI-assisted checking.Manual checking provides quality content with dedication and accuracy.Crowdsourcing allows multiple experts to contribute to the fact-checking with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The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s the automated preliminary detection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The synergy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contributes to the factua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our fact-checking service. Manual Checking Manual checking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Service.It is comprised of two processes, i.e., suspicious claims sel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Suspicious claims sele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ocedure of fact-checking.We choose the current popular topics in media coverag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rowdtangle, a public insights tool from Facebook,the team tracks and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The team members are devoted to select suspicious claims, which editors and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 will later review and approve. The selection process should satisfy the following criteria: 1) The content should be checkable; 2) The information should contain misleading or false content; 3)The fact-checking should meet with the public interest; 4) The information is viral and widespread (Hotness-like、share、comments···) 5)We are able to access the primary source. The fact-checkers will continue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uspicious claims following the code of principles.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accurate evidence. Only credible sources will be used, including official information, origin tracing, interviews 2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with experts, consultation with professionals, and on- site investigation. After the fact-check report is completed, it will then go through two layers of editing and reviewing by professional editors and consultants. After the approval from supervisors, the report will be published. The public can receive and read the reports through our official website,mobile app, o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f there is any correction request submitted by the public, the project team will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tory and clarify and update the report if anything is found to be incorrect. Crowdsourcing Instead of manually selecting and investigating suspicious claims in a time-consuming manner, crowdsourced checking can serve as a more efficient strategy to conduct fact-checking covering more extensive social agendas.The crowdsourcing platform invites experts and media professionals to submit suspicious information,upload relevant evidenc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fact-checking process. The public can receive up-to-date fact-checking results through the mobile app in a more convenient and timely manner. To carry out this strategy, the mobile app BU FactCheck was launched and can be downloaded in the iOS App Store and Android Market. It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public engagement and human intelligence aggregation, thus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breadth of coverage of the Servi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ur life is flooded with fake news.To deal with an abundance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the manual fact-checking might be deficient in timeliness and confronted with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1) To select and investigate suspicious information is time-consuming,though our team members are well trained and can select claims efficiently. 2) When it comes to popular topics, an abundance of relevant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will be circulating on media platforms,which normally includes repetitive contents. 3) The Service team mmembers are well trained to select and identify suspicious information,but every member has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and human bias is hard to avoid. In regard to the above-mentioned information, the Project team is exploring to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chieve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fake news.Driven by AI algorithms,the comnputer- assisted fact-checking goes beyonnd the traditional manual fact-checking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misinformation detection. 2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理論與方法 We cover the topics of politics, business, health and current issues in our fact-checking. Based on our data,fake news frequently appears in the news coverage of current issues, which is widely disseminated with catchy headlines and will flutter away soon. Therefore,the timeliness of fact-checking is crucial. Currently,the Service primarily relies on manual checking,which could guarantee accuracy and professionalism,though not so efficient when facing an abundance of misinformation.The synergy of manual checking, crowdsourcing, and automated checking assisted by AI technology c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timeliness of suspicious information selection and reinforce the accurac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claim investigation. 24
學術研究文章 受眾以記者動機判斷假新聞 新聞受眾的個人立場,是受眾在處理新聞時 的重要因素,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 穎於學術期刊《Journalism》發表的研究發現,個 人立場會影響受眾對記者動機的評估,進而影響 對報導是否為假新聞的判斷。 該實驗研究從引渡條例爭議問題入手,涉及 215 個參與者,在反修例第二次大規模示威遊行 (2019年6月16日)後進行。實驗參與者先就引 渡條例進行表態,然後閱讀一則有關修例的 Facebook 新聞貼文,最後表達對於貼文和新聞記 者的看法。約一半的參與者閱讀由蘋果日報發表 的貼文,而另一半則閱讀由大公報發表的貼文。 兩篇貼文除了發表者不一樣,其他的元素包括内 容和設計都保持一致。貼文内容表述林鄭月娥 稱:「不存在特首可以繞過法律只聽命中央」, 把不能移交的人移交到中國内地。 研究發現,對於假新聞的判斷,引渡條例爭 議的兩方(支持者與反對者),會因為他們對負 責該新聞報道的記者的動機評估不同,而導致雙 方對新聞虛假程度的判斷亦有所不同。具體來 說,條例的反對者會因為更大程度相信記者的動 機是出於保護當權者(Power-defender motive), 而更大程度上判斷貼文為假新聞;而條例的支持 者則會因為更大程度認為記者的動機來自於記者 對個人立場的鼓吹,並試圖影響公眾輿論 (Mobilization motive),從而更大程度上判斷貼 文為假新聞。 曾博士表示:「受眾接收與自己立場不同的 新聞媒體時,更容易認為新聞帶有某種蓄意目 的,而這目的會讓他們更容易視網上信息為假新 聞。是次研究反映新聞機構的立場和受眾的個人 立場,對於理解假新聞指控及判斷的重要性。 文章來源:Tsang,S.J.(2020).Issue stance and perceived journalistic motives explain divergent audience perceptions of fake news. Journalism.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177/1464884920926002 編譯:周琳 25
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團隊人員面向香港 浸會大學學生、校友及有新聞或相關經驗的專業 人士進行招募,被招募人員經一系列事實查核專 業訓練,並成功通過三輪事實查核測試後,方可 加入查核團隊。加入前,所有成員均須簽署《利 益衝突申報表格》(見附錄一)。 在目前的日常實踐操作中,浸大事實查核中 心主要分為人工查核小組和應用程式小組開展工 作,兩小組人員按實際工作需要有所流動。 11:13 已查核内容 未查核内容 推出事實查核服務 熱門標簽 #香港#中國#健康 #時事 #新冠肺炎 #國際 #新冠疫苗 #美國 【記)卖保费人* 資核內容 香港警察學院開始改中國解放軍式步操? 错誤|100%評核者認為錯誤 #香港#中國#紀律部隊 發布日期 2021/03/19 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 譜误|100%評核者認為错課 #健康#中藥 #科普 發布日期 2021/03/12 「安心出行」手機程式上傳政府的出行紀錄 會保存七年? 真實|0%評核者認為屬實 #香港#時事#信息安全 發布日期 2021/03/05 8 Q 0 + 手機應用程式BU FactCheck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網站 26
第一部分 可疑信息提取 A.【人工小組】瀏覽新聞,確定當日關鍵詞/熱點話題 B.收集可疑信息 【人工小組】每個工作日,中心團隊成員在臉書(Facebook)公開內容洞察工具CrowdTangle上 收集與關鍵詞/熱點話題相關且表現過熱的貼文,每日提取量約2,000條(約1,000來自公開專頁;約 1,000來自公開群組),提取的貼文分配給事實查核人員,人員逐一檢查並篩選出可查核信息 【人工小組】公眾可從網頁「我要查核」按鈕提可疑內容,中心團隊於Google Forms 收集,中 心團隊於後台收集並提取可查核信息 【應用程式小組】註冊用戶可從App提交信息查核請求,中心團隊於後台收集並提取可查核信 息 【人工小組】公眾可以發送郵件到團隊中心郵箱comm_fcs@hkbu.edu.hk提交查核請求 「可查核信息篩選依據」見附錄二 C.【人工小組】以上篩選出來的可查核信息交由編輯和專業顧問分別進行二次確認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首頁右上角「我要查核」 BU FactCheck「提交查核」頁面 <返回 提交事實查核 我要壹核 調於教們 事宾壹核 最新消息 聯絡我行 請提供需要查核的疑問 M生 標題 原文 2021年01月30日 【記課】北京會向所有居胶感染健業 制建行肛門檢测? 查核原本内容 ⑱304082 器域 赛业地务 訊息來源(如適用) 東 網上,新聞 2020年12月18日 【真赏】袁國勇勘港人不要心急接種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疫苗,讓外國人先接種? 訊息網址(如適用) 咨税期务。 HKBU FactCheck①00 https://example.com/ 相關資料圖片(如有) 提交 2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第二部分 事實查核 D.【人工小組】分配待查核信息給通過訓練的事實查核專員 E.【應用程式小組】應用程式小組上傳待查核信息摘要到BU FactCheck「未查核内容」, 供用戶評核並提供相關證據(如有)。「未查核內容」一經發出,下載BU FactCheck 手機應用 程式的註冊用戶將收到新查核邀請通知 F.【人工小組】查核專員對內容進行事實檢驗,包括但不僅包括翻閱官方資料、查詢內容 發布來源、訪問專家、借助校友網絡獲得特定領域裡專業人士的解答、以及到内容所涉及的地 方進行現場調查,即對信息與第一信息來源以及相關議題現有資源兩方面進行對比 第三部分 撰寫報告 G.【人工小組】查核專員撰寫報告 報告撰寫要素: a)保存原查核信息頁面或相關截圖,可通過Wayback Machine 保存 b)關鍵詞:關鍵詞列明在文章開頭,此項在發布報告時會以報告分類、社交媒體 hashtag的形式呈現。關鍵詞常與查核主體、涉及事件或相關社會議題有關。 c)交代内容背景 相關媒體報道直接引述:選擇公信力較高媒體,按文章發布時間順序排列。請列 明媒體名稱、發布時間、文章標題,直接引述來源及內容;如有外文媒體報道,也請同上步驟 進行引述並對關鍵信息進行翻譯。 非傳統媒體平台報道直接引述:請列明平台名稱、發布時間、信息標題,直接引 述來源及内容。 進一步詳細描述(如有):請列明平台名稱、發布時間、信息標題、文中直接引 述來源及内容,進一步展開背景交代,並指明該部分內容與文章背景的關係。 互相駁斥内容引用(如有):請列明媒體(或其他平台)名稱、發布時間、文章 標題,直接引述來源及內容,並指出互相駁斥的內容。 媒體報道變更(如有):請列明媒體報道變更內容、時間線及前後對比。 d)指明查核點,交代查核過程 2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爭議點主題確定。 爭議字詞定義:請列明定義來源。 相關內容引述:請列明該被引述的機構名稱、發表期刊/文章等平台的名稱、發布 人員、發布時間、内容/文章等相關信息的標題(請附原文超連結)、直接引述相關內容(如引 述内容為外文,請翻譯核心信息)。 專家意見 由本中心查核人員通過電郵、電話等方式詢問相關專家意見(包括媒體報道中所引述的專 家及其他權威人士,請附上專家介紹網頁超連結),並將專家回覆直接引述及存檔(包括原文 PDF下載及網頁截圖)。 由其他平台引述專家意見:請存檔(包括原文PDF下載及網頁截圖)及列明專家信息、發 布時間、發布平台與其詳細意見內容。如有必要,請附超連結及關鍵詞句翻譯。 e)結論 列出簡潔總結文字,判斷並標記查證原文說法為「真實/部分真實/錯誤/無法確定」: 真實:該說法有足夠的事實依據,而且事實陳述準確,沒有遺漏重要信息。 部分真實:該說法中的部分内容有事實依據,但事實陳述斷章取義或遺漏了重要信息。 錯誤:該說法無足夠的事實依據,而且事實陳述有誤。 無法確定:暫未查到完全支持或完全反對該說法的事實依據。 f) 參考資料:請用列明參考文章標題,並用超連結形式附上原文網址。 g) 備註:如有聯繫相關領域學者,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覆,需要備註。 H.【人工小組】最終審閱:報告分別交由編輯和專業顧問進行審閱 1.【人工小組】報告歸檔 報告完成審閱後確立終稿,須將報告原文檔、文章配圖歸於一個文檔,並以「發布日期+報 告主題」命名,保存於歸檔文件夾「fact-checking report」中。 第四部分 報告發布 J.報告上載到網頁及社交媒體 【人工小組】網頁上載 29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進入後台點擊左側工具欄Post中「Add New」 後台编辑指引: Title:改成英文版本 Categories:與報告關鍵詞一致 Tags:查核 Cover:與社交媒體平台配圖一致 Verdict:在custom field 選擇 factcheck_result,value填判定結果 【人工小組】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Instagram 製作配圖必備要素包括:可疑信息,查核信息重點,判定結果 文字排版編輯模版 Pry2021年2月4日 有Fcok黄書 有Facebock導真發文福: 由於中港協定,港元即將被取替 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建議接種莫德納新冠疫苗 飲山橦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 有?「由於中港協定,港元即將被取替」的說法沒有得到官方證官。亦沒有權威媒 经豊核·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1月25日發布了「摄放使用擔納 體的報道·香港《基本法》已列明,港元為看泥特別行政區法定貨部,總续流通 (Moderns mRNA-1273)是品精防新冠炎的腹證語」,全藤介绍德 納疫葫的有效性、並對其使用方法及特定某些人群注射莫德納疫務作出相關 山楂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有減肥功效 香港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港常自由流通。 建議·俊並淡有不建議接種莫德納疫苗。 外中国 山楂茶可以減少局部肥胖 *票酸、品饮品(有发等) 「Prtnary Fieo智布的原速结至告内容告 X 热台 装成的,介國虾將發的所「中國數幣 ioheModema ■RNA-1273 vacne COVID-19 (e-Yuuan);及其交易平台「YuanPay Groupy·■ 共和国商务部 宣核·該内容為虚假信息,黄可能涉許聯·目前中國 语 江书 HI.K 央行正在研黎的数字貨帮「DC/EP」x美行 - 經查核,山楂有降血壓、血脂的功效,至於 数字貨梨由中國人民银行發行·在金議28各省市 ---- 面型基的究認 (編域)数字人民解試點·與所請「中國數信梨」 / ---- 皖应自已知和潜在的益處大■ 減肥,則需要與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而定。 及真交易平台/YuanPay Group」 無票· 国间 --- ---- 相應阻随的结核 此外,人體無法減少特定區域的脂肪,無法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世衛組織正在與莫德納公司合作, 採取特定措施僅減少腿部和臀部的肥胖。 Facebook專頁「Primary Fiterz」及其?站十分可疑,可能涉及網絡編案,公题 加速其疫苗列入世衛紫急使用名單· 應提高智費·免陷招损失。 因此,有關「世衛組繼不建議接種美國莫德納 因此,「由於中港協定,港元即將被取替」 (Moderna)新冠疫苗」的説法為錯誤 「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的說法錯誤 的說法错課 【應用程式小組】已查核內容發布:將在待查核内容背景的後台界面上,發布查 核結果摘要並附上全文報告的連結。所有用戶可通過點擊查核結果文段底部的「點擊此處查 看完整報告」,跳轉頁面至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網站中的全文報告頁面。「已查核内容」一經 發布,所有下載 BU FactCheck 手機應用程式的受邀用戶都將收到新查核報告的發布通知。 3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BU FactCheck 後台發布頁面 查核:#「安心出行」手機程式上傳政府的出行纪錄會保存七年? 查核判表/骨核詳細内每 素示、德港「资心出行」平提糖式不战中央記服系统,斯有贵料只健存在使用者的手细中,建管年放在平程式内的多行記题只编存1天,上得至政府的进行配样犯售保存1年,是期文速写 信息 장钢部销总期 包健康型署,制成管理用及负面行我理参排期总工作的纸选人员。 ■■ ⑰经宿 金部 数星本待散板内容黎出明,显文共接带(7制获据的圈及207城煤用户至整評售。 高疆■ mmmm 刺鲜時 总辆号码 发生日期 보% :: 電建書 无방号 鲜核者所捷交意兑 (蒙容息 日期 특명 验格 * 中 성별 B1版(2圳1金x期名分5m 查核結果發布區域 BU FactCheck「已查核内容」界面 <返回 真實0% 部分真實0% 错誤0% 無法確定0% 發布日期 2021-01-12 網絡流傳一則消息稱,國家氣象局預測,廣東史上 最冷春節即將來臨,其中除夕氣溫低至零下。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結果 經查核,國家氣象局並無有關「廣東史上最冷春 節」的預測,該訊息中列出的每日氣溫數據也並非 來自國家氣象局,且存在明顯的科學錯誤,數據為 不實信息。廣東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分析,從月季 尺度短期氣候預測分析診斷結果來看,廣東今年遭 遇最冷春節可能性低。而根據國家氣象局的氣溫預 測數據統計,廣東省21市今年春節期間平均溫度 在12.7℃C(低温)~20.4℃C(高溫)之間,略高 於往年,至於除夕(2021年2月11日)預測的平均 低溫為12.7℃C。故今年春節並不可能是「史上最 冷春節」,「除夕氣溫降跌至零下」的說法亦無根 據。 因此,「國家氣象局預測廣東史上最冷春節即將來 臨,除夕氣溫跌至零下」的說法「錯誤」。 點撃此處查看完整報告 3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第五部分更正政策與受眾反饋 K.【人工小組】通過App後台、郵件、社交媒體評論等收集用戶反饋 L.【人工小組】若查核報告出現錯漏,則重啟查核流程,獲得確認後予以更正,並在原報 告中進行說明更正原因和日期 M.【人工小組】受眾反饋答覆紀錄到 google drive FCS Manual Team的文檔中 3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附錄一:利益衝突申報表格 Form for Declaration of Interests To :HKBU FactCheck Service I hereby declare that: I have no pecuniary or other personal interest, direct or indirect, in any matter that raises or may raise a conflict with my duties as_ of HKBU FactCheck Service. I have pecuniary or otherpersonal interest, direct or indirect, in certain matter that raises or may raise a conflict with my duties as of HKBU FactCheck Service. The particulars of such matter are stated below: I also declare that I will perform my duties with imparti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I acknowledge that I shall make another declaration to state any change in any matter contained in this declaratio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change occurs and shall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particulars contained in this declaration if so required HKBU FactCheck Service. Signature: Name: Date: Note: (a) Please put a “✓” in the appropriate box (b)Please continue on supplementary sheet if necessary (c) Please specify if you have joined or contributed to any politic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ed any political party in any election, campaigned for any political party's candidate; oryou have worked for any media organization. 3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利益衝突申報表格 致:浸大事實核查服務 本人特此聲明: □在任何與本人作為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核查服務 方面的職責產生或可能產生衝突 的事宜中,本人並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金錢上的或其他個人利害關係。 □在某些與本人作為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核查服務_方面的職責產生或可能產生衝突 的事宜中,本人具有某些直接或間接的金錢上的或其他個人利害關系。有關事宜的詳情如下: 本人同時聲明,我將公正和專業地履行我的職責。 本人亦得悉在本申報中所述的任何事宜發生改變後的一個月內,本人須作出另一份述明該 項改變的書面申報。另外,如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核查服務提出要求,本人須提供在本申報内所 載任何詳情的進一步資料。 簽署: 姓名: 日期: 附註: (a)請在適當的空格內填上“✓”號 (b)如有需要,請另紙書寫 (c)請說明您是否加入或為任何政黨組織,或在任何選舉中代表任何政黨,或為任何政黨候 選人競選活動;或者您曾在任何媒體組織工作。 34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實踐操作指引 附錄二:可查核信息篩選依據 a) 待查核信息是否依據可被查核的事實 b) 待查核信息是否帶有誤導性或錯誤信息 c) 待查核信息是否重要且符合公共利益 d) 待查核信息是否廣泛流傳 e) 中心團隊能否找到第一手資料 f) 觀點不在本查核中心的查核範疇之內 附錄三:常用查核工具 公司信息查詢工具: - Company Information Extractor - https://en.datocapital.com/CompanyInformationExtractor - 天眼查 https://www.tianyancha.com/ - 組織機構查詢 http://www.chinanpo.gov.cn/ · 反向圖片/視頻搜索工具: - TinEye:tineye.com - Google反向圖片搜索:http://images.google.com - Fake Image Detector:較為突出的功能是檢測用戶拍下來的照片和海報。 YouTube Data Viewer:簡單易用,只需要輸入YouTube影片的網址,然後按“Go”,工 具就會羅列該段影片的信息,包括影片何時被上載等。 圖片元數據:Jeffrey's Image Metadata Viewer · 視頻讀取:watchframebyframe 35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實例一: 將軍澳IVE李惠利分校因有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停課14日? 星島日報港聞版嘅大話新聞真系勁!話將軍 澳IVE因為有學生確診停課14日!吓!我有 兩位朋友喺裏面讀緊書校方有宣佈 停課,只係關閉校舍14天,所有課程繼續用 遙距上課!到底係啲記者冇腦,定係啲編輯 上腦? 圖一:《星島日報》報道將軍澳IVE學生確 診新冠肺炎停課14天,有網民質疑說法 摘要 ·《星島日報》早前報道有香港專業教育學 院(IVE)因有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停課14 天,有網民對「停課」的說法表示質疑。 ·經查核,該校校舍從2020年9月30日開始 暫停運作14日,學校課程以網上教學形式繼 續進行,直至恢復面授。 ·由於將軍澳IVE李惠利分校校舍關閉,原本 面授課堂的安排受到影響,改為網上課堂, 但教學活動並沒有停止。因此,「將軍澳 IVE 李惠利分校因有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停課 14日」的說法不準確,判定為錯誤。 背景 《星島日報》2020年10月4日刊登一則標題 為《將軍澳IVE生確診停課14天》的報道,指本 港10月3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一名患者 為二十二歲將軍澳IVE李惠利分校學生,「該學 生傳染期曾經回校,近二千名師生都要接受病毒 檢測,學校停課十四日」。有網民表示,有認識 的該校學生稱校方沒有宣布停課,所有課程繼續 用遙距上課。 查核 本文的查核點為:「將軍澳IVE李惠利分校 因有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停課14日」的說法是否正 確? 本事實查核中心團隊於2020年10月4日就有 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後的學校安排,以電郵形式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李惠利分校查詢,院方當 日電郵回覆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李惠利分 院一名就讀跨學科學系課程的學生確診感染新型 冠狀病毒。 電郵中提到:「學院因應衛生防護中心建 議,暫停院校運作至2020年10月13日,並安排 及加強校內的全面清潔及消毒工作。」 36 房協為長者戶 一裝身」提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李惠利分校及香港知専設計學院(HKDI)於10月2日獲悉學院一名就讀跨學科學系課程的學生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該名學生最後上課日期為9月29日,上課期間有配戴口罩。 學院因應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暫停院校理作至2020年10月13日,並安排及加強校内的全面清潔及消毒工作。學院亦與衛生防護中心保持聯繫,知悉與確診者有緊密接觸的2名同學已獲安排檢疫,而其他同班同學會接受醫 學監測,學院並正跟進中心建議,安排向普於9月29日回校之師生派發深喉唾液樣本收集瓶。學院亦已通知師生有關確診個案,以及相關課堂安排。 圖二:確診學生所屬學校電郵回表示,該校因應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暫停院校運作至2020年10月13日 本事實查核中心團隊隨後致電院方,職業訓 練局(VTC)*發言人表示,確診新冠肺炎的學生所 在學校的校園從2020年9月30日開始關閉14日, 學校的課程以網上教學形式繼續進行,直到恢復 面授。發言人透露,學校早前有實務課程在校園 内以面授形式進行,並原本計劃於2020年10月5 日全面恢復面授課堂,但因此次有學生確診,所 有課堂在校園關閉期間皆改為網上進行。 由此可知,因有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將軍澳 IVE李惠利分校的校舍從2020年9月30日起暫停 運作14日,但學校教學活動仍以網上課堂形式展 開。 實際上,《將軍澳IVE生確診停課14天》的 報道内文中有提到準確的學校應對措施,例如寫 明「院校會暫停運作至本月十三日」,而非使用 標題中「停課」的表述。針對本事件,《星島日 報》相關報道標題中「停課」一詞,很可能令讀 者產生誤解。 結論 經查核,位於將軍澳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李惠利分校一名學生確診新冠肺炎,該 校的校園按照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關閉14天,原本 面授課堂的安排受到影響,改為網上課堂,但學 校和學生並沒有停止教學活動。因此,有關報道 的標題「將軍澳IVE生確診停課14天」中的「停 課」表述不準確,「將軍澳IVE李惠利分校因有 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停課14日」的說法錯誤。 參考資料 《星島日報》報道:《將軍澳 IVE生確診 停課14天》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為職業訓練局(VTC) 轄下教育機構。 3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實例二: 香港房屋協會發通知禁止房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利是」? Februe y at 14:00· ... 【網上流傅通告聲稱屋邨保安唔畀收利是1 日)就是大年初一,每逢農廢新年,大家的指定動作當然是痘利是,除了一眾親朋好友外, 投 明天12日为管派利是给楼下的保安具,近日有民更下的,的括保安、清潔工等·都受 勤 條例》約束,不可以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物。 網上流傳通告聲稱 屋邨保安唔畀收利是 唔畀囉 有得畀 協會發通知禁止房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 「利是」 摘要 Facebook 專頁「圓點dot」於2021年2月 11 日發布一則帖文稱「香港房屋協會發通知禁止 房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利 是』」。 經查核,香港法例《防止賄賂條例》列 明,香港房屋協會屬於公共機構,因此其僱員受 《防止賄賂條例》監管,不能索取或接受利益, 作為執行職務的報酬。 香港房屋協會物業管理部發言人於2021年 2月26日回覆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時表示,房協的 確有在旗下屋邨/屋苑張貼通告,而房協屬下員工 和房協所聘請的服務承辦商及其僱員(包括保安 員、清潔及保養承辦商員工)受《防止賄賂條 例》約束,不可以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 或禮物,並強調此類通告房協每年都會於農曆新 年假期之前張貼,同時會加以口頭提醒。 因此,有關「香港房屋協會發通知禁止房 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利是』」 的說法為真實。 背景 Facebook 專頁「圓點dot」於2021年2月11 日發布一則帖文,稱「網上流傳通告聲稱屋邨保 安唔畀收利是,明天(12日)就是大年初一,每 逢農曆新年,大家的指定動作當然是拉利是,除 了一眾親朋好友外,不少家庭亦會派利是給樓下 的保安員,近日有網民更笑言:『呢幾日係全年 保安最精神、最殷勤!』不過,網上流傳一張房 協的通告指,原來房協屬下的員工,包括保安、 清潔工等,都受《防止賄賂條例》約束,不可以 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物。」。 該帖文在本報告發出前共獲34條評論和22次 轉發,另有237次點讚或心情回應。 查核 本文的查核點為:網民指「香港房屋協會發 通知禁止房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 『利是』」的說法是否屬實? 帖文附上一張署名為香港房屋協會於2021年 2月8日所張貼的通告,通告内稱「農曆新年將 至,房協在此恭祝各位新年進步、身體健康、生 活愉快!房協屬下員工受《防止賄賂條例》約 束,不可以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 及其僱員(包括保安員、清潔及保養承辦商員 3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工)亦不可以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 物。敬請留意。」 60 2 NG SOCIETY H HONGN 盒 通告 款型新不裤, 各往新平退步,身理健原,生 1 活南 快! * 改金 税率 A. 敬請望。 富 - 委港屋 任何) 2021年2 月8日 圖二:Facebook 專頁「圓點dot」發布一則帖子所 附圖片(放大)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發現,香港特別行政區廉 政公署網站的《防止賄賂條例》法例簡介中已列 明: 「公職人員包括訂明人員及公共機構僱員。 訂明人員受【防止賄賂條例】第3、4、5及10條 所監管,而公共機構(例如電力公司、巴士公司 及醫院等)的僱員則只受第4條及第5條監管。 第3條:訂明人員如無行政長官之一般或特 別許可,不得索取或接受任何利益。 第4條:任何公職人員索取或接受利益,作 為執行職務的誘因或報酬,即屬違法;而提供利 益者亦屬違法。 第5條:任何公職人員索取或接受利益,作 為在合約事務上給予協助或運用影響力的誘因或 報酬,即屬違法;而提供利益者亦屬違法。 第10條:訂明人員享有的生活水平或擁有/支 配的財富若與其公職收入不相稱,即屬違法。 而上述條例中,利益包括金錢、禮物、貸 款、佣金、職位、契約、服務、優待及免除法律 上全部或部分的責任等等,但利益不包括款待。 款待指供應在即場享用的食物或飲品,以及 同時提供的其他款待,例如歌舞表演等。雖然接 受款待並不會抵觸【防止賄賂條例】,個別部門 仍會就職員接受款待的情況作出規定。」 3℃ 零政 ICXC 單報污熱線:25 266 366 執法 主资·就法黄法街>【止赔】·公構 【防 例】-公營機構 法例简介 ■人員(有?公■人員的 简免简法免 明人員及公共構員,訂明 (例如電力公司·巴士公司及勤所等)的美购只曼新4等及5楼距置 第3候: 打明人类如履行政長官之一般或特別許可,不得索取或接受任何利兹, 需4级: 任何公職人员索取或描受利益,作物執行能材的請因或相极,的律法;而提供利益物办業团 ■5樓: 任何公■人員需取或受利益,作為在合的事称上给予 力的講因或相断,即能遗法;而提供利益者亦腰理法: 第10体: 明人员享有的生活水平或/支配的料品票 中药料 ·利益留括空镜·樓切·盆教·黄金·睡位·契約·辣秘·慢将及免除法律上金部或部分的责任導棒,母利益不的括款得, 款待指供原在即填享用的食物或教品,以及闻時提供的其地款待,例如数要表演等,雜热接受款術血不會抵辅【黏止筋筋修例】,便別部門仍會就給具 现定 锤受軟博的请作士 1助止肠境性物,法厘文 圖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網站有關「防止 賄賂條例-公營機構」法例簡介 而根據香港法例第201章《防止賄賂條例》 中的附表1,香港房屋協會屬於公共機構,因此 其僱員需接受有關條例的監管,不能索取或接受 利益,作為執行職務的誘因或報酬。 11. 香港建屋貸款有限公司。 12. 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 13.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14.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 15. 香港房屋委員會。 16. 香港房屋協會。 17. (由1987年第50號第13條磨除) 圖四:《防止賄賂條例》附表1(部分) 39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團隊隨後向香港房屋協會 進行查詢,香港房屋協會物業管理部發言人於 2021年2月26日透過電話回覆時表示:「該則新 聞為真實,香港房屋協會確有在旗下屋邨/屋苑張 貼通告,告知房協屬下員工和房協所聘請的服務 承辦商及其僱員(包括保安員、清潔及保養承辦 商員工)受《防止賄賂條例》約束,不可以收受 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物。」 該發言人續稱,房協在與服務承辦商簽約合 同時已經將此類規定寫於合同中,此類通告每一 年都會於農曆新年假期之前進行張貼並會加以口 頭提醒,房協同時也會在新年前發送相關信件提 醒服務承辦商。到今年目前為止,香港房屋協會 并未收到任何投訴或違反條例個案。 結論 經查核,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網站中公 開的《防止賄賂條例》列明,香港房屋協會屬於 公共機構,因此其僱員受《防止賄賂條例》監 管。香港房屋協會物業管理部發言人回覆浸大事 實查核中心查詢時表示,香港房屋協會的確有在 旗下屋邨/屋苑張貼通告,告知房協屬下員工和房 協所聘請的服務承辦商及其僱員(包括保安員、 清潔及保養承辦商員工)受《防止賄賂條例》約 束,不可以收受任何利益,包括『利是』或禮 物,並指此類通告每年都會於農曆新年假期之前 張貼。因此,有關「香港房屋協會發通知禁止房 協屬下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收『利是』」 的說法屬實。 參考資料 Facebook 專頁「圓點dot」 · · Facebook專頁「圓點dot」帖文 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防止賄賂條 例》法例簡介 電子版香港法例第201章:《防止賄賂條 例》 電子版香港法例:《防止賄賂條例》附表 1 4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Did the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issue a notice to prohibit its staff, including security guards and cleaners, from receiving “lucky envelopes"? 践點Dot --- yat 14:00 【網上流傳通告聲稱屋邨保安唔界收利是】 明天(12日)就是大平数橡下的保安器 不少家庭亦會派利是给模最格的通告指,原 止房的题告指,原米房協属下的員工,包括保安、清潔工等,都受 網上流傳通告聲稱 屋邨保安唔畀收利是 唔畀囉 A screenshot of the Facebook post claiming the prohibition of receiving “lucky envelopes". Outline A post on the Facebook page “Dot"claims issued a notice prohibiting its staff, including security guards and cleaners,from receiving “lucky envelop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vention of Bribery Ordinance (POBO) stipulates that the HKHS is a public body,therefore its employees are regulated by the POBO and cannot solicit or accept advantages as remuneration for performing their duties. A spokesperson from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Division of the HKHS responded to our inquiry on Feb. 26,2021,confirming that the HKHS contractors and their employees (including security guards,and staff of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the POBO, the above-mentioned persons are not allowed to accept any ad envelopes" and gifts. It is also emphasized that such notices are posted annually before the Chinese New Year holidays. Therefore,the claim is rated as TRUE. News Brief On Feb. 11,2021, a post on the Facebook page “Dot" stated,“Tomorrow (Feb. 12) is the New Year comes, everybody hopes to receive 'lucky envelopes.' Many people will also give estates. Recently, some netizens make jokes diligent in the Chinese New Year period!' However,there is a notice circulating on the internet that the staff of the HKHS, including POBO and are not allowed to accept 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lucky envelopes' and gifts.” The post received 34 comments, 22 shares and 237 likes or “mood responses" till the issuance of this report. Fact-checking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has issued a notice prohibiting its staff,including security guards and cleaners, from receiving “red envelopes”? In the Facebook post,enclosed is a notice matches the content of the prohibition notice in the claim. It also reads,“Please be reminded that the service contractors and their employees (including security guards, and staff of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contractors), who are under permitted to receive any advantages, as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provisions.” A screenshot of the notice shared on Facebook. 4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主 H 通告 发票生 写 袁总额 愉快! ■率 年 e 数量 ”% 信意。 -- 金 *价 公港费 2021年2 ?8日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BO can be found on the website of the Independent 0 Kong Special Admini strative Region (ICAC). As shown in the“Understanding the Ordinance" section of the website: “Public servants include prescribed officers and employees of public bodies. Prescribed officers are subject to Section ns 3, 4,5 and 10 of e.g.,power company, bus company,hospital, etc) are subject to Sections 4 and 5: “Section 3: No prescribed officer is allowed to solicit or accept any advantage withou t the general or special permission of the Chief Executive. ection 4:Any public ser servant who solicits or accepts any advantage as an inducement to or reward for performing duties sh all be guilty of an ffence; the offeror of the advantage shall also offe be guilty of an offence. 1 “Section servant who solicits or accepts any advantage as an i s an inducement to or reward for giving assistance or using influence an offence;the offeror of the advantage shall iso be gullty of an offence. “Section 10:Any prescr maintains a standard of living or h has assets not commensurate with his official emoluments shall be guilty of an offence.” This section also defines "advantages"in the Ordinance: “Advantage' includes money, gifts, loans, ICXC 舉楸宾污热線:25 266 366 0000 解w号-【***T2】<分部豆<*·报茶 【防止贿■ 原例-公營機構 法例简介 【江外微情酸込·劃明入社关【盐明略其到】篇)·4-5次评维殊监管,注料腺 ,不一 票3: 汇诺人员归银行款具2一条螺将件可,不将絜知瑕接要任何制性 中件公转人费利,码 利销 南肃对骗,每出的车龄17制,算注:票学利柒者的器法。 廣中市政廣區(廣中发部家管表西公路楼人不明临·汇部律告 附10號:【法人民票号的集客 纠上?资训中 *利益血線·看·其事·能金·监當 为·当据·保传 -- *( 2息 2 发.支型 1 commissions, offices, contracts, services, favours an and discharge of liability in whole or in oes not include entertainment. "Entertainment' means rovision of food or drink, for consumption on the occasion w n when it provided ided at the same time,for example singing and dancing. entertainmennt does not breach the POBO, individual departments w vill still stipulate the conditions for staff's acceptance of tertainmment.” A screenshot of the“Understanding the Ordinance"section on th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ICAC. According to Schedule 1 of the and therefore its employees are subjec ubject to the advantages as an inducement or reward for the performanc 4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Schedule 1 S1-6 Cap.201 15. Hong Kong Housing 16.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17. (Repealed 50 of 1987 s.13) 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placed 94 of 1994 18 s.23) A screenshot of the Schedule 1 of the POBO. We have sent inquiry to the HKHS in regard to the notice. A spokesperson responded through telephone on Feb. 26, 2021.The and such notices will be posted in its estates to inform its staff, service contractors, and their employees not to violate the Ordinance every year. The spokesperson also mentioned that the HKHS has already included such provisions in the contracts with the service contractors. Such notices are posted every year before the Lunar New Year holidays and a verbal reminder is given as well. So far this year, the HKHS has not received any complaints or found any cases of breaches of the Ordinanc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OBO, the HKHS is a public body and therefore its employees are subject to the Ordinance. It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HKHS that the notice is posted every year in order to remind relevant staff(the HKHS staff, service contractors and their employees, maintenance contractors) to comply with the Ordinance,i.e., not to receive 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lucky envelopes" and gifts. Therefore, the claim is ratedas TRUE. References · Facebook page “Dot.” ·ICAC:The Prevention of Bribery Ordinance -Understanding the Ordinance. · The Prevention of Bribery Ordinance (Cap. 201),digital version. The Schedule 1 of the POBO, digital version. 4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實例三: 【錯誤】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 01健康 ... 20小時· 飲山楂茶可以激退象腿肥臀? uswY 酮咩人喘? /3rBDZJU 血歷7功效代替運動?1張紙巾測呼吸唔合格 人 ye装老降 心臟病知多啲eo護心飲 飲食貼士 bit./2X23F理貼士+湯水食療 bit.ly/2LYAT #01健康#減肥#下半身肥胖#泡脚 Y8iDOFoN6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app.link/Y8iDoFo 去濕茶 減象腿 【氣滯血瘀】 3 療材料 ·經常翹腳 丹蔘、山楂 坐不運動 +? · ·下肢血液循環 山下腹、臀腿易腫 燒脂去腫穴位 1健康 圖一:屬於網媒「HK01」的Facebook 專頁「01 健康」發文稱:「飲山楂茶可以激(擊)退象腿肥 臀?」 摘要 網媒「HK01」旗下的健康醫療資訊 Facebook 專頁「01健康」發文,以問句形式稱: 「飲山楂茶可以激(擊)退象腿肥臀?」,並分 享其網站上一篇有關「象腿肥臀再見茶」的文 章,指配料含山楂的茶療可減少腿部和臀部肥 胖。 經查核,山楂有降血壓、血脂的功效。浸 大中醫臨床助理教授、香港註冊中醫師回覆事實 查核中心查詢時表示,山楂的減肥功效,需要與 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而定。她認為,文中的茶應 有輕微減重的效果,但並非針對身體某一部位。 而此茶並非適合所有人的身體。 此外,研究表明,人體無法減少特定區域 的脂肪,因此無法通過採取特定措施,比如飲用 山楂茶,僅減少腿部和臀部的肥胖。 故此,有關「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 部肥胖」的說法為錯誤。 背景 網媒「HK01」旗下的健康醫療資訊 Facebook 專頁「01健康」於2021年2月22日發布帖文。 文中寫道:「飲山楂茶可以激(擊)退象腿肥 臀?」該帖文又分享了其網站上題為《減肥|粗 腿下半身肥胖超難減?山楂茶艾葉水泡腳必睇4 招1個月見效》的文章。 該文章實際上由台灣新聞網站「ETtoday」原 創,「HK01」於2021年2月21日將原文轉發至 其網站的健康頻道。文中介紹,台灣知識型 YouTuber「77 老大」傳授簡單超實用四招,只要 持續一個月,將鬆垮的下半身脂肪全部提拉緊 緻,其中包括飲「象腿肥臀再見茶」,配料中包 含5克山楂。報道稱將「象腿肥臀再見茶」茶包 放入600毫升水中煮10分鐘,或是用保溫瓶悶泡 30分鐘,對於水腫腿、肌肉腿、脂肪腿都非常有 效,一周喝二到三次,持續一個月效果驚人。 該帖文在本報告發出前共獲56次分享,另有 48次點讚或心情回應。 查核 本文的查核點為:「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 和臀部肥胖」的說法是否屬實?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據 庫的資料顯示,山楂的成熟果實有「消食健 胃」、「行氣散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肉食積 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 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浸大中醫臨床助理教授、香港註冊中醫師錢 穎儀於2021年3月9日回覆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查 詢的電郵中表示,山楂是中藥常用的消食藥,有 消肉積之功效,能開脾健胃。而現代藥理研究發 44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現山楂具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山楂主要用途是消 滯,但亦有降血脂的作用。她解釋:「至於減 肥,山楂則需要按與藥方中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 而定。而其他中藥,薏仁有消水腫的作用,令水 腫減少,能讓體重輕微減輕;而荷葉能清熱解 暑,有現代研究發現服用後能減少腸道上脂肪的 吸收,故常用在減肥的食療中。」針對文中提到 的「象腿肥臀再見茶」,錢穎儀認為,「整體而 言,此茶應有輕微減重的效果,但並非針對身體 某一部位,而此茶是否適合每一種人的身體,需 要看個體人士的體質,素體弱、氣虛、脾虛人士 不宜長期飲用。」 根據《明報》2018年的報道,香港中醫綜合 中心的註冊中醫陳敏亦指出,山楂有降血壓和血 脂功效,但並非所有人合用,長期服用,有可能 導致胃部不適,特別是山楂不能與補益藥同服, 包括阿膠、北芪、黨參、太子參等。 查核點中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的描述屬於對 身體的局部減肥。美國運動協會(American Coun- cil on Exercise)曾發表文章稱,局部減肥是缺乏科 學依據的「迷思」,脂肪確實會燃燒,但負責這 一過程的系統沒有考慮到人們最希望從身體的哪 個部位提取脂肪。 此外,美國佐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營養與運動科學教授 Todd Miller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指出,研究表 明局部減肥(spot reduction)的說法是錯誤的,「脂 肪就像汽車裡的汽油一樣,是儲存的能量。它會 均勻地從你的全身吸收,然後送到肌肉中進行燃 燒。如果你認為你可以只減少胃部的脂肪,就像 你說你只想用你油箱右邊的汽油。」 結論 經查核,山楂有降血壓、血脂的功效,至於 減肥,則需要與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而定。此 外,人體無法減少特定區域的脂肪,無法採取特 定措施僅減少腿部和臀部的肥胖。由此可知, 「飲山楂茶可以減少腿部和臀部肥胖」的說法為 錯誤。 參考資料 Facebook專頁「01健康」 · Facebook專頁「01健康」帖文 · 香港01:《減肥|粗腿下半身肥胖超難減? · 山楂茶艾葉水泡腳必睇4招1個月見效》 ETtoday新聞雲:《粗腿肥臀超難減!他激 推「4招狂鏟肉」1個月包瘦 25萬網友嗨翻》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 · 據:山楂 · 明報:《【中醫治療】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美國運動協會:《Myths and Misconceptions:Spot Reduction and Feeling the Burn》 華盛頓郵報:《Why spot reduction doesn't work》 45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查核報告實ttnn [FALSE] Will drinking Chinese hawthorn tea reduce fat in thighs and hips? 01健康 20小時· ·.. 飲山楂茶可以激退象腿肥臀? N 全文:bit.ly/2P1usw 》黄曉明節食減20磅心臟不適!醫生推薦不 生酮咩人略? bit. ly/ 替運動?1張纸巾测呼吸唔合格 t.ly/3epcxZQ 心臟病知多勒e護心飲食貼士 3 1 u bit.ly/2LYA7z9 #下半身肥胖#泡膠 立即下载《香港01》App→https:/hk01.app YBiDoFoN6 去濕茶 減象腿 【氣滞血瘀】 茶療材料 ·經常翹腳 丹蔘、山 ·久坐不運動 +? ·下肢血液循環差 小下腹、臀腿易腫 1健康 燒脂去腫穴位 A screenshot of the misleading Facebook post Facebook Post Translation Posted by:01 Heal th Content: Drinki Chinese hawthorn tea can reduce thigh and hip obesity? Full Text:bit.ly/2PluswY tional texts and links) Picture: On the top showing a ti lification Tea to Slim the Elephant Thighs” on of qi and blood circulation,"“frequent mis- On the left showmong ower AMRRAIE osition on d circnlitlion ne prone to bavce svollin ion e swollen lower abdomen,hips and thighs." ,”“Dan-shen Root,Chinese On the righIsh and anti-swollen acupuncture." Outline ·Online media company HK01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its health information Facebook page “01 hawthorn tea drastically reduce elephant thighs and HKO1's website with the headline,"The Tea for You to Say Goodbye to Elephant Thighs and Fat hawthorn tea can reduce fat in thighs and hips. ·Som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hawthorn may to our inguiry an e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ractice in n6Crobur the Clinical Division of HKBU's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who also is a reg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in Hong Kong, said the depends on its usage with other medicine.In n her have a slight weight reduction effect,but not for body.This tea is not suitable for all bod y types. ... ·Furthermore,other research has determined body is not possible.Therefore, a Chinese hawthorn tea therapy cannot reduce fat only in the thighs and hips. hawthorn tea can red duce fat in thighs and hips.”is rated FALSE News Brief On Feb. 22,2021, an article posted on the Facebook page 01 Health questioned: reduce elephant thighs and fat hips?” The post with the headline“Weight Loss-Super Difficult to Reduce Thick Thighs and Lower Body Fat? Four Must-Read Tricks Including Feet with Chinese Mugwort Water to See an Month.” The original article was puiblished on Taiwanese news website ETtoday and was republished by HK01 on its health page on YouTuber Boss 77(in Chinese:77老大)said there are “four simple and super practical tips to lift and firm up the sagging lower body of excessive fat in just one month."The tips Goodbye to Elephant Thighs and Fat Hips," 46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which contains five grams of Chinese to boil a tea bag of “The Tea for You to Say 600 millilitres of water for 10 minutes,or to the hawthorn tea two to three times a week for reduce”excessive fat in the thighs. The post had been shared 56 times, with 48 likes or mood responses before this report was issued. Fact-Checking The claim questions: Is it true that thighs and hip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edicinal of Chinese Medicine,the mature and promoting the stomach" and “moving qi dyspeptic disease due to "overconsumption of meat,"abdominal swelling,abdominal pain due to dysentery,blood stasis and amenorrhea, blood stasis postpartum, chest pain, hernia pain,and hyperlipidemia. In a March 9, 2021,email reply to th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ractice in the Clinical Division of HKBU's School of Chinese practitioner in Hong Kong,wrote that Chinese disease due to “over consumption of meat," and it helps protect the spleen and stomach. Chinese hawthorn can lower blood lipids.For hawthorn is to improve digestion, as well as lower blood lipids. “As for weight reduction, the use of Chinese hawthorn depends on its usage together with other medicine in the prescription,"Dr. Chin explained. As for other Job's tears seed is used to treat edema- can help to slightly reduce weight. Hindu lotus leaf is used to treat fever and relieve heat in the hot summer days. Other research claims so it is often used in food therapy. When referring to “The Tea for You to Say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Dr.Chin said,“On the onene,atπ specific part of the body. And whether this tea is suitable for everyone depends on the physique, a weak spleen, a should not take it for long term use.” According to a 2018 article published by Ming Pao, Dr. Chan Man, a reg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t the Hong Kong Chinese Medicine Centre,said Chinese ... pressure and blo but it is not suitable - for everyone. It may cause stomach discomfort if taken for a long time, he said. In particular, he said Chinese hawthnorn should not be taken with supplementary medicine, including donkey-hide gelatin, radix astragali,pilose asiabell root and pseudo stellaria leaves. The post on the HK01 Facebook page claims the treatment can reduce fat only in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called “spot reduction"-and in this case primarily hips and published an article claiming “spot reduction"is a “myth" with no proven scientific or medical evidence. “Fat does get released from fat cells the systems responsible for this process do not you would most like the fat to be drawn from.” Furthermore,Todd Miller, a professor of nutri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s at George 4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報告實例 Washington University, told the Washington Post in an interview that research has shown “spot reduction” is not possible. "Fat in your can reduce fat from your stomach alone is like side of your gas tank,” Miller was quoted in the article. “Fat, just like gas in your car, is stored your body and sent to the muscles to be burne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some research, Chinese hawthorn may help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s, but its effect on weight reduction depends on its use with other medication. Furthermore, “spot reduction" of fat in certain body areas is not possible and no specific remedies can reduce fat only in the thighs and hips. It is therefore incorrect to claim,“drinking Chinese hawthorn tea can reduce fat in the thighs and hips.” We rate the claim as FALSE. References Facebook page “01Health" Facebook page “01 Health" post,February 22, 2021 HK01,"Weight Loss-Super Difficult to Reduce Thick Thighs and Lower Body Fat? Four Must-Read Tricks Including Drinking Hawthorn Tea and Soaking Feet with Chinese Mugwort Water to See an Outcome in One Month," February 21,2021 ETtoday,"Super Difficult to Reduce Thick Thigh and Fat Hip! He Recommends Four Must Read Tricks to Work in One Month.250 Thousand Netizens Super Happy,”February 17, 2021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mages Database of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Chinese Hawthorn" Ming Pao,“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hinese Hawthorn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s, but Individuals with Weak Stomach and Diabetes Should Avoid,”March 20, 2018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Spot Reduction and Feeling the Burn,”November 25,2013 Washington Post, "Why spot reduction doesn't work," April 17,2018 4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事實查核與評析 不止真假:從圍封區域內「分發物資」事件看事實查核的局限性 編者按: 「假新聞」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們卻反而會陷入 了一種過度歸因的狀態。當面對一些基本事實為真但同時 具有明顯缺陷的新聞,比如不符合新聞專業主義對報導客 觀全面平衡要求的新聞,抑或是有明顯立場傾向和利益相 關之報導,也會將它們劃分到「假新聞」的範疇。須知有 問題有缺失的新聞報道常常不等同於虛假新聞。這便導致 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在「後真相」時代,假新聞有時候會 被誤判。以下這篇報道的評析提供了一個案例: 背景 2021年1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圍封九龍佐 敦道附近的部分區域,並引用規例限制在指明「受限區 域」内的人士,必須留在其所在的住所,並根據政府安 排,接受強制新冠病毒檢測,並直至區內所有已識別的受 檢人士完成檢測後,方可離開其處所。 在有關規例生效期間,香港多家媒體的記者為進行新 聞報道,也登記入住了位於圍封範圍內的賓館。其中香港 唯一一家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RTHK)的一名記 者在接受檢測後,發出報道展示其獲得的政府為受檢人士 提供的食物,圖片顯示物資包括5包即食麵、一袋通心 粉、四罐罐頭及一盒粟米粒,並指出「賓館未有罐頭刀及 煮食工具提供」。《南華早報》的Facebook帳號亦發布了 類似帖文,原配圖中部分罐頭由於調轉放置所以沒有展示 出拉環位置,帖文附題《圍封區區民收到物資無法打開也 無法食用(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eat or cannot open)》,内文提及有居民因缺乏罐頭刀而無法 打開罐頭(he lacked the means to open them,as he does not own a can opener)。 傳媒身處受限區域受檢後獲發物資袋惟未能煮食 2021-01-23 HKT 19:11 座介1.122 分享工具 2 THE 本台記者獲發的物貨袋,有5包即食额、一袋通 CORONAVIRUS 未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提供·(本台記者攝) PANDEMIC 政府首度引用規例·清晨4時起圍封佐敦「受限區域」·範圍内的居民午夜前要接受檢 灃 Swuth ChinaMuralng Pot 經登記人住團 由於傳媒在規例生效時身處「受限區域」,亦要接受強制檢測,多間傳 封範圍內的賓館·在接受檢測後,圍封 袋各 SCMP.COM 異·有傳媒獲發 供一盒口罩。 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本台記者獲發的物資袋,有5包即食题、一袋通心粉、4級罐頭及一盒業米粒·而賓館未 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提供。 eat or cannot open 圖一:香港電台記者有關獲發物資的報道 圖二:《南華早報》Facebook 帖文封面圖,該圖隨後已被 替換 49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針對此事,香港特區政府透過其官方Facebook帳號 「添馬台(Tamar Talk)」發文作出回應:「罐頭食品方 面,絕大部分(約80%)是有「拉環」設計,只有少部 分需要用開罐器打開。」有關帖文還表示,在食物安排 上,「為受檢人士盡量提供多類型的食物選擇···受檢人 士可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選取。」 圖三:添馬台Facebook 帖文針對分發物資事件進行 福 总佐 1 6 多種選 ,大 中 o#o 目由取用 80%罐 0 打開 回應 有關分發物資的新聞報道發出後,在香港引起了各 的物指體的相關報 道「蓄意誤導」民眾,譴責媒體「預設立場」的別有用 心,也有媒體認為記者據實報道其所見所聞,體現了實 《南華早報》其後對所發內容進行道歉,並將相關 報道的封面圖從獲發物資更改為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 員。 另外,本港有多個機構對圍封區域獲發物資進行事 實查核,證明記者發表的照片和報道,如實反映了事實 真相。 港台配者 濮導#新聞界数類 已成了新聞界的数類! 9考1.3K 圖四:Face CORONAVIRUS ANDEMIC 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 t or cannot op embers of some ethnic groups question inch nd lack of vegetarian opt. #1.5K 1.6K comments 206 shares Comment Share D Most refevant 080 Write a con 圖五:《南華早報》針對此前帖文進行道歉,並更 換了Facebook帖文封面 5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專業主義維度下的報道缺失 關於記者報道是否有失偏頗的討論,若以專業主義 度展開,以探討報道是否不偏不倚並準確地解釋問題。 在香港電台的報道中,記者將其獲發物資的情況如實反 映在報道圖片中,在「呈現分發物資」這一「點」上的 處一個「點」的達成遠遠不夠,在分發物資這個事件 「面」中,還存在其它許多不可缺失的「點」。 首先,事件環境作為報道內容存在的背景,在此次 報道中未被提及。報道中涉及的物資派發,事實上是疫 施,所派物資數量大,準備時間短,根據政府公開的帖 文,此次派發中罐頭多達8,000個。在這種情境下,派發 物資中出現少量(20%)需要工具才能打開的罐頭實屬 常情,放眼整個事件,若只關注少量物資的開罐難度, 顯得略為吹毛求疵。事件背景的缺失,使得報道的公正 難以保證。 其次,報道中所涉及的「點」是否帶有誤導成分, 也應是發布報道前需要斟酌的細節。在香港電台的報道 中,部分罐頭被放倒,拉環位置無法被展示到;而在 《南華早報》的報道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罐頭被倒轉 放置。圖片的展示方式無法清晰地讓將文字中提及的 「罐頭無法打開」這個信息點交由讀者判斷,罐頭的放 置方式也難免令讀者誤認為「罐頭全都無法打開」。另 外,報道的失衡亦帶來一定程度的誤導,作為獲發對象 的居民,居住家中往往用品較為齊全,大部分居民並非 如記者一般居住於賓館內。記者以不同於大多數人的自 身視角去報道事件,容易因「以小定大」而造成報道失 衡。 再者,專業主義報道要求記者盡可能把事實的原生 態展現在讀者面前。作為讀者視角的延伸,記者若能將 圍封區域普通居民在該事件中的完整反應與反應結果進 行呈現,會更有利於讀者對事件形成更準確的理解。例 如收到沒有拉環的罐頭之後,記者是否有向工作人員諮 詢更換帶有拉環的罐頭?沒有煮食工具,是否可以提出 更換其他食材?作為救急食品,即食麵是否可以借用酒 店杯具等盛放並用沸水沖泡·····然而這些訊息,在實際 解。 事件真實性判定的挑戰 儘管有眾多查核機構已對此事進行查核,但這一事 件也引發我們思考一個更深入的問題,那就是,單靠事 實查核來判定一些事件的「真」與「假」,是否足以解 答其中的所有問題? 在新聞理論的邏輯上,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呈現的是 一種客觀真實的表現「符號」,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 識之外的訊息,「解釋」成讀者可以閱讀並理解的資 訊,因此他們應力求盡量完善地展現客觀真實的全貌, 把客觀事件比做一幅完整的畫面,那麽每一處「解釋」 即對應畫面裡的每一個「點」,這些「點」呈現得越 多,「點」之間的關系被描述得越詳細,對客觀事件的 還原度就越高。 在現行事實查核的機制中,查核工作就是要通過判 法、報道或事件的真實性。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判斷 結果會顯得過於簡單化,難以充分反映事件客觀真實的 全貌。也就是說,即使某一項「解釋」被證明為真實 的,也未必代表此整篇報道是真實的。這種情況不是由 於沒有實事求是造成的,而是報道本身的缺失所造成 的:由於多個「解釋」的不完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誤 導。 對事實查核的啟示 此次香港圍封區域分發物資事件帶給我們的最大啓 示是,在某些情況下,事實查核只是以「真」、「假」 來區分結果的話,存在一定局限性。很多時候,人們指 它們既非真,亦非假,而是存在缺失且不符合新聞專業 主義對客觀、真實、全面和平衡的要求。 儘管我們可以運用事實查核的方法核實某特定「解 釋」是否真實,但可能卻因此忽視了有關事件中其它必 上發揮的作用大為降低。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 尋求改進事實查核的方法和涉及範圍:例如在事實查核 過程中,我們既要顧及事件中眾多信息「點」的真實 而這也對專業記者報道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報道中思 考如何將關鍵的信息「點」匯聚成事件的「面」,以便 向讀者展示出相關事件的全貌,從而使新聞報道變得更 為客觀、真實、全面和平衡。 51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Going beyond the dichotomy of true and false in fact-chnecking-A reflection on the controversy of food supplies during Hong Kong lockdown Editor's note The concept of “fake news" is gaining popularity, but the line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fake has never been clear. When a piece of news represents the reality in general but with minor flaws, such as some non-essential inaccuracies,selective exposures or by spinning the story towards a particular conclusion, can it be classified as fake news? An experienced editoror a journalism professor would probably feel the word “fake” is too reductive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in journalistic practices.However, what they would resent more is accepting it as “not fake,” given harms brought about by such “minor” flaws could be even more dangerous. A recent news case provides us with a good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grey area between the fake and the real. Background On January 23, 2021, as a measure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COVID-19,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some neighbourhoods near Jordan Road in Kowloon would be sealed off. Any person who was in the "restricted area” should stay within their premises and undergo compulsory testing in compliance with the government's arrangements and regulations. People living in the area were asked to stay at home until everyonein the restricted area has been tested. While the abovementioned regulations came into effect for the first time, journalists from various Hong Kong media outlets entered and stayed at hotels within the “restricted area"to produce on-site witnessing reports.A journalist representing RTHK, the sole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er in Hong Kong, released a report including a photo of the government's food supplies for people in the area. Five packs of instant noodles, a bag of macaroni, four cans of food and a box of kernel corn are displayed in the photo with his comment “the hotel does not provide can openers or any tools for cooking or boiling.” There was a similar post on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s Facebook page,titled “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eat or cannot open.” The original picture with some cans upside down does not show the rinng pulls on the top of the cans. The post reads “he (the resident) lacked the means to open them, as he does not own a can opener.” 52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傳媒身處受限區域 受檢後獲發物資袋惟未能煮食 2021-01-23 HKT 19:11 推介1.:27 分享工具【口 馆 本台記蜜獲婴的物產袋,有6包即食 政府首度引用規例,清晨4時起圍封佐敦「受限區域」,範圍內的居民午夜前要接受檢 測· 由於傳媒在規例生效時身處「受限區域」,亦要接受強制檢測,多間傳媒都登記入住圍 封範圍內的賓館。在接受檢測後,圍封範圍內人士都會獲發食物等物資,每袋物資袋各 異·有傳媒獲發包括麺包、水果、鼓奶、杯麺等可即食物品,亦有提供一盒口罩。 本台記者獲發的物資袋,有 一袋通心粉、4罐罐頭及一盒粟米粒,而 有罐 提供· A screenshot of the RTHK journalist's report on food supplies during the lockdown Summary of the Event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responded to Tamar Talk,"In terms of canned food, the vast majority (about 80%)are designed with a 'ring pull' opened with a can opener."The post also stated that with different preferences and needs. THE CO ONAVIRUS PANDEMIC Sooth Chins Moral SCMP.COM 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annot open Facebook post,which was replaced later 「以人益本 乌佐 北编 要松 x 共■物 多種選擇 榕 80% 拉環 方便打開 the controversy on its Facebook page Tamar Talk 53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These reports have ignited a fierce public debate in Hong Kong.Some accused the reports were misleading and were produced with deliberateness respected the factuality and objectivity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SCMP subsequently issued an official apology for the misleading content and changed the cover image of the report. Nevertheless,several fact-check reports have been released in regards to the event, confirming the relevant photos and reports respect the truth. A screenshot ofa post commenting on RTHK's report 不是光用權不是 世坦理辉·著版 吴導#新聞界敗類,拆香港台!已成 台!已成了新聞界的败類! 池台記者預設立場 居民 607 comments 230 shares CC RONAVIRUS PANDEMIC Seuth China Merning Rust SCMP.COM .her cannot eat or cannot open 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 - Members of some ethnic groups question inclusion of meat and lack of vegetarian # 1.5K 1.6K comments 206 shares Like Comment Share Most relevan 080 Write a comment. Press Enter se post. Autha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ear readers,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ed by a misleading photo,which we have ince ren ied by YauTsim Mong District Council ember Frank was meant to illustrate complaints that residents were ner. inable to eat canned food given to them as theyme of the cans in the photo However,tw upside down,thereby concealing pull rings on the other side.As the photo.We apologise for se uoos this oversight. A screenshot of the SCMP's official apology and swapping of the cover image Comprehensive reporting i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This case manifested the relevance of journalistic practices, namely comprehensiveness, neutrality,and objectivity in the discussion of news being true or false. The report of RTHK highlighted the journalist's experience as a guest photo of the food supplied to him, which is factual if seen in pieces. However, when they are read in entirety,the factual pieces may generate a fabricated interpretation. Several ques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of all,is the absence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problematic? The distribution of supplies amidst the regional lockdown is the first emergency action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pandemic.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s Facebook post, about 20% of the 8000 cans needed a can opener to be opened.Withou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selective attention makes it difficult to generate a fair conclusion about the n of the locked-down areas. 54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事實查核與評析 Second,can detailed facts lie? In RTHK's report, cans were positioned in a way that the sides with the pull ring were hidden and in the SCMP's report the cans were shown upside down,both of which do not allow the audience to judge whether can openers are necessary. The reports might also “all cans cannot be opened.” The photos are not artificial but they are arguably lying. In addition,the food supplies are distributed to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who shouild have tools at home to open cans and cook food. The journalist's experience as a hotel guest,which though might be factual,is not a typical one. Its selective magnitude is suspicious. Moreover,what is the role of a witnessing journalist? A journalist on the site of the event is to help the audience fully understand what is going on questioned the potential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food cans,did they check out possible solutions or government measures? The Challenge of Fact-checking Despite many fact-check reports being issued, concerning this event, it is a significant question worth a second thought:can a “true or false” verdict be universally applied to every fact- checking claim? Even though a journalist must always remain objective,theories have discussed its impossibility in news products. Being human, journalists can neither journalists can do is to form a reasonable narrative which is the best explanation they can draw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a fact they collect.Nevertheless, being objective in attitude and collecting as many detailed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is still the best way to produce news stories closest to truth. In the existing mechanism for fact-checking,the check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judgement on the factuality of news stories astrue or false. Nonetheless, in some cases,such dichotomous result is not able to reflect a holistic presentation of the aspect of the news event is interpreted truthfully is not equal to the holistic accuracy of the reporting.Reporting some aspects of a fact while missing some others will lead to a wrong explanation, if not totally fake. Implications of Fact-checking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food supplies during the lockdown in Hong Kong demonstrates the in fact-checking. Some purported fake news is just flaws in objectivity,comprehensiveness or neutrality in the way they have been reported. Although fact-checking can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certain a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of a news in question, it may neglect other aspects which are fundamental in revealing the truth, thus, undermin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fact-checking process.The method and scope of fact-checking are worth further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such as investiga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a news event and the information. Such insights also place a higher demand on professionalism in journalistic practices: properly to formulate a holistic news presentation, comprehensively,and neutrally. 55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媒體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教育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團隊重視提高廣大市民辨識虛假資訊的能力,提高市民的媒體素養。為此 ,我們特別制作一系列「FactCheck動畫教室」影片,用簡潔易懂的方式介紹虛假資訊在新聞傳播 中的常見型態及特徵,亦為市民提供了進行檢驗新聞真實性的基本方法。使用者可在Youtube上搜 索「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或在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官方網頁和Facebook、Instagram官方賬號上觀 看影片。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Youtube帳號播放列表(截止2021年3月29日) HOME VIDEOS PLAYLISTS CHANNELS DISCUSSION ABOUT Q Uploads PLAY ALL FACT CHECK 教室 FACT CHECK 教室 FACT CHECK 教室 :第一青 創日:第二 :第三 第售康:虚影 1:29 1:19 1:09 1:20 虚假資訊的影響|FactCheck 虚假資訊特徵|FactCheck動 製造虚假資訊目的為何? 何謂虚假資訊?|FactCheck動 動畫教室04 畫教室03 FactCheck動畫教室02 畫教室01 FactCheck動畫教室第一集:何調虛假資訊? FactCheck動畫教室首先在定義上將虛假資訊分為「Dis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及 「Fake news」: --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십 Dis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Fake news」 FAKE NEWS 0+0=① 無中生有 第二類「Misinformation」 遠些新聞有的是虚構捏造 第一類叫「Disinformation」 即內容?然銀課 需意包装成新開誤樨靅者 即這些訊息是故意編造出来的 但並非刻意創作出来 有的是未查核清楚 Ω 無中生有 多數是誤酶 就將錯誤資訊當員實訊息去報道 56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媒體素養教育 FactCheck動畫教室第二集:製造虛假資訊目的為何? 本集分別介紹了製造「disinformation」與「misinformation」的目的。製造「disinformation」 的人,有的是出於經濟利益來吸引用戶購買產品,或者抓眼球追求點擊率,有的出於政治目的, 抹黑公眾人物或機構,有的則是出於心理因素。而製造「misinformation」的人,往往是被錯誤資 訊所誤導。 F T DISINFORMATION 기 虚假資訊 MISINFORMATION 錯誤訊息 VOTE FOR ME 議役我 有的质科用虚野置 珠黑公單人钢资公單 叁佰SEFMYT 以到政治目的 CMNGLRGE 我国江日 本身並展数碼运假 F2m FactCheck動畫教室第三集:虛假資訊特徵 虛假資訊往往通過誇張的表達來吸引眼球,或者是惡搞嘲諷的內容令人信以為真,也有的真 假混淆讓人難辨真相。本集展示了一些常見的虛假新聞例子,以協助公眾辨別虛假資訊。 기 기 真實資訊 趵魚式標題 惡搞\嘲諷內容 錯誤資訊 十 第三稀部B 23(t INFEIEETIGF mReXTSPROCIP 信P义 / 出■ 评R 购端内容富存磷國深導行 但可能令人额以担真 田3ddde FactCheck動畫教室第四集:虛假資訊的影響 虛假資訊的影響輕則造成誤解,重則可能危及生命、造成社會撕裂等。本集帶大家認識虛假資訊 帶來的負面結果,了解學會辨識、抵制虛假資訊的重要性。 REVOTE FOR ME 检限限期日 請投我 神仙水 · パ的由后日阳 票示同效果的人的电调訊 TFUS CEV■ 57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傳媒報道 傳媒報道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自正式發布以來,受到了傳媒機構的廣泛關注。我們希望通過事實查核中 心和新聞傳媒機構的平台,向行業內外的受眾呼籲提高辨識虛假訊息的意識,從而提升社會的整 體媒體素養,為香港社會提供一個更為健康的媒體環境。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記者發布會相關報道(摘選)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記者發布會後,兩日內合計獲得傳媒曝光47次,其中包括電子媒體4次, 印刷傳媒11次,網絡媒體32次。 香港經濟日報 信報財經新聞 英文虎報 浸大開發AI揪出假新聞 FREE FACT-CHECK SERVICE 設事實查核中心每天篩選社媒消息 TO WEED OUT FAKE NEWS 學術研究為基礎 網上篩選可疑內容 旅第了领期 【香海県金太帝事发业指中心 과*익 · -销售家业桥的压胞*价 中心?社交平台發布站 费票■ 家人报 / 票额 税 发票号码 签参省金额 一回 检填可话内容: 上海珠博上航晖式 * 餐税通管 零 姓率 产载收素 重察 称 (收卷单) 管取信 / 香港01 獨立媒體 RTHK 集据据 62-21-0202 二 2版书 社會新聞 HKBU launches app to fight fake news Q2020-12-29 14:50 郑後更期日期-2020-52-297693 2020-12-28 HCT 18:59 Share this story K口 浸大成立Fact Check中心 推手機程式 邀記 损文 票琳 od 11 者、公眾查核資訊真偽 香港浸会大學傳理學院今日(29日)公布·成立香港首儒由獨立學術機構運作的 事雪核查平台-「香港港會大學事寶壹核中心」· 心由漫大學者、專家及資 深傳媒人合作,每日锦查约兩千個明上消息或資訊,查核網絡照傅的可疑費訊, 0 頭好125 為港人提供事實壹核服務·希望減少虚假新聞取播。日後公眾可造過流動應 漫大指出事核服務 免費為港人提供事實壹核服 「BU Fac(Check」,免具参閱廣博洞息是否真確。 HA 深大出事服務 Q 餐运运息 分类■ ■大事舞核中心 Pertoliy True 第 Raymond Li (bottom right)says a"lake n news Infodemict started raging in Hong Kong around the se pplied by HKBU (前排左起)港大協理副校長(内地事務)賢傳理學院院長藏煜 理學院院長黄煜·傅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 起)傳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引、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普姿疑(漫大事寶查核中心提供■ 第力事集南電中心 (X 姓/Facx *Sery 0450 48-1 (獨媛報導)濩會大學傅理學院宣传成立「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査核中心」·並 0000 Raymond Li speaks to RTHK's Vicky Wong FactCheck」流動應用程式,探 略,現階段邀請記者及專家參與查核,稍後公 博大官务成立(香港港宫大學事商盘楼中心)·前供表認部 漫大海理副权热(内地季物)管理理年批线名量 慧亦可參員。 路·集理维将票角副数按李文·销销を思 引·助理教理管業额·(涉大提供) With Covid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 widespread these days,it is becom 現以人手賣核 將研發A/暂能謎賣虛假資訊 difficult for many people to separate fact from ate fact from fiction.But Baptist University says a new 请下,香港出現的虚假新聞, service and app it is launching will help put people on the right track. 淡大傳理學 曾委顾表示,中心以探用人機融合系统為目標,先以人工壹核搜集數據· 漫大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解釋,社會運動及疫情下,香港出現的虚假 比世界各地有過之 2019年下半年 假新聞廣泛傳播,而漫大委託機構進行的電話講查發現·逾 其後開放手機應用程式予公眾參員·經 行智能檢測·她提到,規時查核工作由人手進 起,漫大學者開始留意到 千名成年港人中 程度博「一类 The service,BU FactCheck-which is run by a team s run by a team of 12 academic researchers. 行,壹核專具每天於平台CrowdTangie搜尋道2,000個關键詞,内 等道2,000個關键詞·内容通蓋速登帖文及WhatsApp 總三成半人認為,新冠肺炎對健康影罾的假新聞 veteran journalists,and graduates from the university'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轉發的訊息:專员會请退题查一毛溶划底家 過翻查一手資料或專家意見草擬報告,燃後再經編輯及專案顧問進行檢 半」,培兩成人認為假 屬多或非常多程度 pledges to provide independent and tra ependent and transparent fact-checking to help slow the spread 方發佈講查報告·講宣結果將會分為四類,包括「真實」、「部份真實」、「錯談」或「無 法确定」 李文說·漫大傳理 「人工智能與媒體研究實驗室」和「新聞與社會研究 of misinformation. 曾委穎指截至12月24日,中心共發佈21龍查核報告,其中「真實」的個案僅有1個,「部份真 所」決定合作,成立 平台·希望為公眾查證新聞真偽·■隊由 有3個,「組談:則最多達16個,而「無法查核」亦有1個。 今年9月起試营通,先以「人手査核」方式開始工作,約12名浸大 式開始工作,約12名浸大學者及專家等人 The teamn said it will trawl through about 2,000 potentially take claims found on the 58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傳媒報道 傳媒採訪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接受有線新聞採訪,介紹中心運作流程同工作成果,此系列影片發布於有 線新聞i-Cable的Facebook帳號: 有線新聞 i-Cable News posted a video to the playlist 新聞Fact Check. 有媒经算 *** 14 March at 22:15· 【有線新聞】虚假資訊問題全球關注,香港就有一班學者,為了對抗網絡虚假資訊,成立了香港首 間由大學獨立營運的Fact Check Centre(事實核查中心);《新聞Fact Check》會走在事實最 前線,報道這些經過查證的網絡傳說,提醒市民同觀眾保持警覺。 #有線新聞#OTT#新聞FactCheck#後真相#浸大事實核查中心 ①撐有線Follow我哋IG -instagram.com/icable.news ②新界面、新體驗!下載《有線新聞》盡覽焦點議題、接收最新消息! -iOS:http://apple.co/391tXzJ ·Android:http://bit.ly/3aA9Z9M 有線新聞 新聞 Fact Check 59
應對虛假新聞的問題需要社會各方的合作與不懈努力, 本中心歡迎就該議題展開相關討論與合作, 如需進一步溝通, 請通過郵箱 comm_fcs@hkbu.edu.hk聯繫我們。 編者: 周琳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60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 HKBU FactCheck Service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comm_fcs@hkbu.edu.hk http://www.comm.hkbu.edu.hk/factcheckservice c factchecks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