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Record
743 / 861
Next Record
傳理
v.3 no.2 issue 1977School of Communication
Permanent URL:https://sys01.lib.hkbu.edu.hk/scadb/bup/details.php?pub=Comm255_C_edited
傳 理 傳理第二卷第三期 出版: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系會 顧問:張國興 總編輯:施潔玲 副編輯:伍永光 秘書:梁慶華 財政:秦興華 美術:林家德 編委:林翠芬、張雲權、羅麗君 張國華、林文剛、呂堅文 唐德全、余詠珊 發行:馮一鳴 —九七八年二月出版 學生會呼籲全院師生抨擊綠皮書 專題:選科 綠皮書特輯 介紹兩個前衞的電影組織 訪畢業生:鄭秉澤、周偉材、陳婉賢、黃孝廉 〔黑泥之外〕的人看〔黑泥之外〕 訪珠海新聞系 認識你的報紙——新報人及TYR
第二版 綠皮書特輯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編者的話 一直以來,輿論界對我們都有些誤會,他們 認爲我們不夠冷靜,他們認爲我們在爭虛名。我 們眞的在爭虛名嗎?不,絕對不是。我們是爲正 義而爭取,我們是爲敎育而奮鬥。 爲甚麽我會這樣說? 首先來說,我們是納稅人的子弟,我們有 權利接受政府的申請。政府不資助我們,不承認 我們的地位,受害的不單止是我們,更還有將來 千千萬萬希望接受大學敎育而沒有學位的中學生 。因此我們爭取的目標是長遠的,而不單是爲個 人利害權益。 其次,我們入大學的目的是接受敎育,如果 政府不資助我們,勢必迫使學校增加學費,惡性 循環的結果是,迫使大部份大專同學休學或退學 。我們爭取的是一個繼續讀書的機會,誰還説我 們爭「虛名」? 一些關於綠皮書的資料 編者按:相信在校同學對於這些資料一定不會陌 生。我們在這裏再剪輯它的目的,是 望校外同學能夠更深切地了解這件事。 高中及專上敎育綠皮齊——「專上敎育」部份 8.2……學生修畢四年課程所獲得之資格,被認 爲介乎中學六年級高級程度與大學學位之間 。此種居間地位,可從其畢業生受聘於政府 職位時所獲之起薪額,及私人企業所評定之 市場價値中反映出來。 8.3……在世界各地之敎育制度中,大學及理工 學院合乎公認水準,惟專上學院在海外則並 無同等程度之學院,儘管該等學院聲稱與北 美洲之人文學科學院相當近似。 8.4…雖然專上學院可繼續以私立學校方式存 在,使中學畢業生能有較多選擇,但似無需 要將此等學院併入政府資助範圍內,因現有 各政府資助院校比專上學校更能滿足學生之 需求。況且,正如第五章所指出,政府資助 院校之名額在未來十年內將會大大增加。 8.6……政府不擬改變這些學院的私立地位,亦 沒有爲使其得以維持下去而作任何承擔° 8.8……學生獲政府資助之學院,倘要調整學費, 則須向政府提出充份理由。此舉可使該資 助計劃的公幣支出得免提高,並可達致使學 生無須繳付過份昂貴學費的目的。此外,即 使增加學費乃屬必須,政府亦無責任增加該 項計劃的資助。 8.9專上學院條例或須修訂,原因有二:其一是 由於實施學找資助計劃,另一是甶於現時該 條例在劃定專上學院在香港敎育制度的使命 ,似乎不再合時宜。政府將考慮早日提出修 訂法例。 一一輯自敎育綠皮書一一 綠皮書的論點顛倒了邏輯 校長謝志偉 我認爲綠皮書的這種講法完全是不合邏輯的 。浸會學院學生的薪酬是由政府厘定的,但其根 據是甚麽呢?政府從未作公佈。因此,此種薪酬 的起點是硬性規定的,而不是經過對畢業生的資 歷和工作能力作考核後才決定的。既然這種薪酬 的規定是如此不客觀,那又怎能以此來反映學院 的資歷呢?這完全是不合邏輯的講法。政府這種 壓低薪酬、貶低資歴的做法,導致某些私人機構 亦步亦趨,這該是很不公平的吧!綠皮書不但沒 有指出其不合理之處,反以此來作爲證據,證明 浸會畢業生的資歷是「介乎中學六年級高級程度 與大學學位之間」,簡直是強辭奪理的。 在香港這樣的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會淸楚地 了解大學敎育。由於他們不淸楚,所以最簡單的 辦法便是唯政府馬首是瞻。但很多明智的機構, 特別是華資的大商業機構,他們都沒有盲目跟風 。他們對待浸會畢業生的文憑同兩所大學無異, 給學生們的薪酬也是絕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 子,衆所熟識的《南華早報》 的總編輯就曾經在 報章上說明該報聘請職員的政策,視兩所大學的 畢業生與浸會畢業生同等地位,絕無厚此薄彼。 我最近收到一間外國發行的大雜誌社的總裁的來 信,表示對浸會同學的處境很同情,並指出他轄 下的機構聘請了不少浸會畢業學生,他們擁有與 兩所大學和海外的畢業生同等的工作能力。我準 備在徵得這位總裁的同意後,把此信公開出來。 因此綠皮書提及所謂「市場價値」,本人實很懷 疑他們到底有無作過認眞的調査。《南華早報》 曾於1974年一月和六月發表社論,批評政府這 種不合理的做法,由此可見不少社會人士對政府 的政策早已產生疑問,而綠皮書却把由政府一手 造成的既定事實去反證浸會同學的資歷不足,實 難以自圓其說。(節錄自第六十四期「廣角鏡」。 社會需要浸會 張國興 在美國有許多大學承認浸會的大學資 格,包括史丹福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現 在綠皮書把浸會看成介乎高中及大學之間 程度,這簡直是一個侮辱。 社會是十分需要浸會的,因爲香港沒 有足夠的大掙學位讓中學畢業生就讀。中 大及港大在十年後會擴充,增加學位,但 可以肯定的説,大學學嗖位還是不足夠的。 浸會全職老師很少,每年老師流動率 達到40%至50%,所以很難維持I定的 水準,政府必須資助浸會,以增加敎職員 薪金。政府如不資助浸會,校方必增加學 費。 若學費加至五千元,同學們必然反對 ,或有所行動,若對政府施加壓方,政府 必然有所反應,或許會資助學生每年數千 元,使實際學費與中大者相同。政府不資 助浸會是不公平的,浸會學生都是納稅人 的子弟,是有權利獲得政府的資助。我建 議浸會學院明年開始頒發學士學位,政府 不承認我們,我們要自力更生的。 綠皮書特輯 綠皮書的一些意見 爲甚麽要有私立大專的存在?那是因 爲香港兩所大學的學位太少,不足於應付 中學畢業生的需要。在這樣的情形下,政 府旣不提供足夠學位,又說「政府不擬改 變這些學院的私立地位,亦沒有爲使其得 以維持下去而作任何承。」(緣皮書第 八章第六節)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大學及各種大專之間製造等級,做成 歧視和分裂,只是便於統治,對社會本身 有害無益。反對綠皮書之專上學院部份, 出發點應該不在區區爭取浸會一校的援助 -而在反對政府對專上學院的歧視,爲全 港學生爭取更多接受大學敎育的機會。 綠皮書的第八章第三節說:「在香港 由學院提供中六及大學程度之間以人文學 科及普通敎育爲主之課程,是否有此需要 ?」綠皮書暗示這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我 們可分兩面來看,若這問題的重心在前面 ,問「由學院提供中六及大學程度之間… …的課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爲大 專的目的,不在提供「中六及大學程度之 間」的課程,是在提供與大學程度同等的 課程。(只不過香港政府不肯承認及加以 援手吧了)大專並沒有自稱提供「中六及 大學程度的課程」,只是綠皮書強行編派 。又若問題的重心是在後面,卽問「由學 院提供……人文學科及普通敎育爲主之課 程,是否有需要? 」則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雖然綠皮書暗示有其他科技及職業性的 訓練已足,但這種觀點純是一種急攻近利 的看法,漠視受敎育的基本敎化和薰陶, 只以功利爲主。學生應有權利爭取選擇人 文學科及普通敎育的課程,不以普通職業 訓練爲滿足。 有少部份社會人士認爲,專上學生應 奮發自強,不必依賴政府的承認與援助。 我的看法是這種意見作爲自我鼓勵則可, 作爲談論綠皮書的意見則未免過份偏袒官 方,縱容錯誤了。香港學生應有權利爭取 接受更好的敎育,對不公平的制度也有義 務加以批評;當然,自己努力始終是成事 的主要原因之一 。 港府必須尊重民意 傾聽本院師生呼籲 馬少雄 請增加貸款,增加獎、助學金! 香港政府今年度給予本校同學的免息貸款總 額爲一百八十一萬六千元,申請免息貸款的同學 共1485人,約佔全校學生總數的43%。比去年 度銳减約百分之十五左右。爲自從一九七五年起 獲得香港政府免息貸欵以來,申請人數比率最低 的一年。本年度獲得貸欵的同學總數只有1346 人。今年因此餘下欵項六十一萬七千九百七十元 ,也是三年以來餘欵最多的一年。 浸會同學兼職者達七成以上,學費昂貴,負 擔很重,但是為什麼申請免息貸款的人數却銳减 呢?這主要是由於貸款額太少,每月平均只有幾 十元,而申請手續梢十分繁瑣,帮助却不很大,所 以寧願另謀途徑,多找幾份兼職,自力更生好了 。然而這樣一來,對於同學的學業和精神,以至 大專生活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據港府透露,培養一個大學生,每年需費二 萬五千元,一個理工學生,毎年需費二萬元,一| 個敎育學院學生,每年需費一萬多元。大學生的 獎助學金有二千元。同樣是納稅人的子女,將來 同樣是納稅人,而且歷年來我們同學畢業後,爲 社會的發展作出過不少的貢獻,爲甚麽我們的待 遇却是這樣不公平?爲甚麽有關當局坐視蛻我們同 學的困難而不理? 我們要求港政增加貸款數額,毎一個浸會同學要, 最高貸欵額爲港幣五千元,這完全不是過份的要 求,而且是港府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綠皮書說:「政府亦曾給予浸會學院若干低 息貸欵,使其得以渡過經濟上的難關。政府至今 所給予最大的資助是向浸會學院學生提供免息貸款 計劃。實施該計劃的原因,曷因為政府了解到 ,院校由於種種因素,不得不增收學費,使家景 淸貧的學生在負擔學費方面可能遭遇困難。貸款 目的並不在替學生繳付全部學费,只是舊學費 和新學費朽二者之差額作爲資助根據。」 我們要求港府改變這穐小額貸欵的做法,變 而爲體察我們同學的苦況的行動,港府不但應该 貸出全部學費(二千八百元)的數額,還應幫助 同學的生活費用,使他們能安心向亨。還要增設没 獎助學金,這在港府來說,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在我們同學來說,是很需要的,港府一向自稱 尊重民意,是否這樣,我們將拭目以待!
第三版 綠皮書特輯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四科同學代表對 「綠皮書」意見 TYB與「綠皮」 鳴 新廣播人電台工作人員於一月十四日擧行 會議,商討七七至七八年度下學期之工作,會 議中亦有部份逯程與七七年十一月發表之高中 及專上敎育綠皮書有關。 據該台台長葉家寶同學表示,該台將不會 獨自對反綠皮書作出行動,當然並不等於對綠 皮書一事置之不理。該台將會配合學生會,系 會及院方三方的行動,替三方面的任何行動作 盡力宣傳。 該台將利用現有的設備,將有關綠皮書事 件的最新發展,最新消息在校內廣播。希望藉 此能更激發各同學及各師長對該事件的關注。 至於該台爲何不作獨立行動,如製作綠皮 書專輯等一類節目,葉家寶同學謂完全基於該 台工作已十分繁重,錄影室可供使用時間已經 完全爲三年級及四年級同學製作節目用以「交 功課」而預訂一空,因而無法抽出特別時間製 作綠皮書特輯等節目,況且系會及學生會各方 面已經出版了很多該事件之特刊。 TYF同學的意見 對於綠皮書中貶低浸會地位的說法, 我們十分憤怒。目前在香港各大專院校中 ,只有浸會傳埋系設有電影專業課程,而 我們的學歷也受到不少外國著名大學的承 認。可是綠皮書中却説甚麼「惟專上學院 在海外則並無同等程度之學院」,這完全 是不顧事實的説法。 現時政府對我校同學的小額免息貸款 ,只是杯水車薪.它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 需要。我系同學功課繁重,但因經濟問題 ,不少人要做兼職工作,這樣使我們不能 集中精神好好學習。歸根結底,政府資助 浸會同學才是解決浸會同學困境旳方法。 政府應對我校同學提供一定數量的獎助學 金,貸款數額應提高至五千元。 綠皮書中提出若學院要維持水準,必 須加費。但現時我校的學費 (每年二千八 百元)已相當高昂。在一九七五年浸會大 幅度加費時,我系有一些同學便因無法負 擔而黯然退學。若浸會再因經濟問題而又 再一次大幅度加費,相信必定有不少同學 要退學。這樣豈不是又剝奪了一些人接受 高等敎育的機會嗎? 我們完全支持系會的聲明,其中所提 出的三點要求正是我們電影組同學的心聲 TYR說綠皮書必須修訂 敎育綠皮書內關於高中及專上敎育部份無 疑是錯誤地衡量了多項問題。而這個錯誤,令 到要辦好專上敎育,學費勢必增加。 自一九七五年起,浸會學院將學費由一仟 八百元增至二仟八百元。這個擔子,加上日常 開銷,迫使學生犧牲課餘活動,從事兼職工作 ,學業成績日走下坡。倘學費再加,很多同學 將被摒諸門外。 辦好專上敎育絕非易事,經費乃最重要一 環。試觀兩大學生每人所費公幣:港大約六萬 九仟元,中大約六萬五仟元,而每年自繳學費 只一仟七百伍十元,實在微不足道。浸會學院 學生又如何呢? 敎職員的薪津不如一般官津敎師,於是部 份棄職他投,浸會學院前途堪虞。校方必須在 這方面著眼,這又涉及經費問題。只可惜政府 又是充耳不聞。 我們不忍見學業水準日漸低落,唯有準備 接受加費(增至建議中之水平)的挑戰吧。 政府之袖手旁觀,甚至低貶我們,勢使專 上敎育成爲政府之專利品,綠皮書說:「學生 修畢四年課程所獲得之資格,被認爲介乎中學 六年級高級程度與大學學位之間。」又說:「 專上學院在海外幷無同等程度之學院。」對我 們的歧視可見一斑。 唯我等留學海外畢業生却獲得同等學位。 說政府無知,並不爲過。 譯自 :THE YOUNG REPORTER VOL.X NO.5 DEC.15,1977 譯者:張雲權 TYA 説綠皮書是一劑毒藥 陳志强 關係著浸會學院及學生前途的「高中及 專上教育綠皮書」已經發表,那無稽的内容及 °校方及學生會方面亦先後 就上述事件舉辦了多個「綠皮書硏討會」 ,而持續了個多月的「反綠皮書運動」, 事態不斷發展,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TYA代表程寶嫻同學在談及綠皮書 問題時表示,一如其他浸會同學他們均 認爲綠皮書是茶毒我們浸會的一劑毒藥, 我們應盡力抵抗。TYA同學曾經計劃了 一個粗略的行動步驟去對抗綠皮書,並且 已和謝校長及張國興先生商議;依據目前 的指標,都是依據張國興先生所提出的行 動步驟爲基本,而引起大衆的注意及支持 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假若得不到大衆的支 持,我們喊得聲嘶力竭也是徒勞的。希望 在不久的將來能多舉辦座談會,主要是邀 請社會賢達及機關首長發表意見。 在一切準備行動並未做好時,進I步 較激烈行動是應該三思而行,任何情況下 斷不能操之過急,我們應毫不灰心,努力 將反對綠皮書的意見分映給大衆知悉,讓 他們了解我們並不是爲名而爭,而是爲得 到公平的對待而奮鬥。 畢業生 對綠皮書的意見 單柱賢:(現職廣吿公司) 「沒有政府津貼,學費若加到五千元,對很 多同學來說,當然是很辛苦,甚至很多人會因此 無法讀下去。」 歐銘勳:(現職香港政府敎育電視台) 「我們這裏的工作人員大都是浸會畢業的, 而身居要職的亦大不乏人,那像綠皮書所胡說這 樣低的「市場價値」呢!在實際工作中,處處都 顯出我們這班在專上院校畢業的能力並不比那些 在兩大畢業的來得差,反而有更優越的表現呢! 」 「爭取合理的權益是應該的,且是刻不容緩 。基本上我們還得靠我們自身的努力,以豐碩的 成果佈諸社會,來證明我們的實力。」 溫世達:(現職星島記者) 「除了講之外,不妨有積極性、實際性的行 動,諸如請願等,這些行動,還要是持續與及 長期性的,因爲香港市民是很善忘,而政府就往 往利用這種心理來處理事務,就好像制水一事。 張大成:(現職港台敎育電視部) 「若果一旦將學費提高至傳聞中的每年五千 的話,勢必影響同學繼續攻讀的機會。換句話說 ,則只有環境較充裕的同學才有機會享受專上的 敎育;環境較次的則沒有這種權利了。」 容志山:(現職敎師) 「要爭取社會人士的支持,無如透過輿論界 ,讓外間對事件有更正確的瞭解,但不宜採取過 於激烈的行動,因爲這樣會失去社會人士的支 持。」 黃志:(現職港台編劇) 「那當然要爭取了。我們還要好好的幹,讓 社會人士看了我們的實力。」 戎子江:(現職廣吿公司) 「我完全同意謝志偉校長及張國興先生對敎 育綠皮書的意見及論點。至於張國興先生提出政 府若不以經濟支持浸會,浸會因經濟困難而不得 不增加學費一點,表示遺憾。一旦增加學費,不 少同學會因負擔不起而退學,同時迫使許多中學 畢業生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 鄧健堃:(現職香港電台電視部行政工作人員) 「我同意謝志偉校長及張國興先生對敎育綠 皮書的見解。綠皮書中有一點,我覺得很可笑的 :政府旣然准許浸會註册爲專上學院,爲甚麽又 不承認其資格?我們且不談美國許多著名大學都 承認浸會的學位,因爲美國不是英聯邦,加拿 大是英聯邦成員了罷,不少加拿大著名學府都承 認浸會的資格,香港政府却不予承認,能說得過 去嗎?」 一人一信 如你重視你自己的前程,關心浸會學院的命 運,尊在這裏的學習,請你詳閱以下的 內容,認眞思考,並拿出你的本能和良心來 支持我們的建議。 高中及專上敎育面世已有超過兩個月 的時間,期間作爲受害者的我們,不論學院行政 人員、老師、各學生團體、以及個別同學均已對 這份敎育建議書作出本能的反應,舉行硏討會、 批評小組討論、群衆大會、在校内外發表聲明及 意見等,以示我們的感受與立場。 就綠皮書可能造成的響,我們已作反應的 行動、計劃,大抵可分成三個層面來理解: ㈠理論及形勢分析 ㈡具體要求 ㈢策略 上述三個範圍的行動,每一個都是與我們的 命運息息相關。 浸會學院作爲一個敎育機構,面臨外界環境 所施之壓力時,如它要生存,就必需要打勝仗! 要打勝仗,我們就不得不爭取社會人仕,尤其是 輿論界、敎育界、學生組織、及在社會上有影響 力的優異份子(LOCAL ELITE )支持。(因 爲我們作爲一個單一的團體、與政府抗衡的力量 BARGAINING POWER 畢竟有限)。故 此,在對付這份敎育綠皮書時,我們不單把加諸 我們的不平等待遇,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我們 因而被迫採取之行動,與整個香港教育問題結合 起來,讓社會各界人仕更深切了解這件事,並非 是浸會的事,更是他們的事,使他們對我們的遭 遇有切膚之痛並要一同面對。要使他們有這樣的 感覺,我們必須指出在這綠皮書反映出的壟斷敎 育,對工業訓練的畸重,對人文科學的蔑視、作 爲一種殖民地敎育的方式,對整個社會、以致 莘莘學子的禍害。故此,我們要擴大對綠皮書 的分析面,以獲更多外界的支持來對抗這不合理 的敎育計劃書。 至於要求方面,我們切記政治手腕,POLITAL SYMBOLS" 的重要。政府當局有 他們的一套,而我們也應有專應付他們那一套的 方法。我們知道不管你有多對,政府在他底總政 策下是不會有百份百的讓步。因此,如我們要求 得到政府一百元的支助,在群衆的壓力下,或許 給我們二十元。但如果我們要求的只是合理要求 的20%(卽二十元),那也許我們只能得到比二 十元更少的數目,在這個理解下,我們十分贊同 傳理系同學在早些時候發表的宣言。最重要的, 是政府必須承認對浸會頒發學位事宜的考慮和對 學院的資助。其次的,才是對老師薪金及同學學 費的補助及貸款。對要求的輕重問題,我們應知 道不論是老師薪酬、同學貸款和獎助學金等問題 ,都是直接繫於學院地位和經費問題上,暫時小 量貸款額增加,豈可與直接影響我們前途的地位 問題相比?(但這是眼光遠近問題和爭取重點輕 問題。) 在行動策略方面,我們必需以效果作爲找們 的依歸。換句話説,我們採取一切的行動,應該 是在一切有限制的可能性的,做到最大的效果。 在現實中而該效果,就是要得到社會人士的注意 、了解和支持,進而得使政府重新考慮給予浸會 合理的地位和資助。 我們需要一份有深度及有說服力的分析。我 們不要一份充滿宫而內容貧乏、沒有説服力的 分析。 我們需要一份高調而介理的要求。我們不'>1;-一份目光短窄、目的太低的要求。 我們需要採取一連串有效的行動。我們不要 一些只圖發洩而又不切實際,甚至有違我們教育 理想的行動。 茲將我們的理論分析,抗議並要求書和具體 行動策略,提供大家參考。
第四版 學院介紹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認識你的報紙一「新報人」及「TYR」 新報人 「新報人」是傳理系三、四年班選修新聞同學所負 責辦的一份實習報紙,由十月至四月每兩星期出版一次 ,與英文版的「YOUNG REPORTER」相間出版,卽每 學年一共出版十二期。 今年的新報人共有六位四年級的同學擔任編輯,及 卅六位三年級的同學擔任記者,這些記者包括副修新聞 的七位同學和其他修中文新聞採訪課程的同學。 新報人每期的工作是一串連鎖性的程序,早於開學 時便已編排好每期各項程序的進行日期。工作程序包括 交題目、發稿、截稿、擇稿(分版)、劃版(改稿)、 閱槁、植字(貼版),最後一步便是埋大版,完成後便 正式出版,整個過程約爲期三週。 正因爲新報人是一份校內實習性雙週報,內容以配 合社會性新聞爲主,但在實際上難以跟其他日報競爭, 所以做的只是以另一角度深入報導一些需較長時間和難 度比較大的新聞,而很少做熱門題目。 每期的工作由選擇題材開始,各編輯將提議的題目 交給總編輯,總編輯選擇後分發給記者。發稿的原則是 將難度較高的題目交給副修新間的同學去做,他們所做 的功課會比其他修中文新聞採訪的「記者」多和難,而 學習機會也相應增多。 . 記者接到題目至截稿期間大約只有四天的時間,這 些工作表現也是決定他們成績的其中一個因素,他們採 訪後需交稿給出題目的編輯,據總編輯盧愛玉同學說, 她體諒採訪期間所遇到的困難,所以會欣賞盡力採訪的 工作表現,因爲有時盡力後有好的成績那固然好,但有 時盡了力而沒有結果,也是可以諒解的。 截稿後,編輯齊集了各篇STORY (新聞稿)和廣 吿稿後,便開始擇稿,將稿件分配各版,決定那條新聞 是頭條,並根據廣吿量決定篇幅。然後便在版位紙上劃 版,交給顧問過目批改,植字後便正式貼版,埋大版後 才卽印出版。如果時間編排得好,而各同學合作的話, 準時出版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遇上功課忙或考試期間可 能會通宵埋版,甚至脫期,所以他們的期望也是盡量減 少出錯和準時出版。 新報人的編委會有六個職位,除總編輯外,有執行 編輯、新聞編輯、採訪主任、攝影主任和發行主任。總 編輯是由顧問選出及由上屆老總推薦的,並且根據暑期 實習表現而定,去年並由同學自己投票選擧,總編輯的 責任是統籌整個工作步驟,跟外界聯絡,若顧問不在時 要負責看大版,也可算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執行 編輯的工作相若於秘書,也可以說是副編輯;新聞編輯 負責搜集新聞資料和分配三年級同學剪報紙,所以要有 「新聞眼」;採訪主任的職員與新聞編輯相似;攝影主 任負責選定圖片、黑房工作,必要時自己得出動補鑊一 一補拍出錯或不適用的照片,職責重大;發行主任負責 聯絡一年級同學摺報紙、印發信件、通吿等。 辦新報人的苦樂,是親歷其境的人所體會最深的, 記者方面,難的是遇著訪問者態度不客氣,令人難堪, 樂的是能在短期內交差,做得有成果;編輯方面,難的 是要花腦筋出題目和令人信服,樂的當然是出版後爲人 欣賞工作成果。 正如盧愛玉同學說,勤力是未來的投資,只要肯盡 責地幹,總會有人賞識的,事無大小,努力和興趣是成 功的因素。 訪問及整理:林翠芬 THE YOUNG REPORTER 經過多次變革的THE YOUNG REPORTER ,已踏入第十個年頭 。出版這份刊物, 目的在於供給同學實習機會,藉以使有關傳播 機構了解我們的實況,作爲日後找尋工作的參 考。 THE YOUNG REPORTEER 是由三四年 班主修英文新聞學同學負責,但新聞採 訪的工作,則主要由三年班同學負責。(按: 三年班同學必修中文新聞採訪或英文新聞採訪 ,分別替「新報人」或THE YOUNG REPORTER 寫稿。) 編輯委員會由四年班同學負責,至於職位 之選定,由顧問及自行推薦,而這一屆亦有同 學互選的。 由於它是雙週報(與「新報人」相間出版 ),又屬實習性質,故不刊登特發新聞,而以 報導軟性及長線新聞爲主要內容。又由於不是 天天出版,自不能在報攤發售。 那未,何來經費呢?當然是靠廣吿了。原 來它的廣吿完全是由「新廣吿公關社」供給的 0 THE YOUNG REPORTER 每期發行三 仟五佰份,讀者除了校內同學、校友、其他學 校等,各個不同的大衆傅播媒介單位才是它的 主要受衆,因爲他們正是同學的未來可能僱主 0 看看內容,有些文章是具名的,而大部份 則沒有,原來這是一位講師建議的BY-LINE SYSTEM,好讓佳作及作者同爲讀者得知, 藉以鼓勵同學。 至於整個出版過程,與「新報人」沒有多 大分別。硬要說的話,就是由語言引起的: THE YOUNG REPORTER 必須由電腦打字 機齊位。 現在的它與以前的它有顯著不同的地方, 目前除了明確地劃分編輯委員會的職位外,報 紙本身的內頁有些是不分版的,例如娛樂版, 經濟版等。 除了文字外,與「新報人」的分別還包括 :不同版,不同角度描寫同一新聞,不同受衆 等。値得一提的是:「新報人」比較接近大衆 化,THE REPORTER 則比較 SOPHISTICATED,而這其實是一般中文報紙 與英文報紙的區別。 囘頭再看它的語文水準。據THE YOUNG REPORTER-總編輯趙美安透露:一篇好 的稿件當然無須重寫,但本年度直至目前爲止 ,約百分之九十九或以上的稿件需要重寫的。 這並非表示同學英文水準低,而是由於缺乏「 新聞眼」及表達能力不夠所致。於是往往誤解 新聞本事,或甚至曲解,而需要改寫。 出版這份實習報困難是有的。以今年來說 ,雖然人事上並未有重大的磨擦,但有些同學 因功課或工作問題,往往不能趕及截稿時間, 因而有時候,要取消一些稿件,於是造成脫期現 像。當然被訪問者的困難或不合作也是脫期原 因之7 談及展望,趙美安認爲:TYR的前途全 賴於顧問、編委同學及實習記者的合作。由於 每年人事上都完全地變遷,所以它的水準全賴 是屆同學的貢獻和投入感。 - 訪問:張雲權 攝影:陳少榮 筆錄:麥振明 整理:張雲權 捷報 「黑泥之外」 作者:方令正 導演:方令正、陳耀雄 演員:譚寶儀,陳耀雄, 吳煥玲 榮獲第十三届學聯戲劇節創作劇之 (一)最佳演出獎 (二)最佳劇作獎 訪珠海新聞系 —個下著雨,刮著風的早晨,我們一行三人,撐著 雨傘、踏著濕滑的臺階,朝著珠海書院新聞系的系主任 室進發。爬上了梯級,轉了彎,系主任室的門一敞而開 ,出現在眼前的便是堆滿了獎杯的方桌,訴說出它們光 榮的戰果。系主任陳錫餘先生是一位誠懇謙厚的長者, 寒喧了幾句,我們就在他熱誠的邀請下,將訪問的地點 從嚴肅的系主任室移至輕鬆自然的告羅士打餐廳茶座。 「還是讓我吿訴你們一點有關我的歷史吧!」陳先 生就這樣打開了話題。從民國十六年說到現在,從一身 兼任十三間報館通訊及只賺取十五吊錢的艱苦歲月說到 現在當上了珠海新間系系主任一職,陳先生道出了他的 滄桑史,暗示了一個新聞從業員所要面對的風浪。在此 際,我們又上多了一課! 在這一兩小時的談話中•透過幾項問題,對於珠海 新聞系的狀況,多少也得到了一個槪括的認識。 珠海方院的新聞系究竟在那年開辦的昵?他們的演 變情形又怎樣呢? 珠海書院的新聞系創立於一九六八年,今年正好是 十週歲,以畢業於該系的同學作計算,今年已是第六屆 了。而當時的創辦人就正是陳錫餘先生本人。十年前的 珠海新聞系,同學的人數不過是四、五十人,而且都只 ,班課程,當時系主任一職也是由陳錫餘先生擔任。 開辦了一年之後,新聞系便改辦爲日班課程。現在該系 的學生已經由過去的數十人增至三百餘人,其中一、二 學年的人數分別作一百名至一百一十名左右,而三、四 巧年的人數則約共一百名。以學生人數計算,新聞系是 繼工管及土木工程之後人數敁最多的學系。 珠海新間系是採取那種學制昵?他們的課程又包括 些甚麽? 珠海新聞系是採用學分學年雙軌制的,所謂學分學 年雙軌制,就是每位同學旣要完成四年制的敎育也必須 修滿一百二十八個學分,才准許畢業。至於他們課程的 編訂,都是參考中華民國的敎育部及美國的米蘇里.哥 倫比亞,波士頓這三所大學新聞系的課程,其課程的內 容包括大學共同必修科、選修科外,還有新聞系必修科 ,選修科。其必修與選修科包括有:新聞學槪論、時事 新聞分析、新聞採訪學、新聞編輯學、新聞英文、中國 新聞史、外國新聞史、新聞攝影、新聞文舉、新聞寫作 、新聞繙譯、報業行政與管理、廣吿學、印刷學、新聞 資料學、傳播基本原理、大眾傳播心理學、民意測驗、 電影原理與製作、通訊社業、名報人傳記、新聞名著選 櫝、評論學、電視槪論與竹實務、廣播與電視實習、新聞 法規、比較新聞學、太空傳播、大衆傳播硏究方法、報 刊實務等。其中有的是學年課,有的是學期課,有的是 隔年開設。 在第一及第二學年所注重的是通才訓練,在二年級 時同學會有較多的機會參予採訪及編輯的工作。而三、 四學年側重專業訓練,其必修的科目也相對減少。課程 中理論與實務並重。以實務而言,他們校內出版的「珠 海新聞」、「毎月通訊」、「珠海學生報」、校外的「 新報」、「香港時報」、「萬人日報」等,都提供了他 們實習的機會。 此外珠海新聞系在一九七六年間開設了一所實習電 台,增加了同學實際應用廣播上技術的訓練。其內部 的設備包括有部份錄影設備,例如電子錄映機及影像概 、控制室及錄映室、監看機、幻燈機等。此外還有録音 室、隔聲效果、冷氣系統、還有錄音座、混聲系統唱盤 、輔助錄音座和按鈕控制台等。同學們都可透過廣播實 習,學到採訪、辯論、宣佈、集體製作廣播劇等工作的 實際情形。 三年級同學必須在暑假到各傳播機構作一月的作業 實習。在一九七七年間曾派十七名學生到台灣三大電視 台實習,這三家電視台分別爲「台灣電視公司」、「中 國電視公司」及「中華電視公司」。 珠海同學的出路又如何昵? 珠海書院新聞系同學的流動性相常的大,在學而有 兼職的同學佔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在這十年 間畢業於珠海學院新聞系的同學,大都投身於香港各不 同的報業機構中工作,其中以華僑日、晚報、新報、天 大日報、工商日、晚報的人數最多,此外,部份也服務 於麗的電視台及佳藝電視台,當然也有部份到歐、美、 加等地深造。 在不斷的揣摩、不斷的奮鬥中,珠海書院的新聞系載 著它們十年的歷史,已經奠下了穩固的基石。 訪問:張雲權,周愛蓮,余詠珊 整理:余詠珊
專題 :選科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四科講師談選科 RTV 講師:黃奇智 訪問:林家德 「若要選修電臺電視R\TV,首先必須要 有誠意;其次是興趣;再其次便是學科成績了 。」R/TV的負責人黃奇智先生在接受訪問時 擘頭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樣說。當時先生正在 控制室內錄製著下學期的敎程。 在這三項基本條件中,黃先生特別着重誠 意這方面。他解釋道:因爲根據系內的政策, R/TV每學年只取錄學生十五名,而可以肯定 的說,有意選修的同學必不止此數。於是,如 何取捨便唯有透過面試(INTERVIEW )的 方式來作決定—面對面的交談中,同學對選 修該學科的誠意多少也可看出些端倪來。。這樣 的做法,一方面可使眞正有志於R/TV的同學 如願以償;另方面也可避免有誤選的同學中途 退修的情形出現。當然,決定同學是否誠意, 是一種頗偏於主觀的判斷。 黃先生亦承認這是很主觀的做法。但限於 現有設備的不足,取捨之間只好如此。所以他 試求在主觀中確立一些可供依循的準則,來作 爲鋪助的判斷。這便是將同學對該科的興趣、 日常表現及學科成績俱併入考慮之列,作更具 體的審核標準。 曾經於 PRE-REGISTRATION時獲准 修INTRO. To R/TV的同學,據黃先生透 露,只能算是基本的成員而已,正式收錄的只 會是其中的一部份,關鍵主要繫於面試的表現 。面試的內容並沒有硬性規定的,主要是因人 而異。面試是以閒談的方式進行(黃先生在言 談中一直暗示著同學應對文學、美術及音樂有 一般的認識,面試內容會否針對這些,大家不 妨多加留意),藉此觀察其人除誠意外是否適 合修讀這門學科。 至於那些上學期曾修讀電影導論 FM2140 及電視導論R/TV,而今又欲專注於這方面的 同學,黃先生謂對他們已有一基本認識;日常 的表現,術科的成績大致上亦已心裏有數,面 試不過是將這些已得的資料更具體化罷了。黃 先生打趣地說曾有人建議他何不跟願選修這學 科的同學簽下「生死狀」呢,那不是可免却這 許多的手續了嗎?他說行嗎?當然不行囉丨 說到學科成績,不可能只是單看其中的某 科,而是會顧及到整體的,黃先生一直都強調 作爲電子媒體的專業人員,其識見的範圍應是 廣濶的與及通盤的丨無論是文學、音樂、美術 或是對周遭事物的敏銳觸覺等:文學之於訊息 傳通的內涵,音樂、美術之於表達形式;新聞 觸覺之於積極的社會性;這一切便都取決於我 們的平均積點上了丨雖然積點的高下並不代表 甚麽眞正實質的意義,但却是目前唯一可賴以 釐定的標準。 正如大家都知道,一經取錄後,課程將會 偏重於電臺電視R/TV方面,舉凡一切有關的 科目均屬必修,其中某些課程更與電影科的相 互融合。黃先生補充說,技術性的課程將盡可 能編排在二年級的敎程內,俾同學能對機械部 份熟習,免除所謂「機械恐懼症」。此外,高 年級的課程將偏重於理論的灌輸,同時電臺的 部份亦將會減少而著重於電視方面。黃先生的 理想,是望能除了認識一般機器操作外,更 能兼顧內涵方面的修養 JOURNALISM 謝太代答 訪問:張雲權 倘若你關心你的前途,而又預備選修新聞的,請留 意下面張小姐所提供的資料。(由於張國興先生外出旅 行,選科事宜由張小姐代答) △ JOURNAL大致上收多少人? *原則上大約25人,中文JOURNAL 15人,英文 JOURNAL 10人。我們不能收太多人,因爲這是 PROFESSIONAL TRAINING ,而且設備有限。不過 ,也要視乎那年選修的人數,再考慮其他三個 SEQUENCE 的修讀人數 ,然後作適當的分配。 △是基於甚麼條件的呢? *以英文JOURNAL來說,倘若一年班時修讀二年級英 文,二年級時就可以讀ENGLISH NEWS WRITING ,成績在B或以上的,三年級便可修讀英文JOURNAL ,做英文REPORTING。但成績在C或以下的, 就要跟其他所有同學一樣,在二月考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合格的才有資格選修ENGLISH JOURNAL 。四月間就會有一個面試。當然還要 考慮其他各科的成績,個人興趣等。 △那個面試是怎樣的一回事呢?會不會很困難? *這是非常CASUAL及INFORMAL的,同學們大可不 必擔心。主要作用是透過與講師的對話裏,看你對新 聞的興趣到達甚麽程度,對新聞意識怎樣.與及應對 時是否反應敏捷、;LOGICAL等。再強調一句:就是 這個INTERVIEW是以閒談的形式進行的,故此不必 驚慌。 A PROFICIENCY TEST 會考些甚麽? *沒有課程及範圍,就是考英文。 △爲甚麼全部學生都要考這個TEST呢? *主要挑選那些人比較適合讀ENGLISH JOURNAL。 其次就是收人讀其他SEQUENCE時,作爲參考。因 爲無論選讀任何SEQUENCE ,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英 文水準。 △有沒有讀過ENGLISH NEWS WRITING ,而不修英 文JOURNAL的呢? *當然有的,但比率很低。因爲旣然已修過ENGLISH NEWS WRITING ,—定已學到基本寫作技巧,而且 大都能夠培養出興趣來.又怎會不繼續讀下去呢?但 如果眞的發覺不適合修讀,DEPARTMENT絕對不會 勉強。 △爲甚麼全部同學都要替「新報人」及「THE YOUNG REPORTER」做 REPORTING呢? *剛才說過,就是無論任何SEQUENCE ,都必須有一 定程度的語文水準,而中英文REPORTING亦一定害 要訪問,這正好訓練你們的應對,故REPORTING是 必修課程。 △目前三、四年班讀JOURNAL的男、女比例怎樣? *其實男女均適合讀JOURNAL的,現在不是有女性做 突發新聞記者嗎?因此, DEPARTMENT會盡量使男 、女數目平均。但今年的三四年班,女的反而較多。 △再說那個INTERVIEW ,是由誰面試的呢? *以往除了張國興先生外,還有其他的LECTURER 。 至於今年則未定。 △誰擔任「新報人」和「THE YOUNG REPORTER」 的編輯職位? *四年班同學。 △職位如何分派? *由三年班時敎REPORTING的講師APPOINT ,亦會 考慮四年班同學的RECOMMENDATION,然後由 DEPARTMENT作出最後決定。 △實際工作如何? *由四年班引導三年班寫稿。會先派ASSIGNMENT, 然後由他們完成採訪及寫稿的工作。最後由四年班編 輯及發行。 △是否需要接廣吿呢? *廣告全部由「新廣告公關社」“THE YOUNG AGE, NCY” 供應。 △三年班暑假的INTERNSHIP是怎樣分派的? *基於每一科的成績。著重整體表現,而不只限於「新 報人」或「THE YOUNG REPORTER」的 REPORTING 。 △讀新聞的出路怎樣? * ENGLISH JOURNAL出路較好,所以我們建議同學 讀英文JOURNAL。 各位同學,倘若你的中英文底子都好,擁有新聞觸覺 *每天自動自覺閱讀報紙,捕捉各張報紙的不同風格 .那你就是讀JOURNAL的好材料,你有信心—試嗎? FILM 講師:陳樂儀 訪問:官松年 我們傳理系共分四組,而電影組是在一九七四年創 立,在歷史上較其他三組爲短。 電影組的課程集中於電影製作的訓練,據講師陳樂 儀先生說,以往電影組的課程都是集中於技術訓練方面 ,將來會加強理論的敎授,使理論與實踐並重。 現在的二、三年級學生是學習超八毫米電影製作, 而四年級則以拍攝十六毫米電影爲主。至於購買及冲洗 菲林的費用,全由學生自己負擔,此外,還要繳交七十 五元黑房藥水費,一百二十元錄影帶費,(以上各項費 用選修FILM 及 RTV的同學均須繳交),所以,選修 電影組的同學花費頗大。 電影袓有鑒於此,便努力和外間社團洽商,替它們 拍攝廣吿片,這樣,一方面可以給同學一個實習機會, 另一方面又可減輕同學的負擔。例如「紅十字會」便曾 給電影組的同學四千元,拍攝一個三十秒鐘的廣吿。 至於學校的剪接、錄音、燈光及配音等設備,都可 供同學使用。但由於電影組的設備有限,所以只能選取 十名學生左右(去年申請修讀電影組共有十四人,但只 揀選十人。) 據講師陳樂儀所言,電影組在選人方面,主要是考 慮學生對電影是否眞正有興趣,其次是學生在電影方面 的潛質及平時各科表現。 爲甚麼要考處學生的興趣呢?因爲他們若是眞正喜 歡電影的話,自然不需老師督促,也會加倍努力。同時 ,電影和電視這行業,工作十分艱辛,電影組畢業的 同學,往往在電視台做一名助理褊導,薪水固然少,而 且還要時常工作至通宵達旦,所以,沒有濃厚的興趣作 爲支持,是很難熬下去的。 考慮學生在電影方面的潛質,換句話說,卽是考慮 學生是否適合選修電影。選修電影的同學,不但需要豐 富的創作能力,更要有一顆關注社會的心,及留意週遭 環境的敏銳觸角,這樣,在創作劇本時,靈感才會源源 不絕,在製作電影時,才會得心應手。 以學生平時各科表現作爲揀取學生的參考資料,是 藉此來反映學生平時的工作態度,看看他是否適合作一 個任勞任怨的電影工作者。但陳老師強调一點,就是沒 有選修「電影導綸」(INTRODUCTION TO FILM ) 的同學,其申請電影組的資格與其他已選修這課程的同 學沒有甚麽分別。 在揀選學生方面,名額通常爲十人,其中一部份是 男同學、一部份是女同學。而選組的日期會在三月,那 時,每位二年級的同學都會接到一張選組表格,分別塡 上四個選擇。 至於在接見各位申請電影組的同學時,陳先生手上 有同學的資料,而爲了使同學減輕心理負擔,交談會以 閒聊方式,從而了解各人是否適合選修電影。 最後,陳先生提供一個重要的選組原則,他希望同學 在選修電影時,以興趣爲大前提,而不要爲龐大的費 用嚇倒,只要同學對電影有興趣,可以找兼職來解決這 個問題。 PRA 講師:紀文鳳 訪問:任潔青 紀文風(LEONIE KI)這個名字對傳理 系一 、二年級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她是傳理 系的兼職講師,目前敎授三年級ADVERTISING COPY一科。紀小姐在廣吿界已經有 七年的工作經驗,現在是廉政公署的高級新聞 主任及文敎設計組主任。她由一九七四年開始 在浸會學院任敎,去年負責接見和取錄選修 PRA同學的其中一位導師,爲着了解有關PRA 選科的問題,我們有以下的一段電話訪問: △ 除了你之外,舊年重有邊幾位先生負責 INTERVIEW 揀 PRA 嘅同學呢? 紀:好似有BRUCE LO……其他我唔係記得 好淸楚,因爲我都係第一次INTERVIEW 。(按:其實共有三位先生,就是LEONIE KI,BRUCE LO及DAVID TAM。) △:你哋幾位先生,事前有冇坐埋一齊,硏究 吓點樣揀人呢? 紀:冇噪,完全 BASE ON PERSONAL JUDGEMENT 。 △:以你自己嚟講,你根據乜嘢揀人呢? 紀:PERSONALITY ,睇佢係咪有 SINCERITY ,個人係咪OUTGOING。另外 重會睇吓佢哋寫個兩篇嘢,卽係你點解讀 傳理系,同埋點解揀PRA兩篇,重有睇 吓D成績。 △:PRA有冇限定收幾多人?舊年一共收咗 幾多個人? 紀:我諗一共收咗二十幾個。以前十七個人一 班,而家二十幾人一班已經好多。其實少 D人比較好,可以有多啲 PERSONAL CONTACT △:聽講舊年PRA嘅同學有好多,結果全 部都取錄,你對呢方面有乜嘢意見? 紀:我覺得冇理由因爲人數嘅關係,而將對PRA 有興趣嘅同學置諸門外。 △:聰講以前「新聞」係最熱門嘅選科,而家 PRA似乎轉爲熱門,你覺得點解會有咁 嘅傾向呢? 紀:出路好D,薪水好D啦。我敎嘅時候係七 四年二月,個陣時浸會讀廣吿嘅畢業生唔 係好被外界接受,可能因爲浸會嘅學生比 較純D,港大個D通常會優先考慮。雖然 我自己都係港大畢業嘅,但係我時時都鼓 勵D學生,一定要俾心機,好似|個 GENERATION咁,只要有人衝起線,做得 好,俾人賞識,只要有大間嘅公司接受你 ,出路自然會好。而家已經有好多公司鐘 意用浸會畢業嘅同學。 △:你頭先話响港大畢業,你讀邊一科? 紀:GEOGRAPHY △:照你咁講,PRA唔I定要讀過先至做得 個嗃? 紀:以前個MARKET比較CRUDE,好多人 唔知廣吿係乜嘢嚟,但而家已經専業好多 ,可以講係電視台、報紙嘅經濟命脈。而 家好多公司都冇自己訓練人才,原因係好 多做一陣就走,佢唔想嘥錢敎識你之後就 走咗去。浸會有呢一科係好嘅。 △:最後,我想問一個好多二年級同學都好關 心嘅問題,因爲响下學期我哋就要選科, 有D同學對PRA有興趣,但時時都有個 疑問:到底自己適唔適合讀PRA呢?你 認爲點樣先至適合讀PRA呢? 紀:捱得,有DRIVE,夠 CREATIVE,肯 學肯知,對於新嘅嘢,時時都要比人快幾 步。做呢一應該要好KNOWLEDGE THIRSTY,活學活用,對市場結構活心 理要了解,時時要絞腦汁,做ACCOUNT SERVICE 更加要要RESPONSIBLE同埋 PRACTICAL至於有D怕醜,唔鐘意見 人嘅,或者比較保守,就可能冇咁適合。 最緊要都係有自知之明,千祈唔好話為左 錢,呢個我最唔贊成,最緊要就係自己做 得開心。 聽了紀小姐的一番話後,不知道原本對這 個科目有興趣的同學會不會望而却步,或者剛 剛相反,被那種挑戰性所吸引,而不再舉棋不 定,選定了公關廣吿。無論如何,只要你認爲 你是符合紀小姐所說的條件,無疑你就是個人 選了。
專題: 選科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你是否擔心會因爲學額不足,而不能選讀你所希望 副修的課程?今期,我們做了一份問卷,調査了二年級 同學副修課程的傾向。以下就是這次調査的結果: TOTAL:56 ENG JOURNAL 3 FILM 4 CHI JOURNAL 6 RTV 9 PRA 這就是接受調査的56位同學所作出的抉擇。其中 有19位同學仍未能作出決定,另有一位同學選了「另 有選擇」(意指轉系或向外發展)一欄。所以,以上一 個圖表,不能十分準確地看到同學們副修課程的傾向。 雖然如此,這圖表已足以顯示出選修那一課程的同 學較多,那一課程較少。但由於有十九位同學尙未作出 決定,若到了他們作出抉擇時,大有可能將現在的情況 改變的。假如我們要作出一個預測的話,便唯有按照已 選擇的人數,將這十九位同學按比例分佈在其餘各科中 ,以下就是我們得出的結果: TOTAL: 56 ENG JOURNAL 5 FILM 6 CHI JOURNAL 9 RTV 14 PRA 21 看完了這些數字後,我們再看看去年二年級同學獲 准副修各課程的人數: ENG JOURNAL 9 FILM 10 CHI JOURNAL 10 RTV 13 PRA 9 TOTAL:14 機會如何? 除了RTV外,去年二年級的同學選修其餘課程的 人數,將比較今年的爲多,這是因爲今年二年級學生的 人數較上一年的爲少之故。換句話說,今年各課程的競 爭性便會較上一年爲小了。因爲,旣然去年各課程能容 納這個人數,相信今年也能做到的。在這種情况下,只 要大家符合各課程選人的標準,便大有機會獲準修讀自 己喜歡的課程了。也許有人會擔心今年預測選修R T V 的人數會多於去年,其實,這是不必的,因爲R T V課 程能提供的學位不止此數。(按:據黃奇智先生說, RTV可提供學額十五個。) 奇怪的現象 看過去年各課程的學生人數和今年各課程的申請人 數的預測後,大家也許會感到意外的,就是選修中文新 聞的同學比英文新聞的爲多。以去年而言,獲選中文新 聞的爲十人,英文新聞則有九人,今年的預測則爲九與 五之比!以一個性質類似的課程,而在前途方面,公認 英文新聞較佳之下,有此現象的確是很奇怪的。 做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相信有二: 第一,由於今年選修英文新聞寫作的只有八人,其 餘的學生對於將來能否通過ENGLISH PROFICIENCY TEST一關,沒有絕對把握,故只得棄英文而就中文, 或者甚至成爲「尙未決定」中的其中一位。 笫二,以薪酬而言,P R A又較英文新聞工作爲佳 ,而它們同樣必須具備很好的英文基礎,所以學生多較愛選 P R A而非英文新聞,這也許是PRA的學生人數比較 英文新聞較多的原因。 新的制度 DEPARTMENT方面可能有見及此,於是製造了一 些符合就讀英文新聞的機會,希望水準能維持不變: —、中文大學入學試英文科成績由以往的「B」級 改爲「C」級便可參加「CREDIT TRANSFER EXAMINATION」 二、一年級英文(_ FIRST YEAR ENGLISH ) 成 績達「A」級便可免修二年級英文,而可修英 文新聞寫作 (ENGLISH NEWS WRITING ) 我們需要輔導 從問卷中,我們發現另一個問題,究竟我們這年半 的敎育,對我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方面,有甚麽帮 助昵? 請先看看我們問卷中其中一條問題的統計結果: 問:你在那時作出第一題(明年你希望副修甚麽課 程?)中的選擇? A:入傳理系前 11 B:—年級時 12 C:二年級時 14 D:到選科時才能決定 19 數字顯示,我們的課程所能引起同學對選修課程的 作用,是五十六人中的二十六個,即46.4% ,不知 DEPARTMENT方面對這個數字是否滿意呢? 可幸我們的制度不斷改進,例如今年師兄師姐們爲 我們籌備了多個SEMINARS,這對於選科無疑有一定 的作用。另一方面,這對於一年級的同學尤爲重要,因 爲能越早發掘到自己遒合那方面越好,到二年級選科時 ,就能循著自己的計劃去做,而且更可以減少了誤選的 情況出現。 註:計出的數字並不完整,爲了方便起見,採用四捨五 入法,以便求得一完整數字。 整理:單世榮 畢業生談選科 呂耀民(現職新聞處宣傳一職,副修PRA ) 「選科?好難講,有時所學的跟所做的未 必相關。這還得靠機會,遇上有空缺時你 就要做了。」 陳翠薇現職信報,在校副修中新聞) 「選科當然重要,但不至於選錯科便不可 翻身!實際上,選科並不是將你規限在某 一方面發展,因爲日後的TURNOVER亦 很大。」 彭慧嫻(現職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在校副修PRA) 「若問所學的與日後實際工作需求的是否 切合,那當然不夠,因爲在學校所學的好 SUPERFICIAL,THEORETICAL 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不是在學校所能 學到的。」 戎子江(現職廣吿公司,在校副修RTV) 「其實無論選甚麼科,對日後工作影響並 不大,只是視乎個人問題而已。」(所以本 來選修RTV的他,後却轉往廣告公司任 職。」 方育平(現職港台編導) 「選科當然重要了。如果選錯科的話,日 後對個人發展自然會有影響。」 張大成(現職港台,在校副修RTV) 「選科不重要,選系才是曼最重要的事。」 吳志强(現職置地業務推廣經理.副修PRA ) 「要迎合自己興趣,根據個人性格,不要 迎合外面的市場需求,或因找工作問題而 錯選了科。」 潘雪梅(現職讀者文摘,在校副修PRA ) 「現在我找到更合適我自己性格的工作了 。由於我並不活躍,所以在ADVERTISING AGENCY,做COPYWRITER會好 些。選科時我也曾考慮過這些問題,不過 畢業後的一、兩年,通常不會斤斤計較的 。」 編後話 「你準備副修甚麼呢?」這句話就幾乎成 爲每個傳埋系二年級同學碰面的第一句話。表 面上這句說話並不代表甚麽,但是却反映出同 學們對選科問題的關心和自己心底下的憂慮。 特別是上學期成績公佈後,同學們對選科問題 也就更加敏感。 這個專題的目的,並不是只爲現在二年級 的同學服務,而是希望現在的I年級和未來的 傳理系同學及早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和計劃自 己未來的前途。 選科交響曲 序曲:三、四年班的師兄、師姐在選科的事情上是「過 來人」,他們的經驗委實値得我們參考。 第一樂章 JOURNALISM 美國一位專欄作家WALTER LIPPMAN曾説: 「A JOURNALIST CAN KNOW MORE COMPLETELY AND FASTER ABOUT THE WORLD THAN THE GENERAL PUBLIC 」 ,而這正是我選修JOURNAL的原因。我認爲 新聞比其他各科較能满足我自己的創作慾。一 個新聞從業員,應有嘗試的勇氣,工作的活力 和廣泛的知識。 作爲一個新聞從業員,要有靈敏的新聞觸角及 對工作的投入。INITIATIVE,OUTGOING ,INDEPENDENT ,ALERT 的性格,有利於 面對新聞工作的各種挑戰,再者, PHOTOGRAPHY 及 LANGUAGE 要運用得好。這個 FIELD 雖夠 ENRICH MY KNOWLEDGE ,因爲它提供一個相當WIDE AND CONCRETE 的 EDUCATION,主要是 THROUGH INTENSE READING 。 對於有意 FURTHER STUDY 的 同學,JOURNALISM的前景較佳, 這可從以 往的例子看到。 選科面試沒有甚麼困難,只是問你爲何選這個 FIELD,而不選其他科……不過,多以你的 興趣為主,而符合你所要求的。 如果選不到JOURNALISM ,我也會讀下去, 因爲大家都是MAJOR COMM.的。 第二樂章 RTV 能夠以一個producer身份來製作節目,而 於節目中表現出自己idea,相信是每一位同 學副修RTV的最大原因。另一方面,可能個 性的不適合,或是缺乏興趣於另外其他的選擇, 於是更促成他們選讀RTV。 一一以往面試的時候,面試的老師總會詢問ー些音 樂修養的問題,因爲對於一個節目的成功,音 樂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及至最近一、二年內, 面試的內容總是以個人興趣爲主,若眞有興趣 於RTV,機會是相當大的。有一點是十分重 要的,就是正如張國興老師所言,要閱讀更多 的書籍。 有些同學未入浸會以前,早已有志於RTV, 所以面臨選科時,並無任何矛盾。其實興趣是 主要原因,只要對自己細加分析,是解決矛盾 或衝突的關鍵。 因被拒絕選修RTV而引致退學的成份,固然 不可抹殺,但一般來說,旣然已讀了兩年,很 多同學亦會退而求其次,選修另一個 SEQUENCE。 第三樂章film 我選上FILM,因為這科較爲生動,又不呆板 。它著重發掘性,一切計劃以至剪接等過程, 都要經過自己的構思,不能隨隨便便,所以我 至今對它還沒有FATIQUE感呢! 面試沒有甚麼困難,只是問問你將來準內備怎樣 發展,打算拍甚麼電影。至於純粹有關電影的 問題,則很少會問。只要自己有信心,將心中 所想的說出來便可。 選科時我以自己的性格、能力和SEQUENCE HEAD來作準則。本來RTV與FILM很接近 ,但我認爲選FILM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反 正三年班時也會修RTV的。 二年級時因修了INTRO TO FILM,所以對 電影產生了興趣。選科時首要考慮的並非是前 途問超,而是個人的興趣和能力。 第四樂章 PRA 我在選科時曾考處選中文新聞,因做新聞工作 可眞正去學和實習PR,但最後還是選了PRA ,因PR與A有直接關係。 我認爲利用言辭去游說別人是一種很有趣的玩 兒,如果能用PRA去改變別人的思想和行爲 就更刺激了。 我認爲自己非常適合讀PRA,於是便非選之 不可。 無論做PR或A,都必須與多方面接觸,所以 性格外向和喜歡交際的人會比較適合。 TOTAL:56
第七版 影藝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介紹兩個前衞的電影組織— 「香港電影中心」和「火鳥電影會」 前言 劉大木 電影需要龐大的資金拍製,這先天性的條件 便定下電影變成商品的傾向性。特別是在資本主 義的社會裏,電影的生產、分配的權力,都操縱 在資本家的手裏,而電影便理所當然的成爲「商 品」了。但是「商品」的供應,是跟著「需要」 而變化的,換句話説,一般觀衆喜歡看的電影, 片商自然會拿令出來「放映」.至於片商認爲是「 沒有觀衆」的屯影,便會被放在倉底。所以,片 商選片放映,多是以商業眼光來選擇,而並非依 賴甚麼藝術眼光。就是一些好的電影,但因爲沒 有「商業價值」,故不會拿來放映。 那些打商業價値的影片,不外是以「明星制 度」、「綽頭」的電影。隨著電影觀衆知識及欣 賞水準的提高,觀衆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第一 影室、土佬福、火鳥等電影會的成立更將一些有 「份量」的電影介紹給觀衆,把I些被放在倉底 的影片拿出來。 香港電影中心 在香港影一向被認爲是一種商品而不是 値得尊重的藝術媒介。這當然與日漸敗落的社會 風氣有關,但是,其中最皇重要的一個成因就是香 港的電影工業操縱於小數沒有藝術修養的資本家 手中,以致大部份作公開性放映的堪影都有流於 嘩衆取寵之弊。 處於這個不良的制度之下,商業性的競爭就 日趨激烈,電影從業員就只有日夜都疲於奔命的 份兒,而苦無閒時進修的機會。 有見及此,一群先後從外國學成歸港的年輕 學者就立意成立一個電影會的組織。一則可以讓 從事電影事業的朋友有一個「敍腳」的地方,從 而有一個工餘舒展及交流學問與經驗的機會,其 次,這一群熱愛電影的年青朋友希望能夠獻出他 們的一分力量,去提高行內外人士對電影藝術欣 賞興趣和氣氛及學習精神。而這一個電影組織就 是「香港電影中心」了。 「電影中心」的成立是於一九七五年從三藩 市州立大學取得電影碩士的蔡繼光先生所倡議。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加上有幾位在外學電影歸 來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終於組成了一個籌委會以 便籌措一切有關事宜,他們主要包括蔡繼光(主 席)、林年同、吳昊、羅卡、磊懷、洗杞然、安 康、許華鈴、徐克、李耀明等。而「電影中心」 則決定於本年二月中開幕。 「電影中心」的設備可算是應有盡有。佔地 三千餘呎的「中心」設有可容納一百人的多種用 途放映室一間,這個放映室將來會充作小劇場及 配音間,並設有燈光系統及化裝間。另外還有一 個擁有五十個座位和一個有三十五個座位的課室 。此外還有一個電影圖書館,收集一電影(或 將電影轉錄在錄影帶上)及電影書籍,直至現時 爲止,「中心」的藏書已達三千餘册,都是I些 熱心人士所捐出或借出的,包括專刊及雜誌。其 他還有剪片室及資料室等。 器材方面, 「中心」擁有十六毫米及三十五 毫米的放映機、攝影機,以及舊型的十六毫米剪 接機。另外還有一印片機(OPTICAL PRINTER ),此機可將十六毫米或三十五毫米的影 片轉印爲三十五毫米或十六毫米的影片,並可製 造一些電影上的特別效果如分裂鏡頭(SPLIT SCREEN) 我們剛才講過,「電影中心」之所以成立的 一個主因是希望讓一些熱愛電影的人有一個工餘 或課餘作電影學術進修的機會。因此,「中心」 開辦了不少電影課程,其中包括了選修科目及一 年初級與一年高級的電影文憑課程。一年制的初 級電影課程有修讀編與導,製作,理論及文藝槪 論的科目;修習完成後,就可以選修高級電影課 程,內容主要修讀初級課程中心學科其中兩項, 其他文藝和理論的學科仍要選讀的,其他還有電 影攝影及剪接等。整個課程兩年畢業,合格者 授以文憑。 從以上的課程編排來看,「中心」所提供的 電影課程是較全面的,因爲它有電影製作課程, 而同時亦有對電影理論及文藝的硏討。這樣對學 員在將來攝製影片的時候,在內涵及技巧方面將 可有更大的發揮。 除了電影課程之外,「電影中心」亦會擧辦 一推動電影文化的活動,比方今年「中心」將 舉辦一個中國影回顧展,所選演的電影都是異 常珍貴和藝術性,對推動中國電影文化有極大帮 助,例如「三毛流浪記」、「萬家燈火」、「國 魂」和「關不住的春光」等,都是三四十年代 電影發展期的重要作品。當然,這一個「中國電影 回顧節」只是「電影中心」一連串活動計劃之一 ,其他還有舉辦別國電影的影節,電影劇照及海 報展等。 「電影中心」和香港其他電影色組織如「火 鳥」、「第一室」等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以推 動香港的電影文化爲己務。當然,它們不像商業 電影界的見報率高,也不似商業電影的經濟價值 大,但是它們默默地艱苦經營,掀起電影藝術的 新潮流,增廣大衆對電影的認識,提高電影欣賞 的水平。要達到這些理想,「電影中心」極需要 我們的支持的。雖然「電影中心」並不是香港第 一電影會組織,但是它可以代表香港電影潮流 中一新的起點和一個新的推動力量。 一九二〇年代,特別在法國,學院派的美學 不願稱電影爲一種藝術,認為電影只是I種複製 品,對它的藝術地位不屑一談。 但於此同時,一直群年輕的有幹勁的前衞人物 起而反對上述的論調,他們認爲電影是第七藝術 1。這些人包括了畫家、詩人、音樂家等等;當 然還包括那些熱愛電影的人仕。他們下了不少苦 工,將電影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係和比較作出分 析、研究,並同時創辦電影會、辦電影雜誌,爲 的是推廣藝術電影和電影藝術。 以上的情形和香港近十餘年的情形相若,不 少來自各行各業的年靑人,爲了推動與介紹藝術 電影和讓群衆齊來認識電影這種藝術媒介,他們 紛紛組織電影會,鼓吹實驗電影,致造成一種熱 愛電影的風氣。而「火鳥電影會」就是在這種情 況之下產生的一間電影會了。 「火鳥電影會」成立於一七三年五月。創 辦「火鳥」的是一班剛完成了一個由香港中文大 學主辦的電影欣賞校外課程的青年人。在完成該 課程之後,這一班對電影抱有無限熱誠的同好希 望繼續維繫下去,以便多些機會坐在一起討論和 學習電影;他們發覺當時有很多舊片和一些院商 認爲沒有商業價値而不打算作公開放映的電影都 有欣賞價値,於是由金炳興先生作發起人,大家 合力成立了「火鳥電影會」。在替這電影會命名 之初,創辦它的人本想稱之爲「火鳳凰電影會」 ,取其生生不息之義。後來覺得三個字太長,故 改名爲「火鳥」。 「火鳥」創辦初期可算是艱苦經營了。他們 其中一位會友與位於吳淞街一四九號地下的振華 學校有密切關係,於是借學校內的課室作放映電 影之用。後來他們在大舞台搞了創會後的第一次 電影籌款,首影日本名片「儀式」,隨後也首影 了另一部日本片「望鄕」,反應至佳。這些活動 除了爲「火鳥」籌得款項外,還製造了一定程度 的宣傅效果,加上一些朋友互相介紹,和不少影 評人的聲援之下,「火鳥」的活動就遂漸推廣下 去了。他們當時毎月最少放影三套頗有份量的電 影,經常發掘一些有外涵的舊片和一些外國電影 如捷克及法國、東德等-這些都是一般片商不會 放映的片子。 除了電影欣賞之外,「火鳥」亦曾出版過「 火鳥第八」初時是以場刊的形式出現的-後來於 |九七五年更以報刊形式作公關發售,可惜不久 因經費問題而停刊。直至最,「火鳥第八」附 於「大特寫」雜誌一併出版,復刊號則刊於「大 特寫」第四十四期。直至現在,「火鳥第八」設 有公開性的影評園地「第八感」、電影會的節目 預吿、實驗電影專號、實驗電影人物雜誌,並在 刊內介紹「火鳥」的新動態等⑧。 另一方面,「火鳥」亦會借出或租出一些器 材給會員攝製超八的實驗電影,有些時更出錢資 助會員拍攝影片。以前「火鳥」曾舉辦每年一度 的會員作品展。而由一九七七年開始,他們接了 「衞影會」的棒-接辦一年一度的實驗電影展。 除以上各項活動以外,「火鳥」亦有舉辦一 些學術性的電影講座及座談會;並且經常開辦I 些實驗電影課程-禮聘一些自海外留學歸來的學 者講授,以提高學員在學術上的水準。例如近期 有由林年同博士主講的「實驗電影四講」。 再者,「火鳥」計劃發行業餘電影③及將香 港的實驗電影作一系統化的整理,以便將來作發 表之用。 「火鳥」開辦了差不多四年,雖然經濟並不 豐厚,但在一班熱愛電影藝術的人擁載與悉心維 護之下,「牠」的羽毛漸漸豐盛了。然而,「牠 」仍是需要各位愛好電影藝術朋友支持,以使「 牠」能夠繼續成長。 註: ①歐洲大陸,有人把電影看成第七藝術,列爲繪 畫、建築、舞蹈、音樂、戲劇、文學之外的另 一門藝術。而於一九二七年,義大利電影理綸 家卡奴多(RICCIOTTO CANUD0)在他著 的「影像工廠」一書中把電影視爲上述六門藝 術的綜合,繪畫、建築、舞蹈三者構成電影的 空間藝術,音樂、戲劇,文學三者則構成電影 的時間藝術。 參閱「火鳥第八」復刊後各期,或去函香港 郵箱七四四九號「火鳥電影會」詢問。 ③「大特寫」第四十八期第五十七頁。 訪問:彭燕珍,林文剛 陳榮宇,劉大木 整理.•林文剛 劇社 「黑泥之外」的人 看「黑泥之外」 銀幕 放映間(100座位) 剪片室 課室A (50座位) 鮮公室 接待處 大堂 課室B 男厠 女 (35座位) 電梯 電梯 資料室 印片室 本年一月中舉辦的「第十三屆學聯戲劇節」 ,我們學院的創作獨幕劇「黑泥之外」,榮獲了 「最佳演出」及「最佳劇本」兩個大獎。確是件 値得欣喜的事。 更值得我們傳理系師生感到欣慰的,是「黑 泥」的作者與導演,乃是我系三年級副修電影的 方令正同學! 今次的得獎,絕非僥倖,而經過劇社成員( 這次參賽是由劇社統籌的)共同努力的成果。當 然,劇本的成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黑泥」在風格上,跟奧尼爾的「長夜漫漫 路迢迢」頗爲相近。方同學亦承認,他的劇本多 少是受了「長」劇影響。「長」劇是奧尼爾自傳 式的作品。「黑泥」,據作者說,則是從朋友身 上取得靈感的。正如某顧問所說,拿方同學與奥 氏比較,似乎不太適合。然而,方同學在功課與 兼職俱忙(傳理特色)的情况下,能夠完成這個 劇本,實在難得。 「黑泥」是個很具獨創性的劇木。首先,以 靈堂爲背景,就已是個很大胆的嘗試。開始與結 尾那兩段獨立的安排,亦相當出色。交待了 故事,點出了「黑泥之外」的含意,更大大的增 強了全劇的氣氛與感染力。 「黑泥之外」劇照 此外,「黑泥」在結構上亦相當完整。劇情 進展流暢而具說服力,情節逐層逐層的揭示,增 加了不少劇力。整體來說,首尾兩部份較爲吸引 。中段則較弱。主要原因是對白的重覆。例如, 前面姊姊說了長兄與父親的舊事,後來母親却再 一次重覆提及。 人物描寫方面,劇中那個家庭成員間的衝突 、矛盾,如母親與兒子的互不了解,亦有很細緻 的描述。在這劇裏,每個角色都有他(她)的缺 點。然而,亦有他們値得同情的地方。兒子渴望 回到那塊「黑色泥土」的地方,却不能如願,結 果,他只有逃避,設法離開他所處的環境。母親 曾放高利貸而大受損失,更因此而摧毁了大兒子 的美夢。然而,她以前却曾深受高利貸之苦。姊 姊其實是個缺乏獨立性格的人,却要時刻負起化 解母親與弟弟之間衝突的重責。在這裡,人物性 格上的缺點,却加強了角色的眞實性。人物之間 的衝突、矛盾,亦成了故事推展的動力。 嚴格來說,「黑泥之外」這個劇名,跟劇本 内容是不大切合的。只有兩段獨白裏面提及黑泥 ,而劇本其他內容,則又不見有何顯著關連 。然而,「黑泥之外」這個意念,却很有意思。 鄭景鴻 咸美頓街 火 鳥 電 影 會
第八版 人物誌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和巨人賽跑的 黃孝廉 訪問及整理: 周慧雯 訪問黃孝廉先生的當日,剛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個 早晨,我冒著寒風步進無線電視台,經過錄影室和三層 樓梯,終於到達資料硏究組(RESEARCH DEPT.)。 當時只有三人在辦公室內,而黃師兄便是其中一位了。 黃師兄沈默而冷靜,他答覆我的問題時總是略爲沈 思一會才回答,且不會多講,說話簡單淸楚而能一語中 的。在浸會攻讀傳理時,黃師兄是副修電台及電視的, 在學習期間且已在東方日報當編輯了,其後更轉作外勤 服務。七四年畢業後,他曾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工作,次 年則轉往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硏究部工作,現已 成爲資料硏究部的主管了。據他説,在傳理所學到的現 在都能「學以致用」;如我們所接受的技術正基本訓練 ,GROUP PROJECT等,都能使我們親身體驗工作, 知道應如何尋找資料及其門徑,而最大的獲益是能訓練' 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此外,在學校內所認識的傳播界 範圍與實際的工作環境亦並無兩樣。 對於在傳播界掙扎了這許多年的他又有甚麼感受呢 ?他只感覺到傳播界的時間和空間是一個跑不累的巨人 ,在一條無盡頭的路上競找,不知道何時才可以休息, 更不知何處是終點。在這些時日中,他轉換了很多新的 工作環境,在這動盪的環境和巨大的壓力下,他仍是那 麼滿意,因爲他認爲喜愛安定的人不適宜幹傳播界這一 行業。他同時認爲作爲傳播界的一份子,是應該毎天進 步,否則便被淘汰。在這個圈子中,「自我」可説是失 去的,唯一的大前提便是與群體合作,共同進步。若是 群體中一份子跌倒了,他便應自動離開,否則便是對群 體不公平;同時在群體中每個人必須犧牲個人主觀的成 見或立場,以公司或群體的立場爲依歸,以免妨礙工作 。 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會變得機械化呢?答案 是否定的:同事之間在私底下仍可以有很深厚感情,互 相幫助;只是工作上不可以牽涉有私人感情存在,否則 ,工作便會被訪礙,且違反職業道徳的信條。黄師兄的 所謂職業道德便是以忠於工作,以它爲第一大原則。此 外,他更指出,雖説女孩子是較爲感情化,但如果她曾 受過專業訓練,能有邏輯化的思想,便不會不適合傳播 界的工作了。還有,縱然是繁忙的工作,只要個人能理 智和有計劃地分配時間,是不會與衆人的生活脫節或產 生膈膜的。 談及選修科目的問题時,黃師兄有其獨特的論調。 首先他解釋他爲何會選修RTV,他之所以讀傳理,一 半是爲了興趣,而另一半則是爲了職業;就以本系的情 况來說,他覺得新聞業和公關廣吿兩個圈子的工作,只 需有良好的文字修養,再加上日後的實際工作經驗便可 ,並不需要花上多年時間供讀,而電影製作的設備又不 足夠,故只有RTV才能得到一些基本的技術和理論。 當然,若是文字修養不佳的周學,便不應選修新聞或公 關了。何以文字修養是如何重要呢?黃師兄認爲因爲人 類表達行爲的基本原則便是思想和文字;藝術家等只需 要思想來表達他的行爲便夠了,但身爲「傳播人」,除 了要有創新的思想外,還需有良好的文字輔助才算是完全 。黃師兄對文字的要求準則除了通順和用字恰當外,更 要求文字職業化,也就是能掌握中心,表逹內容,再加 上表達的技巧功夫等。他贊成我們應該多看書籍,鼓勵 我們看不同類型的書籍,因爲文字是我們最佳的表達工 具。 至於如何提高傳理系的水準,黃師兄認爲這全是同 學個人學習態度問題:同學應抱著積極的態度,自我管 束,多看書籍,多發問題,水準才會提高;也許系方可舉 辦新舊生聯誼會,讓舊生可回校與在校同學溝通,分享 實際生活體驗、環境和困難等,好師弟妹們心理上有 所準備和多對外界認識。 對於近年來剛踏入此圈子的同學的觀感,他深覺他 們生活體驗十分不足,對於事物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並不 夠,也不能主動去認識和接觸各種娛樂方法以充實生活 體驗;而態度方面也不及從前的師兄師姊般謙虛熱誠。 須知初出身的大師兄姊們需要經過一番艱苦奮鬥才能建 立起今天傳理系的良好聲譽,故剛畢業及仍在校的同學 們應加以留心,要虛心和熱誠地工作,以免影響系譽。 更之,他非常贊成在校的同學參與傳播界的兼職工作, 以便優先體驗和認識這圈子的環境,對將來的工作必然 有幫助。 最後,他對於綠皮書的抗議行動甚表贊同,並表示 在可能範圍內會加以支持。 只要信心的周偉才 訪問及整理 羅麗君 張國華 話匣子終於在這個電話響聲與人聲交錯的 辦公室打開,(所處的地方正是麗視三樓眾麗 視編導的「編導室」。)儘管環境如此惡劣,我 們這次的訪問仍能在輕鬆流暢的情況下完成。 究其原因,這全是他那種誠意、公開、充滿自 信的態度所致。 這個「他」並非別人,正是七六年畢業, 副修電視及電台的周偉材師兄。早在畢業以前 ,他已經在香港電台電視部任兼職工作。畢業 後他便轉往麗的電視工作。直到今天,他已由 助理編導升爲編導;並擔任「麗的」最受好評 的「新一代」節目編導。 周師兄說話坦白,據表示他起初選讀傳理 系的原因和一般同學並無分別,純因它是浸會 比較著名的系別而已。在以後的四年學院生活 中,他漸漸的體驗到讀傳理系的辛苦,幸好, 他對傳理的興趣早已養成,故此,辛苦的功課 亦變成賞心樂事。 他在麗的的編導工作日常都會遇到很多困 難,幸好在校時學到的東西都非常實用,最顯 著的莫如在tyb的實驗性學習;它的最大好 處是給予同學們機會去嘗試新效果,因爲官方 或商業機構是絕不容許僱員這樣做的。 周師兄旣曾是過來人,故他在選擇副修的 問題上,向尙未作出決定的同學提出忠吿。據 他說,選擇副修最重要的是眞正喜歡.除興趣 外,還要考慮個人的前途及能力……等選擇 決定後,便應切記,不可再三心兩意了。 I般 說來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你肯去爭取,人 事、天才等都難不倒我們的。 對於所謂水準下降及其他院校新聞系的威 脅等問題,他都表示否定意見。在他心目中, 浸會傳理系的水準自成立以來已經有了I個極 爲穩固的基礎,無論在質、在量,無論在設備 、實習等都已達到一定的專業水準,只要我們 有信心,肯多讀多寫多努力,這決不是問題的 最後,他對敎育綠皮書歧視浸會等私立大 專表示無限憤慨。他說,傳理系畢業生的表現 正好拿來證明綠皮書的謬論,他們中有很多已 是傳播界的頂尖兒人物,傳理系的水準是有目 共睹,無可置疑的。 不辭勞苦, 不斷充實自己的鄭秉澤 訪問及整理: 蕭靜儀 鄭師兄畢業於一九七五年,副修英文新聞。在四年 班時曾任YOUNG REPORTER的總編輯。畢業後他獲取 了奬學金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傳理系的碩士課程 。囘想過去在浸會的一段日子,他表示在他廿一年的讀 書生涯裏,最難忘及知識最豐富的要算在浸會的四年了 。記得他當年考不進香港大學,正在徬徨之際,聽人家 說浸會傳理系也不錯,於是便抱著患得患失的心情投考 傳理系。其實他當時連甚麽叫傳理也一槪不懂,就這樣 在浸會讀了四年。 鄭師兄謂由於當時的傳理系僅有短短的幾年,所以 仍未爲外界人士所認識,因此早期的畢業生在找尋工作 方面都非常困難;但他們不辭勞苦,不斷學習,不斷充 實,漸漸他們的能力開始受人注意了。然而傳理系今天 受到傳播界的廣泛承涊,鄭師兄認爲這應該是歸功於早 年師兄師姐們的忍耐及苦幹。就以他個人來說,他便是 受益者之一。他舉例説一由於傳理系在外的聲譽良好, 他在暑假時任職於南華早報,報社方面便給他很優厚的 待遇,(使他感到無限的安慰與自豪,)這一切一切都 是早年畢業同學在外勤奮自愛的成果。 當問及他在外國讀者的情形時,他說起初的兩個月 是不大習慣的,原因是同班同學的學歷都比他高,工作 經驗亦比他豐富,所以在言談之間,往往比他人遜色。 但由於他肯做肯學,結果考試的成績相當理想。他再一 次的強調傳理系給他的基本訓練是足夠的,這四個年頭 對於他來說是相當辛苦,但現時他的工作需要大量運用 以往所學的,所以雖然是辛苦但還是有價値。他所說的 足夠並不等於完全學會,相反,他認爲人是在不斷的學 習中;從工作上,在過往的經驗及錯處中,我們也可以 吸收一些新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多留心及觀察周圍的 事物,從而擴濶知識層面,發掘新靈感。他特別提出如 果有志從事公共關係工作的同學,應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才是。就以他現時的工作而言,他是負責宣傳及推廣旅 遊協會的一切活動,尤以與中文大衆傳媒的關係至爲密 切,並是協會之發言人。除此之外,旅遊協會有一份雜 誌「旅遊之聲」也是他負責編印的;而有關一切的訪問 、資料及編排等都由他安排及整理。這多方面的知識一 部份是從學校處得來,而另一部份則是從工作中獲取經 驗。此外,多看課外書,多留心外界事物,充份利用時 間專心一致去學習,對於知識領域的拓展是極有帮助的 。 鄭師兄亦就最近政府發表之綠皮書表示了他個人的 意見。他認爲政府這一招無疑是想趕絕私立大專;多年 來政府不但沒有給予浸會學院任何援助•反而想在學費 及學生人數方面加以控制,企圖局限它的發展,讓其自 生自滅,抹殺浸會畢業同學對社會作出的貢獻,此舉實 令人髮指。鄭師兄繼續表示,目前浸會同學最急切做的 是要爭取學院的合理地位,同時亦要多方面充實自己, 證明自己的水準是不下於政府兩所大學的同學;他再表 示,絕大部份浸會的畢業生均可直接申請外國的大學繼 續攻讀碩士課程,而且成績優異。以他自己爲例,他就 讀的威斯康辛大學是美國十大學府之一,這大學也承認 他在浸會所修的學分,證明浸會畢業生的確是有實力的 。最後,他再鼓勵我們的同學要團結一致爭取合理的權 益° 不亢不卑的陳婉賢 訪問:秦興華 整理:潘國英 她和你,和我一樣,是傳理大家庭裏一分 子。她是大姐,畢業快將四個年頭了。目然你 會問,她副修甚麼?給你I個小謎語,她是家 庭中的三子(從前有個父親,他有四個兒子, 大兒子叫JOURNALISM,二子叫PRA、三 子叫RTV、四子叫FILM,他們都是響噹噹的 人物了 她畢業之後,曾經在信昌集團當過一年公 關,後來回到本行,任職香港電台電視部之公 共事務組。三年班時,她曾經在那裏兼過職。 現在是公務員身份,參與籌備、策劃、製作等 各種工作。製作的節目包括「觀點與角度」 、 「少年警訊」等,都是一些與公共事務有關的 節目。製作這類節目的目的在於傳達訊息,製 作技巧還在其次,因此,若胸懷大志,想一顯 身手的人,也許會感到失望,慨嘆英雄無用武 之地。 踏着斜陽,跑上廣播道,訪問這位幕後英 雄。跨進接待室,剛剛道明來意,便傳來了她 的電話。 「喂.我正在錄影節目,走不開,十五分 鐘後我會來,你先坐坐。」 時間在無聲中溜走,到五時三十分,陳婉 賢來了,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她請我們 到CANTEEN坐坐,她吿訴我們她的工作時間 原則上是朝九晚五,可是從來只有遲下班,從 不會早的。 「我的工作沒有甚麼特別好談,不如拉雜 談些別的吧!」 「好,那麼先談談你讀書時的情況吧!」 「我在讀傳理之前,根本不知道傳理是甚 麽,聽說這個系選人最嚴,於是我作了嘗試。 第一年讀得胡里胡塗的,修的竟全是中文系的 課程,二年班才眞正接觸傳理,結果以三年時 間修畢四年傳理課程。」 「辛苦嗎?」 「不辛苦。主要在於你自己如何分配時間 。我還做兼職呢!我並不將全副精神放在功課 上.不過,成績可不差哩,GPA平均超過三 。學問是很公平的,你下了多少工夫,便有多 少收獲。讀書最忌敷衍了事,敷敖衍只有浪費時 間金錢。傳播界是個現實的圈子,注重眞材實 料,人家出多少錢聘請你,你便賣多少的力, 他們不會白花一塊錢的︵」 「你認爲四年課程對日後工作有幫助嗎? J 「當然是有的。不過,它們只是一些學問 的基礎,帮助你將來進一步硏討而已它好比 一墊腳石,能否爬上去,還得看你自己。」 「政府最近發表的教育綠皮書,對浸會 歧視,你有甚麽意見?」 「教育綠皮書歧視浸會是很不合理的,不 過,這是政府的政策.沒有話說作為一個浸 會學生,要抵抗這股逆流,最重要的是有自 信心,而支持自信心的是積極奮鬥,傑出的表 現。千萬不可自卑,不可氣餒,以爲自己總比 不上人家,應以不卑的態度處事,積極的 進取,共同努力,對抗這埸戰爭。」 中文打字服務社 藍馬柯式印務公司 香港銅鑼灣 摩頓台灣晾樓10樓A2 Tel: 5-793443 5-791570
第九版 綜合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貢獻於社會的公關工作 一、 背景, 公關工作卽公共關係工作的簡稱,它的基本目的是 :「以眞理,知識與充足資料爲基礎,達致雙方面的交 流及互相了解。」①這是公共關係工作最廣義的說法, 「雙方」可以指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機構之間, 及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關係,「交流」及「互相了解」則 暗示雙方都可以透過公關服務得到好處。 公關工作的範圍可謂包羅萬象,不適仍有基本的分 類:商業性的與非商業性的。前者是針對工商機構的需 要的服務,後者是釺對政府及社會上其他機構的服務。 無論商業或非商業機構,它的公共關係可分四大類 :偏員關係,股東(或委託管埋者)關係,這是對內的 ,對外的則可分顧客〔或服務對象〕關係及公衆關係。 換言之,公關工作就是一個機構或個人寶現「知已知彼 ,百戰百勝」的埋想的唯一途徑。 公關工作的具體表現,在商業上的,計有員工福利 及訓練工作,股東活動及週年大會,年報褊印,顧客服 務,獎勵批發及零售商計劃,接待來賓參觀等等,在非 商業機構的,就是諮詢服務,聯絡社區人士,活動宣傳 ,探求民意,慈善捐款等等。 以上只是粗枝大葉的舉例,眞正的公關工作實在牽 涉太廣,而且很多時沒有商業或非商業的明顯分界,例 如毎個公關活動或計劃都包含有創造或提高機構的形象 ,及促進機構與其服務對象的溝通目的。 二、 對社會的貢獻: 由於近世工商業發達,很多大機構利用改善公共關 係的工作得到成功,因而有人誤解公關工作爲狹義的宣 傅工作;或輔助銷代商品的戰略。其究這些只是公關工 作表面的效能,背後它還有比這些更積極,更有意義的 功用,亦是本文要介紹的公關工作對社會的貢獻。 公關工作對社會的功用可分三大方而來說—社會 的,經濟的及文化的功用: 社會功用:就社合學的立場來説,公共關係足最古老的 職業之一(不過並非是專業),它的起源是 由於社會生活的需要;人生存在社泠裏要面 對各種不同的關係——人際關係,個人與機 構的關係,及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關係,如果 某一方面處理不當,便足以形成種種社會問 題,造成嚴重的後果,直接影響生活。因此 3古以來人人莫不努力於改善自己面對的種 種公共關係(穴居人也不例外個人如果 解決不來,便要借助外力,近的可求敎親人 朋友,再解決不來,便要求助於其他可帮忙 的人,公共關係工作便是因這種需要而產玍 的;因此就起源來説公共關係工作已有服務 社會,改善社會的意義。. 旣是古已有之,爲甚麽公關工作在最近 幾十年才出現,並發展爲專業呢?其贲這是 社會轉變的後果,因爲自工業革命以來,社 會上一切起了重大變化,由於工商業及其他 事業趨向企業化,大機構激增,並由於分工 合作的制度,分化了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 ,人與機構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加上科 技進步,生活日益複雜,如果沒有專門的努 力加以改善,輕則阻礙社會發展,重則加速 社會分裂,所以爲了本身的利益,爲了大衆 的利益,各大機構及社會人士都關心公共關 係,僱用專門人才負責各類工作,以減輕社 會的危機,改善生活環境。 具體而言,今天無論工業生產行爲,商 業銷售活動,政治競選活動,及社會服務工 作,無不倚賴公共關係,去達成本身的目標 ,帮助本身的發展,所以公關工作的重要性 是比起其他的社會服務如敎育及醫療等不遑 多讓的。 公共關係:上文已提及現代工商業機構都重視公共關係 ,這裏再來細心分析一下,社會發展與進步 維繫於經濟的榮衰,如果工商業繁榮,則社 會資財豐富,可以更有能力改善社會福利, 反之則民生凋蔽,改善無從,這是顯而易見 的事實。 由於公共關係工作可以改善工商業的表 現•帮助企業解決問題•及有輔導機構走向 群衆,群衆投入機構及社會等功用•所以對 經濟活動有直接的貢獻。近代工商業發達的 因素很多,其中較重要的是「交通」的進步 。「交通」一詞是泛指消息的傳通及貨物的 傳遞等。公共關係對前者有直接的K獻一一 利用各種大衆傅播媒介來帮助,達成人與機 構的交通•帮助了商品或服務的銷售,國際 及其他財經活動如股市,金融,期貨等 亦極葙要消息的流通•所以說「公共關係」 對經濟方面要的功用。 文化功用:敎育可分學校敎育與社會敎育•公共關係與 後者息息相關,健全社會的建立及維持有賴 於成功的社會敎育•公共關係便是社會敎育 的方法之一。 除了敎育工作的需要外,人還需要各類 文娛活動•藝術活動來調劑身心,帮助人格 發展,在方面公共關係也是大派用場的, 如果沒有宣傳,沒有推廣的活動•那麼就算 節目水準如何一流,工作人員如何努力,也 不能得到大衆支持的,更不用說發展了。 ニ、結論: 公共關係工作對於社會可分廣義與挾義的功用。挾 的是指促進某地的社會,經濟及文化活動.廣的就是國 際性的關係,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國際合作計劃 等工作。具體的表現有國際掃毒運動•反恐怖主義運動 ,美國的穿校外交,日內瓦和平會議等。 國際間向來多爭端,仇恨及戰爭,都是因溝通問題 而起,如果每個國家能充份利用公關工作,重視公衆意 見作爲改善國際關係的基礎,則可化戾氣爲諒解,外交 雜題目不難解決,更可域少戰爭爆發危機。 公關工作雖然有深長的意義•但如果沒有社會大衆 的支持,決不能發揮它應有的效力;因此,如何改善公 關行業的公共關係,正是每一個公關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亦是該行業未來發展的方釺。 註—: SAM BLACK,PRACTICAL PUBLIC RELATIONS,PITMAN & SONS LTD.1966,LONDON 鳴謝 曾經帮助「傳理」, 將會帮助「傳理」, 及繼續帮助「傳理」的人。 畢業生短訊 This section contains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is unavailable. 個人資料,不能展示。 HARBOUR VILLAGE YEE TUNG VILLAGE HONG KONG ARTS & HANDICRAFT CENTRES Welcome to Harbour Village and Yee Tung Village! Here, sample the varied and colorful ancient Chinese folk crafts that is part of Hong Kong's heritage. Not only does each booth display a particular Chinese folk art or craft, but is also manned by a Chinese craftsman giving live demonstrations of his/her specialty. Best of all,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se handicrafts can be purchased and taken home as a memory of your carefree visit to Harbour and Yee Tung, which means the 'Carefree East.' HARBOUR Star House. 4/F Tsim Tsui, Kowloon Tel: 3-676681 Open from 10.30 a.m. to 7.00 p.m. Excelsior Shopping Arcade, 2/F Causeway Bay, Hang Kong Tel: 5-767008. 5-797377 Open from 11.00 a.m. to 10.00 p.m.
第十版 學術 傳理 一九七八年二月 桂爾遜的紀錄片原 則與大搜索,奇 趣錄 林家德 紀錄片(documentary)—詞,首見於桂爾遜C JOHN GRIERSON )在一九二六年用以批評弗瑞萊地 CR. FLAHERTY )的MOANA -片時的名稱(註一) 。而弗氏被譽爲「紀錄片之父」,其在一九二〇年所攝 製的NANOOK OF THE NORTH,被認爲是第-部紀 錄片的電影。他的影片,是對事實(■眞實)--人物的 活動、擧止等一一作客觀的、局外的觀察與紀錄;並非 是主觀的導演、創造,或是誘發預期的反應。可是,桂 氏則對弗氏所揭橥的大不以爲然。他反對弗氏的「浪漫 手法」,而強調電影的社會功能C SOCIAL FUNCTION )。他對紀錄片的見解,則見於他的「第一原則」( FIRST PRINCIPLES OF DOCUMENTARY ) 〇 其後,「世界紀錄片組織聯會」(THE WORLD UNION OF DOCUMENTARY)於一九四八年時更定義 地說紀錄片最主要的目的就择要作眞莨的攝取C FACTUAL SHOOTING ); 或以眞誠的態度 、正確的觀點 去再製造「眞實」C SINCERE AND JUSTIFIABLE RECONSTRUCTION ) 〇 (註二) 桂爾遜( JOHN GRIERSON )論紀錄片首重自然 ,忌矯揉造作。他深信電影這項媒介在發揮觀察及擷採 眞實生活的眞相的功能上是有足夠的力還的。而且他更 相信若果用上原人原地( ORIGINAL ACTOR AND ORIGINAL SCENE),通過攝影機,對於表達及縯釋 現實生活上是更有效的;加上從原始C RAW)中所摘取 的事物,往往舍較經過一番安排的表演來得眞實、傳神 (註三)。在處理這方面的事物的方法則是透過一種所 謂「對眞'黄作創作性的處理」C註四)的手法。 尙.廬治(JEAN ROUCH )在這一點上有進一步 的解釋.,他這樣説: r過去的紀錄片雖然拍攝的事物是眞贳的,但是處 理態度却與劇情片毫無二致,完全只是作者主觀意識的 反射。J (註五) 所以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再只是一段完美的音盥結 合與惝感經驗,而且是對社科現象的忠實反映與建議( 註六)。注意這裏所說的建議亦卽是「作者主觀意識的 反射」,通過作者本身對事物作深一層的剖折和安排一 —(A METHOD WHICH MORE EXPLOSIVELY REVEALS THE REALITY AND ALSO THE JUXTAPOSITION OF DETAIL TO CREATE AN IN-TERPRETATION OF IT ),然後將之注入影片中而 成0 可是,是否所有的紀錄片都必須依著這樣的楷模而 奉之若圭杲嗎?這裏試以二套性質不同的紀錄片來作_ 討論;其一爲「大搜索」(「IN SEARCH OF……」 )另一套爲本港電視台自製的「奇趣錄」。 「大搜索」的內容每集都有一主題,而環繞着這一 主閗來搜集及發掘有關的資料,其中包括作實地的拍攝 工作並訪問有關的人仕,或當事人或目擊者。目的是針 對某一奇異詭秘的事情作一深入的探討。所選的超材甚 戚,有科學的、傳聞的甚而不可思讁的郎盡包其中。 至於「奇趣錄」則只是着重趣味性的介紹,每一集 當中並沒有固定的主頤,就是如「尼泊爾特輯」之類亦 不例外,因爲它只是結集常地奇趣的事物而非作#閗性 的採討。每一小節與另一小節之間可以是完全沒有關係 的。所以,這只是一套着重娛樂性的影片而已。 雖然,在拍攝形式方面,「大搜索」是盡量做到桂 爾遜所提出的利用原人原地的拍攝方法,保持高度的眞 實性,只是往往由於客觀條件的不許可,如年代湮迠, 當事人已去世又或是片染中所追等的H標像大腳怪獸、 外太空生物等都是不可能攝入鏡頭內的。因此片集便利 用將事件的再做、:1现的方法C RECREATION OF REALITY );無論是發生地點,人物位茂的編排及其 他的環境變化一槪都忠货地依照著搜集所得之資料或當 亊人所提供的資料來作出安排。一切的動作皆依照資料 所顯示的重做一次一一這便有異於一般劇情片了,雖則 是以演員替代當事人的位置,但並不是利用技巧刻意營 造氣氛,純然只是事實的重現I 這樣便令人很迷糊了,究竟大搜索是否與桂爾遜的 理論背道而馳?根據桂氏的說法是紀錄片的人物必須是 現實中的眞實人物,因爲只有這樣片中的人物行動才能 眞莨,合於紀錄眞實的原則。正如他特別推崇的「北方 的南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 ),作者爲 FLAHERTY),片中的主人翁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南努克 。保羅•若塔C PAUL ROTHA )也作過同樣的言論( 註七)認爲片中人物不應做一些他們日常生活中所沒有 的事情,否則便會失去其眞實性。 然而,正如上文曾經指出「大搜索」所發掘的事實 不是一些甚麼樣的風土人情或是現實生活的個別環節, 相反的,它主要是發掘一些可能存在又或者曾經存在的 事實並試圖加以解釋。所以在資料來源方面往往是所謂 第二手的資料 C SECONDARY INFORMATION ),如 史籍文獻一類的文字記載,對某方面有深厚認識的專家 的訪問錄又或是傳聞、道聽途說而得的,經歸納分析所 得的,總之,若要做到符合桂氏條件的話,以這樣的背 景是萬難做到的。 但,這並不表示「大搜索」應被摒諸紀錄片的門外 。因爲這類型的紀錄片在桂氏處身的年代裏尙未誕生, 所以這樣的情况並未被列入考慮之列。這點從桂氏的理 論中只談到自然的(NATURAL MATERIAL )與經安 排的C STUDIO ACTED ARTICLE )二種極端中見其 ―斑• 佛瑞萊地的L北極的南努克1。佛瑞萊地的電影源 自個人實際的人生.觀察,影像顯得特别眞實。 另外,有一點未容忽略的是桂氏所以建立這套理論 大部份是基於他積極的社會意識貴任感(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 註八)° 就如 他之所以強烈批評律特曼拍的柏林一片C •BERLIN” BY RUTTMANN )就是由於該片除表現了律特曼的節 奏惑的形式(SYMPHONY FORM )之外便一無所有。 他寫著: 「CREATION INDICATES NOT THE MAKING OF THINGS BUT THE MAKING OF VIRTUES」 C註九) 只顧形式上的表現將會忽略了應有的內涵一一雖然利用 節奏及頡律可以達到美妙的效果( A WAY OF BUIL-DING SUCH MATTERS OF COMMON REALITY INTO VERY PLEASANT SEQUENCES );可是亦因 此替作者及影片的表現蘊含帶來了很大的規限! 其寶桂氏所反對的是只顧抒發個人感受而罔顧社會 意義的浪漫派主義( ROMANTICISM )(註十)。 回頭再説「大搜索」,它的導演製作人其W亦有注 意到用眞實的當事人C ORIGINAL ACTOR )的問題。 方法是在片中盡贽避免沒有關係的「演員」( ARTIFICIAL ACTOR) 在截面中出現 ,若遇到需要有當事人 在場而當事人或已死亡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得的話,便以 攝影機的主觀鏡頭作第一身的位置现身説法;忾如說當 事人在尋找某物件的時候,鏡頭盅面便會模擬著當時在 尋找時的動作而幌動,而不以演員代替一一除非是在當 事人的數目太多的時候才會起用演员,如其中一輯「大 腳怪獸襲擊的屋內人數便是多於一個,所以遂有以演員 出演之擧。 所以可以這樣説,「大搜索」的精神其實是在桂爾 遜所揭橥的範IS之內的*只是表達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至於「奇趣錄」的內容》據訪問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製作部資料組的負責人胡永杰先生透露,則是分爲動與 靜兩方面的。在動的方面舉凡是各地的奇風異俗,有趣 的節日慶典及奇人奇行等都是其搜集的主要對象。而靜 的方面則是針對景物而言。但是無論是動或是靜,都不 離趣味性的範疇,很少會顧及到甚麼社會意義及敎育意 義的。這裏便流於桂氏所鄙的自然主義及浪漫主義,只 有表面的描寫而缺乏了深刻的內涵。若以桂氏的原則來 看,「奇趣錄」可入於一無所有之類別一一卽徒具空殼 而缺乏社會意識。 可是,姑勿論它的價値爲何,但廣義的說來,「奇 趣錄」確是能負起紀錄某時某地發生某事的功用。而且 很多片段還是有着歷史價値的呢!其中如本港的製香業 便是一例,此行業正趨於式微而終至完全湮、沒,唯是此 片集曾將它的製作過程攝入鏡頭,雖然原意是在趣味性 的介紹作用,但却又負有不可估計的歷史價値呢。 其實,桂爾遜所倡導的用原人原地的紀錄片拍攝標 準不無商榷的餘地。因爲不論被攝者表現得如何自然, 如何平實,如何不在意對着他的攝影機和米高峯•但這 與其本來的面目並不是完全沒有差異,我們可以說在相 當範圍內被攝者已習慣了在攝影璣前面不改容地我行我 素,但是却不敢說這種動作的「自然」是否沒有包括其 不自知的r表現」成份在內,因爲人在意識到自覺行爲 與不自覺行爲之間到底是有些分別的。 註W : (註一):Non-Fiction Film, Barsam, R.M. p. 7 (註二): Ibid, P 1 '*.•….all methods of recording on celluloid. Any aspect of reality interpreted either by factual shooting or by sincere and justifiable reconstructions so as to appeal either to reason or emotion for the purpose of stimulating the desire for, and the widening of huma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nd of truthfully posing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in the spheres of economic?, culture, and human relations.M (註三):First Principle of Documentary, Grierson, John. (註四): The Use of the Film, Wright, Basil. “Documentary is a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reality.” P. 40 “A true documentary must have imagi- native desire, original techniques, in a word, the creative spark.” p. 40 Theory of Film, Kracauer, Siegfried. t4To picture reality in the light of his views and visions.” **To select the natural material according to his inner images.” p. 203 What Is A Film, Manvell, Roger 4tThe documentary film-maker prepares for the handling of actuality on the screen just as consciously as the feature director handles fiction.” p. 150 (註五):作家電影面面觀但漢章著 P.255 (註六):作家電影面面但漢章著 P.253 (註七): Rotha On The Film, Rotha, Paul •‘None of them was required which he or she did not do in ordinary life, with the result that, although sincere, their 'acting* was without emotional appeal.t, p.211 (註八):nrst Principles of Documentary Grierson, John p.149 (註九)•• Ibid p.150 (註十):丨bid p.151 「傳播先知」麥魯恆語錄 一點墨 麥魯恆曰:「自古至今,可分三個時代: 未識字或部落時代,吉登堡(印刷機發明 者)或個人時代及今天的電子或回歸部落 時代。」 (對了,我們不是住在水泥森林裏嗎 ?) XXX 麥魯恆曰:「印刷品(報紙、刊物y乃熱 傳媒,電視乃冷傳媒。」 (當然啦,只要看看印刷房的工人熱 到猛脫衣服工作,其熱可知,電視台錄影 室內冷氣大開時,比雪櫃還冷啊!) XXX 麥魯恆論「道徳」:電視時代的逍徳將全 是部落土人式的(回歸部落時代),年青 人們將有更多「大被同眠」的現象,但結 了婚的恩愛夫妻將會是衆人的模樣。 (男孩子感興趣的,足I夫一妻制的 ,或是一夫多妻制的部落。) XXX 麥魯恆的時裝眼光:由視覺轉到觸覺的後 果是服裝趨向中性,頭髮也足I件別要 節觸換才可分別。 (當然,ii也是分別男女性別最原始 的方法。) - XXX 麥魯恆談代溝:兒子與老子那一套完全不 同,老子要講直線發展,要有職業的目標 奮鬥o兒子才不會「勇往真前」哩,他比 老子聰明,要做就自己做,不要人家代安 排,只要角色,不要職業。 (人生如戲,做不同的角色常然比獨 沽一味有趣得多。) XXX 麥魯恆説工商業重新組織:由於電視時代 來臨,強調卽時及全面的效果,所有直線 的東西,如生產線、組合線等組織,或者 說所冇線都會消失。 (當所有人力被機械替代時,自然沒 有直線或管理階級之分啦。) XXX 麥魯恆說「倒後鏡」:愚昧的大衆像一個 固執的司機,只管望着倒後鏡,不妗向前 望望有甚麽障礙,也不會向兩旁望望正在 發生甚麽,就只會懐念過去,墨守繩規。 (其實很多人連倒後鏡也不望,曚查 査做人,不是ー樣幸福嗎?) 更正 選科交晌曲第一槳章所引 的一段說話實為被訪者私人 意見與該專欄作家無關。 又專題:選科統計圖表 去年二年級LPRA= 9╤3